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修建青藏公路

 cheneh630306 2021-01-31
青藏線老兵之家

青藏線上的軍人具有“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和特別能戰(zhàn)斗”的三個特別精神。關注“青藏線老兵之家”分享我們曾經在軍營中工作、學習、生活的一些回憶和我們今天與明天的成長經歷。。。

修建青藏公路

文/李照明

青藏公路是舉世矚目的一條公路,是世界屋脊高原的第一條公路,是世界筑路史上的第一條高原公路。一些外國人視為“生命禁區(qū)”的青藏公路,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苦戰(zhàn),在艱難極困的條件下,在冰雪嚴寒、空氣稀薄、嚴重缺氧、人煙稀少,特別是昆侖山上,人類無法生存的地帶,經過三萬余軍民七個月的艱苦奮斗,修通了青海格爾木至西藏拉薩的一千三百八十七公里的國防公路。至此,西寧至拉薩的青藏公路不到三年時間全長二千一百公里長的公路通車了,真是奇跡?。?/p>

青藏公路修建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早在1950年就開始了,當時,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和平解放西藏時就發(fā)出了“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一面進軍一面筑路”的指示。周恩來總理也向西北軍政委員會提出調查青藏公路沿線情況的指示。1950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副總司令兼第一野戰(zhàn)軍、西北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西北軍政委員會主任的彭德懷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一軍對青藏公路西寧至湟源、倒淌河一線路段約一百二十余公里進行修復(青海湖附近),從當年9月6日開始對西寧至倒淌河路段的路基路面進行修復,到1950年11月4日完成了路基路面修復任務,同時,青海省交通施工處,對西寧至倒淌河的惠寧橋、海子溝橋、倒淌河橋等十八座木橋和該段的十一道木涵洞進行了加固修復,到1950年12月,西寧至倒淌河路段完全修復通車。1951年夏,中央決定由范明、慕生忠兩同志組成西北進藏支隊,對青海的西寧至西藏的拉薩路段實地調查勘探地形地貌、氣溫的詳細情況、牧民區(qū)的風俗習慣、人畜運力、高山河流及其特點,對修建青藏公路的影響,哪些是對修路的有利條件,哪些是不利于修青藏公路的因素,特別是線路走向,地質主要狀況等等資料匯集成冊,于1951年12月,進藏支隊歷經千辛萬苦到達拉薩。又經多方調查,搜集資料,反復研究整理,形成正式調查報告。但是由于地形地貌復雜,缺乏測量儀器,只有幾個卷尺,全憑肉眼估測,加之,路途遙遠(二千一百公里),正處嚴寒季節(jié),行動各方面遇到種種困難,人員疲勞,力量不足,故未能定出基本線路走向。通過這次實地調查勘探,初步掌握了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環(huán)境特點,盡管筑路條件極差,人跡罕至,高原缺氧,地質復雜,路途遙遠,自然條件惡劣等,但是,通過這次勘探,還是有力地推翻了外國洋專家、探險家“在世界屋脊上人類無法生存”、“生命禁區(qū)”、不能修筑汽車公路的斷言。西北進藏支隊,通過實地勘探,證實了在青海、西藏線上完全可以修筑公路,且增強了打通青藏線的信心和決心。盡管高原缺氧、人煙稀少、自然環(huán)境很差,這些困難完全有辦法克服,也有能力克服它,只要有共產黨的強力領導,軍民團結協(xié)力、藏漢族同胞共同努力,青藏公路一定能夠修通,也有能力修通它。1953年3月,西北運輸總隊政委慕生忠、副政委任啟民為主要領導的組成了駱駝運輸總隊。每個小隊編駱駝三十峰,馱工三十三人,三個小隊編為一個中隊,駱駝一百峰,馱工一百人,三個中隊編為一個大隊,駱駝三百峰,馱工三百二十人,三個大隊編為駱駝運輸總隊,駱駝九百六十峰,馱工三百五十人。從青海的格爾木往西藏的拉薩運輸糧食期間,經過六十天的長途跋涉,不僅完成了運糧任務,同時,也找到了一條較好的路線。1953年11月,為慎重起見,運輸總隊又派出任啟民帶隊,專門組成了三十多人的探路隊,繼續(xù)將青藏線路主要情況摸清楚,從青海的香日德出發(fā),經諾木洪、格爾木、五道梁、沱沱河、溫泉、唐古拉山口、黑河,直到西藏自治區(qū)的首府——拉薩。將詳細線路的情況,經研究整理成冊,又經七十多天的長途跋涉,查證這條線路確實是從青海通到西藏拉薩的理想運輸線(即是現(xiàn)在修通的青藏公路線路),當時,兼任西北軍區(qū)后勤部政委的慕生忠同志向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元帥匯報后,當即得到彭總的肯許、關懷和支持。又經過許多的細致工作,呈國務院有關部門(計委、經委、交通部等)研究審核后,經周恩來總理正式批準行文。于是青藏公路格爾木至拉薩的路段開始修建。前面提到西寧至倒淌河的一百二十公里路段,在1950年11月已由駐扎在青海的步兵第一軍完全修復通車。至于倒淌河至格爾木路段,1954年初,青海省交通處的青藏工程處調集民工七百一十五名,投資二十三萬五千元,經省第五工程局搶修,到1954年夏,經五個月的時間,倒淌河至格爾木的線路通車。這樣,西寧至格爾木路段全線八百二十四公里完全通車。

