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上苑札記:讀詩(一)

 孫文波的 2021-02-03

        這些文字是我在這個冬天閱讀詩歌的印象性記述。誠如人們所識,中國古典詩歌是偉大的寶庫,能夠使我們從中感受到其中蘊藏著的精神能量,對它們的閱讀亦可以使我們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沉潛下來,真正地理解到詩歌寫作是艱難的工作。同時,閱讀也使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漫長的歷史長河,已經(jīng)為我們帶來了多少教育,眼前的,包括曾讓那么多人動氣的“詩歌論爭”真不足以為憑,不足以為事。在我們自己的寫作中,只有細致、深入、全面地把精力放在對基本問題的探究中,才可能有所獲得。

一、曹植和陶淵明

 在這兩位魏晉時代的詩人身上我看到的并不是不同的語言風格,譬如說曹植寫得華麗、矯飾、豐腴,陶淵明寫得直白、樸素、簡約,而是有更多的東西使他們不是一類的詩人。我更喜歡他們中的誰呢?這個問題還真是一個問題。那么他們誰更好呢?人們一般的評價是陶淵明更偉大。是這樣的嗎?從社會學的意義上可能如此。不過,從風格的意義上恐怕又很難說了。我實在是不好說“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止。時俗薄朱顏,誰為發(fā)皓齒?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曹植),就無法與“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隁馍⒑沃??枯形寄空木。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保ㄌ諟Y明)相比。對于我來說,它們都是很好的詩篇。當然,或許陶淵明更具有今天人們眼中的人民性,在他的詩作中體現(xiàn)了更多的自由氣息,而曹植則少了這種人民性。但是,詩歌并不是僅用人民性來評價的。我在他們兩人的寫作中看到的不同是氣度的不同。盡管從趣味上來說,我可能更傾向于接受陶淵明的簡約(其實他也未必簡約),但是從曹植的寫作中,我仍然感到有很多是可以贊賞的東西,他的《白馬篇》中的高邁、大氣:“……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這樣的詩句雖然不能說是氣吞山河,但在任何情況下閱讀都會給人帶來強烈地震撼。相反,陶淵明的作品,哪怕是他的《詠荊軻》:“……惜哉劍術流,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帶給人的則是悲涼的成分多一些。中國古典詩歌在過去的賞析中追求字句的精確,在這方面,陶淵明和曹植其實都做到了。不同的是,站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面前,他們看待事物的認識帶來了寫作結論的不同?;蛟S我可以說陶淵明悲觀一些(在“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中我也能見到一種無可奈何的心境),而曹植則更樂觀一些(在“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中明顯讓人能夠感到存在著憤怒的道德感)。雖然悲觀和樂觀不是詩歌的評價標準。另外說一句,我不喜歡《桃花源記》那種想象的烏托邦。