青藏公路格爾木至拉薩的修建(一千二百七十六公里),從周總理批準以后,當即成立了青藏公路修建指揮部,由慕生忠政委擔任總指揮,任啟民副政委任副總指揮,工程師鄧郁清擔任全權的技術指導工作。從1953年3月正式開始,率領三萬余名解放軍戰(zhàn)士民工馱工和牦牛駱駝馬匹一萬余頭(峰),一直奮戰(zhàn)在青藏線路上。西北軍區(qū)后勤運輸部所屬汽車獨立營及汽車團配屬三個汽車連共一百六十二輛,執(zhí)行從西寧至格爾木修建青藏公路的運輸,從1950年至1953年修通西寧至格爾木公路。這期間主要擔任人員,器械、糧食、軍需及民用物資運輸,而且運輸部機關調干部十余人到格爾木工程指揮部工作。后來汽車一團駐格爾木,參與修建格爾木至拉薩公路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一、修建初期

筑路指揮部以當?shù)孛窆槭┕ぶ饕α?,加上從外地調集的少量牧民,以及軍區(qū)工兵二團和解放軍戰(zhàn)士,擔任最艱難、最困難路段施工,如“一步天險架天涯橋”、“楚瑪爾河(雪水河)會戰(zhàn)”,是修筑青藏公路的兩大惡戰(zhàn)。除此,開始時也遇到筑路中的許多困難:高寒缺氧、缺柴少菜、吃夾生飯、喝冰雪水,病員多、出工率低、搭帳篷、睡地鋪,特別是住的問題,剛選擇好一塊背風朝陽高坡平坦地帶,搭好整整齊齊一頂挨一頂?shù)拿迬づ?,不一會一股特大風暴驟然襲來,將帳篷一頂一頂刮得東倒西歪,有的帳篷支得不牢,釘?shù)貌环€(wěn),刮出去二三百米遠,待工人下班回來一看都傻眼了。顧不上吃飯,更顧不得勞累,連口水也沒喝,天已黑了下來,人人重新支帳篷,可是由于風刮得很大,怎么弄都難以將帳篷支起來。剛支起來的幾頂搖搖欲墜的帳篷,又被風刮倒了,再架起來又倒了,倒了又架起來,最后,大家戰(zhàn)斗了近兩個小時,又累又餓又渴,才架起不到七頂帳篷,這時累得躺在地上的政委慕生忠、副政委任啟民同志下令:“吃飯睡覺?!彼袘?zhàn)士牧民隨便吃了一些涼飯冷菜,喝了點涼開水,有的同志只喝了點涼開水,累得連飯也沒吃,就去睡覺了,可是往哪里睡呢?幾百上千人,架起來的帳篷僅有七頂?。】墒悄阃扑?,他推你,推來推去誰也不肯去睡帳篷。最后還是慕生忠政委高聲生氣地指定:病號、年紀大的、體弱的、女同志都住進帳篷。還剩有兩頂,突然負責后勤的三大隊長搶著說:慕政委、任政委、鄧工程師,還有指揮部幾個領導,他們年大體弱、擔子重住一頂,另外一頂給兵工二團的領導,老干部住。慕政委正要說什么,大隊長說就這么定了,這才將架好的七頂帳篷都住進了人,最后三大隊長說,其他戰(zhàn)士同志,牧民工各自找地方睡。這時,有的睡在馬車上,有的將帳篷堆起來鋪好睡上面,有的鋪上羊皮睡地鋪,更好奇的是有幾個牧民,看到有幾峰駱駝在那臥著,他們都過去看了看說有睡處了,就在駱駝之間,挨著它鋪上墊子,靠著駱駝睡,真還暖烘烘的,真像住上“高級賓館”還有駝絨呢!這是諸多困難中的一個例子。特別是筑路施工中的困難,那就更艱難了。

二、架“天涯橋”

一開始遇到的就是在高山的入口處,稱為“一步天險”的天涯澗上,在既缺架橋鋼材,更缺技術人才的情況下,要求在三天內架好橋梁,當時,除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和惡劣的氣候環(huán)境外,架橋的材料只有九根不到九米長的圓木,“一步天險”的跨度是十二米,還差三米多,怎么辦呢?經技術人員和領導研究。提出兩種意見:一是將每一根圓木接長;二是將兩岸的崖壁向澗心各伸展兩米,則長出四米,就夠長度了。經反復研究,第一種意見接長圓木倒是好辦法,問題在于現(xiàn)場沒有圓木,要從別的地方運來,時間來不及,顯然是不行的,最后研究確定用第二種辦法。采取了在兩岸的石壁崖上鑿出較深的傾斜石窩,再插兩排木樁,各用五根圓木分別在兩岸的石窩穩(wěn)穩(wěn)托起,挨著木樁,平砌在上面,使兩岸的崖壁各向澗心伸長了兩米,這就共伸展了四米,這樣九米的圓木,恰好被牢牢地固定在天涯澗上。在橋的各結合部,用適當?shù)匿摻罱財喑梢还?jié)一節(jié)的短鋼筋打成許多螞蟥釘,來代替固定結合部木頭的鐵甲板和螺桿,在“一步天險”的天涯澗上,牢牢地固定住了橫跨兩邊的“天涯橋”,這真是在公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

三、“雪水河會戰(zhàn)”

雪水河會戰(zhàn)也就是楚瑪爾河會戰(zhàn)。它是修筑青藏公路的一場惡戰(zhàn)。雪水河是從昆侖山流出的冰雪水,經過常年沖刷而形成的季節(jié)河,“六十年前就稱雪水河”,而實際祖國版圖上找不到這條河。1954年,在西北軍區(qū)汽車一團在龔志云副團長帶領下,組成一百輛汽車的車隊首次從蘭州至拉薩,運輸支援西藏急需物資途中,提到通過昆侖山下時,有條近百米寬水流急湍的河——楚瑪爾河,經查當時確有楚瑪爾河,卻沒有雪水河的提法,那時一百輛車因河水冰層薄,陷車,奮斗了三天兩夜,才渡過楚瑪爾河,河的兩岸是十幾丈高的陡壁,像刀削一般,而路是從崖上直到溝底,隨“之”字形繞了近七十度的彎,然后再上到坡的對面。修這路段雖是夏天,卻是“早穿棉衣,午穿紗”,高原上夜里很涼,白天烈日炎炎如同火烤,蚊蟲成群,工人們脫掉棉衣穿著襯衣,有的民工干脆光著膀子脊梁骨,揮著鐵錘、鎬頭、鐵鍬分頭干活,大家肩膀脫了層皮,身上被蚊蟲咬腫了,手指滲著血,戰(zhàn)士民工仍然拼命干活,坡上坡下、崖上崖下,溝邊河里,掄鐵錘、鎬頭,滿身大汗,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他們搶時間,爭分奪秒,不分白天黑夜。共同目標是:按期完成施工任務。戰(zhàn)士民工都是這樣干,三個隊的領導,每天晚上跟班作業(yè),每一個工隊,誰也不愿第一個先離開工地,隊領導同樣誰也不愿先離開工地,最后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只好由三方領導達成一致協(xié)議同時收工。第二天早上,不用號令,早早起床,自行集合,悄悄來到工地,披星戴月,用勞動號子迎來新的一天。牧民工共產黨員隊長王德明同志,任勞任怨,吃苦肯干,干活撿最累最臟的干,工地上他手握斑斑血跡的鎬把,不停地急揚猛挖,一人干了二人的活;被強烈的紫外線灼得如同燙傷的臉上,汗珠從頭上嘀嗒嘀嗒往地上落。晚上別人早躺在鋪上發(fā)出香甜的鼾聲,可他自己還在帳篷外的牛糞火堆捶打修理筑路工具。它靠著共產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表率作用和優(yōu)秀品質,帶領全隊二百五十人干了五百多人的活,榮獲“老虎隊”的光榮稱號。成為修筑青藏公路線上的一面旗子。