二、謝靈運

 魏晉南北朝詩人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數(shù)謝靈運了,在唐代詩人的創(chuàng)作中,經(jīng)常能看到他的影子。應該說謝靈運是值得作為師傅來對待的,他的詩誠如后世者,如王夫之所言:“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薄6蛯懽鞯木辰鐏碚f,他也如杜甫所評價的,有“清水出芙蓉”之貌。因此,總體說來我還是喜歡謝靈運的詩的,像他的《燕歌行》、《泰山行》,以及《過白岸亭》、《廬陵王墓下作》,的確讓人讀后印象很深。但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他的一首只剩下殘句的詩:“邦君難地險,旅客易山行?!蔽乙恢痹诓麓н@首詩的后面都寫了些什么。卻沒有結果。我只能想象的是,在一種對比的情勢下,謝靈運感慨的是作為一個普通人與君主在人生旅途中的不同。中國古代詩人多對仕途有所體會,自然對其中的種種險惡看得比較清楚。這可能也是中國古典詩歌里多有出世之感慨的詩篇的原因。謝靈運一生都在宦海里沉浮,最后落了個掉腦袋的命運,他自然對其中的兇險體會很深。實際上我看謝靈運的詩,不光看到他在寫景時表現(xiàn)出來的準確、生動,如白居易所言的“大必籠天海,細不遺草樹。”,而是看到他在這些詩中所感慨的對人生命運的態(tài)度。我覺得正是在這種態(tài)度中讓人體會到了謝靈運的魅力,像《折楊柳行》的“郁郁河邊柳,青青野田草。合我故鄉(xiāng)客,將適萬里道。妻妾牽衣袂,收淚沾懷抱。還拊幼童子,顧托兄與嫂。辭訣未及終,嚴駕一何早。負笮引文舟,饑渴常不飽。誰令爾貧賤,咨嗟何所道。”以景以情,謝靈運從具體中到達的是對人生的感悟。這可能也是后世者之所以對他的詩推崇的原因吧。事實上也是這樣,當讀到像“短生旅長世,恒覺白日欹。覽鏡睨頹容,華顏豈久期。茍無回戈術,坐觀落崦嵫?!薄r間的流逝總能喚起人精神上的惆悵,讀這樣的詩永遠讓人有愴然之感,一下子沉浸在深深地悵惘之中。時間,這也是中國詩歌觸及的最多的話題,包含了中國人的宇宙觀。最后,我要說的是我對謝靈運的《上留田行》特別有興趣,原因是這首詩特別怪。

三、陳子昂

  以一首詩名動天下,并且給人一代宗師的感覺,恐怕只有陳子昂一人了。他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幽幽,獨愴然而泣下?!?,時至今日還是使人讀了感慨不已的詩篇。以短短的四句詩成就一個人在詩歌史上的地位,陳子昂的確是獨一無二的。當然,這是說的詩名。陳子昂實際上還是寫了不少作品的,其中有些篇什在初唐詩歌中仍可算做很好的作品,像“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保屓烁械降臍忭嵾€是頗為寬闊的??傮w上看,陳子昂的詩昂揚、堅定,存在著一種隱隱的朝氣,能讓人感到改造詩歌的抱負。只是他在題材上沒有開拓的更廣泛,仍然是大多局限在贈答詩的范疇內(nèi),如“忽聞天上將,關塞重橫行。始返樓蘭國,還向朔方城。黃金裝戰(zhàn)馬,白羽集神兵。星月開天陣,山川列地營。晚風吹畫角,春色耀飛旌。寧知班定遠,猶是一書生?!?,把一首與戍邊有關的詩寫得最后,變成了對個人的評價,不免讓人感到最后弱了一些??赡苓@也是他最終沒有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原因。是因為他雖然看到了某些問題,但最終還是被這些問題所局限,沒有能夠跳得更開?還是的確由于歷史的局限性?后世有人分析說直到盛唐,中國詩歌才在題材的處理上獲得了超越題材的能力,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怪不得陳子昂了。不過,我還是喜歡他的像“楚江復為客,征棹方悠悠。故人憫追送,置酒此南洲。平生亦何恨,夙昔在林丘。違此鄉(xiāng)山別,長謠在國愁。”這樣的詩。或許他多寫一些這樣的,從具體向外拉開,使個人情愫顯得更廣闊的作品,還能夠在詩歌史上贏得更高的地位。不過,也夠了,因為沒有他,也許就沒有后來的唐詩的繁榮。

四、李白

        中國詩歌能不讀李白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有多少后來的詩人羨慕李白華美奇詭、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呀!一首《將進酒》,一首《俠客行》便可以使人覺得豪氣干云,氣吞山河,何況還有《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以及那眾多的贈友詩(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拿出來都是了不得的)。但是,我所喜歡的李白卻只是部分的李白(我并不相信,或者說我有些懷疑偉大的詩人要讀全集的話)。他的那些如《春日行》、《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這樣的詩我的確不喜歡。或許是它們太過華麗、鋪排、張揚,其想象已經(jīng)達到了夸張的地步?但讀李白的確是一種享受。尤其是當這樣的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以及“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背霈F(xiàn)在我的眼前時,這種享受真是讓人舒服?;蛟S我更喜歡的是這種對人世友情的看重,它們的人間味?所以,每當聽見人們說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時,我心里不免生出猜疑,難道就因為他寫了“人生得意必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寫了“天子呼來不上船”、“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保课矣X得從嚴格的意義上講,那種把想象力理解為浪漫主義的認識,或者把想象力理解為人生態(tài)度的認識,是不是有些褊狹?像“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樣的詩句與浪漫主義有什么關系呢?我甚至認為,中國沒有浪漫主義詩人,包括屈原。中國詩人的寫作基礎,大多數(shù)是建立在對人生的感悟上的。就是像《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這樣的詩,雖然想象上下翻飛、恣肆汪洋,但落到最后不還是要“我苦惜別遠,茫然使心悲。黃河若不斷,白首長相思?!眴??情,具體的情,始終是中國詩歌最重要的成分。

五、杜甫

  沒有晚年的杜甫,就沒有杜甫。這是很多人的說法。但是沒有早年的杜甫,杜甫還是杜甫嗎?當然,我們現(xiàn)在看不到早年的杜甫,我們看到的最多是中年的杜甫。三十歲前的杜甫都寫了些什么?不知道。所以我們所說的早年的杜甫實際上是中年的杜甫。但是,這已經(jīng)夠了。因為沒有《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就沒有《麗人行》,沒有《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也就不會有《戲為六絕句》、《秋興八首》。斯蒂芬·歐文說杜甫是中國詩歌題材向?qū)拸V拓展的最重要一人,是他使詩歌有了真正的社會性。我盡管并不太把歐文的話當回事。但是,杜甫的寬廣的確是無人可比的。粗,他可以粗到極致,細,他亦細到了極致。我甚至發(fā)現(xiàn)杜甫是為中國話語提供了最多格言(說經(jīng)典也未必不可)的詩人,像“挽弓當挽強,擒賊先擒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钡鹊?,真是太多了。不過,杜甫最讓我感慨的是讀他的詩給人心頭制造的重力,真是越讀越沉重。哪怕是隨便一首小詩,如“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流。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币彩沁@樣。我的確在杜甫之前,杜甫之后的詩人那里沒有感受到這種重。我只能說:杜甫的詩是血寫出來的。他的那種悲切、蒼涼、哀慟,是入骨的。讓人不能不痛。而且這不是那種時人所說“普世的悲憫心”給出的,它就是一個偉大心靈的深入和細致。所以每一次讀杜甫,哪怕是他的“一辭故國十經(jīng)秋,每見秋瓜憶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為覓鄭瓜州?”這樣不算經(jīng)典的作品,我心里仍然會有黯然之感。更不要說那些被人一再傳誦的名篇了,像“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薄6硪环矫?,杜甫是技藝的典范,他那些表面上簡單的句子,像什幺“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東屯稻畦一百頃,江北江南春冬花”,實際上體現(xiàn)出來的是已到達隨心所欲支配詞語的高超境界。如果說我們要為自己尋找一個唯一的詩歌典范,除了杜甫,還能夠選誰呢?他無論從題材的廣泛,精湛的技藝,還是對寫作的態(tài)度都能給我們無限的啟迪。

六、王維

 像王維這樣被詩史家們稱為“詩佛”的、看起來十分“安靜”的詩人的作品有一半我并不是很喜歡,如他那些奉旨而作的作品和《輞川集》中的幾十首詩。盡管他那些被蘇東坡評價為“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的作品的確讓人感到精致,很讓一些人喜愛??赡苷撬倪@種東西,才使后世的詩話家們,像嚴羽等,對意境在詩中的地位格外看重。雖然像斯帝芬·歐文這樣的漢學家認為王維是以拋棄的方式達到了對人世存在的另一種肯定,他的那些如禪謁的詩實際上包含了更加深入的對理的趨近,有很了不得的意義,的確體現(xiàn)了“無為、無欲”的中國古典人生哲學。不過,這恰恰就是我不喜歡的原因。我覺得“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保约啊八暮7綗o事,三秋有大年。百工逢此日,萬壽愿齊天。芍藥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玉堂開右個,天樂動宮懸。御柳疏秋影,城鴉拂曙煙。無窮菊花節(jié),長奉《柏梁》篇?!保@樣的詩多多少少給人游戲的印象,盡管體現(xiàn)了很高超的技藝,但真是沒有什么太大的意思。當然,王維的有些詩我還是很喜歡的,像他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觀別者》、《秋夜曲二首》,這些詩中的人氣讓我心動。或者說我喜歡他的“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若道春風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的詩句中所有的感傷和悲涼。它們總能使我想到時間、友情、命運,這些人類沒法不說的話題。因此,說到底,無論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是“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甚至包括他的那首非常著名的“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背耸钱嫞浅挥谑赖腻羞b心境,和技巧高超,又有什么意思呢?這種獨善其身、超然物外的境界,在今天看來太邈遠。對我來說真是太邈遠了。王維,在我的眼里始終是一個貴族的、閑適的詩人。

七、李商隱

        我能夠記住的李商隱的詩就只有一首:“相見時難別亦難,春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赡懿还馐俏遥芏嗳四軌蛴涀〉囊仓皇沁@首詩。在我看來,李商隱的詩是華麗、絢爛的一類,寫得色彩豐富,多數(shù)如綾羅綢緞般晃眼。如“碧城十二曲欄干,犀辟塵埃玉辟寒。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墻無樹不棲鸞。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不過,這樣的詩也給人極為雕琢,過于追求富麗堂皇之感。晚唐詩人好像大多都對雕琢有愛好,像溫庭筠、賈島、羅隱等人的一些詩也是這樣,對一字一詞不單要求聲韻,且包括它的“品像”亦斤斤計較,已到了摳的過分的程度,著名的關于賈島對“推”還是“敲”字的選擇的故事,正是此類做法的典型說明。這是不是時代風氣使然?因此,我對李商隱的詩并不是那么喜歡,包括他最有名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一詩,我亦覺得用詞太過講究,在華麗和絢爛中有點典雅過頭了,有點像為詩而詩。他的不少詩,多多少少都沒有脫掉這個框架。當然,或許李商隱被世人推崇正是在于他的詩讀起來在視覺上胭紅脂綠、云蒸霧蔚,使人有炫目之感。只是“人高詩苦滯夷門,萬里梁王有舊園。煙幌自應憐白綾,月樓誰伴詠黃昏。露桃涂頰依苔井,風柳夸腰住水村。蘇小小墳今在否,紫蘭香徑與招魂。”這樣的詩,硬要搞得喻奇詞異,的確是太花哨,讓人無法覺得有什么大意思。更何況,還有“李杜操持事略齊,三才萬象共端倪,集仙殿與金鸞殿,可是蒼蠅或曙雞?!边@樣的詩,讀起來就更讓人覺得都是什么玩藝了。

八、周邦彥

 早年我對周邦彥的詞很喜歡,認為其中的用詞濃而不艷,在“婉約派”中是非常耐看的。到了今天,重新讀,卻發(fā)現(xiàn)沒有原來那么喜歡了。宋詞中,像他這樣寫的人還有很多,像晏殊,黃庭堅,雖然有差別,但路數(shù)大體上還是一致的。有時候我不禁想,宋人也恁多愁善感,一些人的確把詞寫得如秋風掃樹,其聲戚戚,又如幽泉,泣泣瀝瀝。像周邦彥的多數(shù)詞,看了都讓人如此感覺。以我讀到的他現(xiàn)在能找到的百首左右詞,好像用一個字就能概括:愁。如果換一種說法,我也可以把他說成是寫“愁”的高手。但是,我還是感到他寫得太局狹了,多數(shù)詞不外乎是對情愛失意的喟嘆,像什么“塵滿一屏文繡,淚濕領巾紅皺。初暖綺羅輕,腰勝武昌官柳。長畫,困臥午門中酒?!?,或者“燈前欲去仍留戀,腸斷朱扉遠。未須紅雨洗香腮,待得薔薇花謝,便歸來。舞腰歌版閑時按,一任傍人看。金爐應見舊殘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讀這些詞,除了感到情感的把玩,如辛棄疾所言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確讓我沒有其它的什么可說,反而多了一點他是為寫詞而寫詞的印象。實際上宋詞里這種為寫而寫的東西似乎還不少,隨便拉出一個,譬如并沒有那么名重的葛勝仲:“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鳳燭千枝花四顧,消愁更待尋何處。漢苑紅光非浪語,棲靜亭前,都是珊瑚樹。便請催尊鳴爵鼓,明朝風惡飄紅雨?!逼┤绫戎馨顝┩砩松习倌甑闹苊埽骸八L漸入龍香被,夜寒微澀宮壺水,滴滴是愁聲,聲聲滴到明。夢魂隨雁去,飛到顰眉處,雁已過西樓,又還和夢愁?!?。如果我們說這是周邦彥的詞,恐怕現(xiàn)代的多數(shù)人也不會不相信。一個詩人可以是另一個詩人,這意味著什么呢?當然,盡管如此,周邦彥還是有一些我現(xiàn)在仍還喜歡的詞的,像《寒垣春》中“暮色分平野。傍葦岸,征帆卸。煙村極浦,樹藏孤館……”、《西河》中“長安道……未央宮闕已成灰……萬古雄名,盡作往來人……”,這些詞雖然仍有“愁”,但多多少少還有點大氣的東西在里面。

九、李清照

        把李清照稱為中國詩歌史上最好的女詩人,恐怕不會有人提出疑義。從某些方面說,李清照的確寫得很有自己的特點。甚至比起很多宋代男詩人都更大氣一些。像“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边@樣的詞,氣度的確顯得很大。而她的那些與情有關的詞所具有的細膩、深切,哀慟,又讓人感到是來自于內(nèi)心的真切的體會。并且有一種入骨的痛感在里面。譬如她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欠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保@首詞中的感慨,的確是過來人語,把作為一個人的孤獨、失意入骨三分的表現(xiàn)了出來。讓人不能不贊賞。而就語言的支配能力來說,李清照也是很了不起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是中國詩歌史上一再推崇的名句,幾個疊聲詞的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一下子就將人震住。更不用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焙汀霸跻粋€、愁字了得?!彼械臏蚀_和生動了。這種簡潔、干凈,對字詞的把握的確是少有的,是對中國古典詩歌講究字詞準確的生動體現(xiàn)。但讓人十分可惜的是,李清照的《漱玉集》軼失了,如今我們能夠看到的是一些存目,可以讀到的全詞不多。當然,用安慰的說法來看,有了“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有了“……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边@樣的詞已經(jīng)夠了,這些詞中精品,足以讓我們認定李清照是一個了不起的詩人。

十、王冕

        在中國文學史上,明代是以筆記小說為其主要成就的,詩歌的地位一直不高。說起來也是,到現(xiàn)在,明代幾乎沒有一個可以叫得響的詩人,我們平日里能記住的不外乎那幾個寫了小說的,如蘭陵笑笑生、凌蒙初之類的人物。所以我讀王冕這樣的詩人的作品,更多的是了解一下他寫了什么。而看過后,我只能說:作為唐詩的趨步者,他的確沒有什么讓人看重的地方。更何況他的一些詩,像“出師未捷身先死,忠義如公更不多。豈直文章驚宇宙,尚余威武振山河。中原正想劉安世,南??账捡R伏波。老我未能操史筆,懷思時復動哀歌?!睙o論就技術,還是就思想來說,完全可以被認為是對杜甫的糟蹋??膳碌氖牵€自稱“吟詩不愧杜工部”。這種情況在明代詩人中還很多,他們簡直就是把唐詩中的不同詩人偷梁換柱地搞進自己的詩篇中,像詹同的“我愛張君清不狂,冰壺貯月秋蓮香。青龍殿中傳旨出,白鷺洲前離思長。風帆飄若走云氣,霜節(jié)凜然生玉光。西山晴雪亦可食,遲子歸臺歌鳳凰?!?,以及宋濂的《東雒山房詩》,誰都能看出多個唐代詩人的影子在里面,讓人感到完全是對唐代詩人的弱寫,很少有自己的東西在里面。但是,就文學而言,我又不能說明代是一個二流的時代,一部《金瓶梅》,一部《拍案驚奇》便可以否定這樣的說法,何況還有像陸王心學這樣的東西。這使我不禁想到,為什么王冕他們這樣的詩人沒有想到自己的寫作的意義呢?光是師法前輩,寫出些“我歌謫仙白云歌”能夠有出息嗎?或者,他也還是感到了一種在前輩陰影下的無奈:“我未四十髯已斑,學劍學書俱廢弛。五更聞雞狂欲起,何事英雄心未已?!爆F(xiàn)在的人們大都認為這是因為中國詩歌在經(jīng)過了唐宋的輝煌后,進入了自然地衰敗期。如果真是這樣,在一個偉大的傳統(tǒng)下面,會犧牲多少人呀!當然,要把王冕、詹同、宋濂說得一無是處又太殘酷了一些。在他們的一些詩中,就技術而言,還是很不錯的。

十一、納蘭性德

        清代幾百年,能夠讓人仔細一讀的詩人恐怕沒有幾個。而一本《清詩鐸》,像姚燮、鄭虎文、程晉芳之類,讀起來的確讓人泄氣的很。但納蘭性德的詞還是可以一讀的。把他算做清代最好的詩人之一大概不算為過。像“西風乍起峭寒生,驚雁避移營。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長亭短亭。無窮山色,無邊往事,一例冷清清。試倩玉簫聲,喚千古英雄夢醒?!边@樣的詞,在對前人詩句的化解上做到了不露痕跡,又寫出了自己的感慨;那種悵然、無奈,讓人讀到不免愀然。當然,納蘭性德寫得最好的還是那些“怨詞”,在這方面,他有些像李煜。不過李煜以一個喪國之君寫下的都是些偷香竊玉之作,或國亡家破的“宏大題材”,而納蘭性德似乎更細膩、更纖柔、更清麗,也更凄戚。有時候,我覺得他就像一個失意的女人在沉吟:“晶簾一片傷心白,云鬢香霧成遙隔。無語問添衣,桐蔭月已西。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春淺,紅怨,掩雙環(huán)。微雨花間畫閑。無言暗將紅淚彈。闌珊,香銷輕夢還。斜倚畫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記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薄Wx他的這類詞,覺得他簡直就是個寫詞的曹雪芹,把離、恨、怨、愛寫了個遍。不過,也正是在納蘭性德的身上,我看到中國古典文學的氣數(shù)到了清代的確已盡了。一個國家的文學到了只有這種長哀短嘆之作能夠?qū)懞?,還有什么意思呢?所以,雖然我讀納蘭性德,也覺得他很好,但只能是讀讀而已。從氣韻上講,我不太喜歡“怨詞”這樣的東西。因此,他的詞我喜歡的少得可憐。只有“今古河山無定數(shù),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幽怨從前何處訴,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边@樣少數(shù)的在“怨詞”的基礎上,還能讓人覺得有更廣大的悲切感的的作品,才讓我有一些興趣。另外說一句,清初還有一個吳梅村,文學史家對他的評價很高,但這里就不說他了。

十二、黃遵憲

 黃遵憲被稱為近代詩歌史上“詩界革命”的第一詩人。他的出現(xiàn)是時代潮流使然。二十年代的文學評論家陳子展曾經(jīng)將之評價為劃時代的大詩人。但在今天看來,“劃時代”或許可以說得上,但“大詩人”卻未必是。今天讀他的詩,盡管看到其中有了一些不同與以往的新成份,但總得來說還是沒有脫離古典詩歌的路數(shù),走的還是樂府詩的路子。像他的《美國留學生感賦》一詩,仍然讓人感到在敘述方式上了無新意,只不過是內(nèi)容上加了一些與過去不一樣的東西,像“……茫茫西半球,極遠天無涯,千金不垂堂,誰敢狎蛟螭?……口爵天父餅,手翻《景教碑》,樓臺法界住,香華美人貽……”,這樣的詩句與過去的詩又有什么不同呢?看不出來。而且,他的那些當時被人們稱頌的詩,像《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為例》,其敘述雖然細致,亦有對俚語的使用(這應該算做新鮮的么?),但那種平鋪直敘,讓人讀起來所感到的不免是太過拖遢,有點像記流水帳,缺少真正的轉(zhuǎn)承啟合,反而沒有了古典詩歌在意境上的沖激力。所以,今天看來,由黃遵憲首倡的“詩界革命”,盡管其后由一些近代史上的赫赫有名之人,像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等人所推崇和實踐,但由于歷史局限性,并沒有走出古典詩歌所織造的巨大羅網(wǎng),只不過是在新名詞下走入了另一種狹窄的框格之中。而所謂“詩界革命”,像梁啟超《飲冰室詩話》所說:“能以舊風格含新意境,斯可以舉革命之實矣。”,今天看來,亦讓人感到只能稱之為“改良”,而離“革命”還差得太遠。因此,我是一點都不喜歡黃遵憲的詩,并對他很多詩都寫得篇幅頗長,感到直是浪費,是將才華用在了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偉大詩篇的工作中,像他的《番客篇》、《今別離》、《度遼將軍歌》、《己亥雜詩》等作品,陳子展曾將其推崇為與杜甫的《北征》、白居易的《長恨歌》一樣的不朽之作,這種贊詞顯然是太過夸張了一些。黃遵憲的詩,雖然在記述上有自己的特異之處,但苛刻地講更像是在用韻文寫一個故事,講點簡單的道理,如此而已。詩歌的偉大的真正意含,并非是寫得不同就行,而是要在形式、方法、內(nèi)容等全部的詩歌要素上做到有所發(fā)現(xiàn)。黃遵憲有一句名言:“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保珜嶋H上他還是被“古所拘牽”著的。從黃遵憲身上,我看到的是:到了一定的歷史發(fā)展時期,文學的革命如果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顛覆意味,只是希望在內(nèi)部做一些改良,是不可能獲得實在的成就的。當然,能夠意識到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寫詩了,這本身應該是一種巨大的進步?;蛟S中國詩歌的今天,正是來自于黃遵憲這樣的詩人的努力。

十三、后記

        我知道以這樣的方式來談論上面列出的這些中國詩歌史上赫然有名的詩人,肯定會遭到不少人的誹議。其他的詩人不說了,像陶淵明和曹植,歷來文學史家是不會將他們放在一起談論的;像黃遵憲,近代不少人都對他評價很高,如康有為、王國維、梁啟超等人。但我并不是文學史家,所持之論也只是隨興而起,也就無所謂對與錯,只是覺得這樣談論起來舒服罷了。我有必要在談論這些詩人時先看看別人是怎么說的么?問題當然是肯定的:不!至于說如果有人就此認為我沒有資格談論,或者說我缺少談論這些詩人的文學造詣。面對如此評論,我只是一笑了之。而另一方面,對某一時代的詩歌,譬如明代,有人認為還是有很輝煌的實跡的,他們亦可以舉出一些例證。但還是那句話,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標準不同,得到的結論自然也會不同,我只是以自己的標準看待問題。

                                      2000·12

——————————————————

寫作的兩極·對當代詩歌現(xiàn)狀的簡單描述

訪談:寫作:誰又沒有秘密,不曉得撣花子

新山水詩

答珠江國際詩歌節(jié)組委會十問(2009)

舊文:還有多少真相需要說明——回答張偉棟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