四、筑路爬過昆侖山

昆侖山是世界屋脊的大山之一,可以與喜馬拉雅山、天山山脈并列。昆侖山山大溝深、坡陡彎急、嚴寒冰凍、空氣稀薄、飛沙走石、沼澤翻漿。這些自然環(huán)境給修路帶來極大困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昆侖山是青藏公路的必經之地,別無他選,困難也是罕見的,被世人稱之為“生命禁區(qū)”,是兔不拉屎,鳥不飛的區(qū)域,可是青藏公路必須從昆侖山間通過,溝深用土填起來,成半填半挖,石山高炸藥將它搬家,鑿出一條路來,幾萬戰(zhàn)士民工,分段奮勇戰(zhàn)斗在昆侖山上。它上山下山長達百公里,在山間溝里要開出一條汽車跑的路來談何容易?戰(zhàn)士民工講:“共產黨領導下的各族人民,英雄的人民,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拼死拼活一定要拼上去,一定要修出一條路來!”聽,多么雄壯的雷聲,真是震得昆侖山也地動山搖啊!筑路的人們爬上了昆侖山,筑路的人們奮戰(zhàn)在昆侖山,筑路的英雄戰(zhàn)斗在昆侖山,他們一直在四千五百米的“禁區(qū)”“險地”艱難地劈山修路……工作這樣困苦而他們的物質生活卻難以想象,住的是搭在雪山草地上的帳篷,吃的是除米面之外只有煮黃豆吃干菜,很少見到一葉青菜,有許多人得了一種奇怪的病癥:腿上生出一塊塊紫色的斑,疼得揪心。據(jù)醫(yī)生講,得這種病是因長期吃不到蔬菜,缺乏維生素E引起的。此時從格爾木運來水蘿卜作為慰問品送到各施工隊,每頓飯每人只發(fā)給一個水蘿卜,病號發(fā)兩個,吃了大幾天,不少人的病好多了,也不疼了,又吃了幾天病漸漸地都好了。后來從這次的教訓中,他們從高原動物適應高原環(huán)境的奧秘中,找到了適應高原環(huán)境的辦法,即吃野牛羊肉加強人體的營養(yǎng),戰(zhàn)勝疾病。正在筑路大軍生活好一點的時候,偏偏在格爾木方向下了暴雨,新修的路幾處被沖斷,運糧的汽車過不來,庫存糧已經不多了,據(jù)管后勤的大隊長說,現(xiàn)有糧每人只能攤到三斤,筑路指揮部規(guī)定民工現(xiàn)有糧必須堅持吃六天。每天只能吃半斤糧,顯然不夠吃,那樣高強度的勞動,顯然是支撐不了的,只能在野地挖地鼠充饑。三天后地鼠肉竟成了主食??墒枪さ馗浇厥缶鸵怨饬?,牛羊肉也運不到工地,糧食仍不見影子,筑路大軍就要陷入絕糧的困境。第七天幸有唐古拉山地區(qū)的藏族頭人昂才,帶著五百頭牦牛馱著六萬斤糧食當天運到了施工工地。糧食一到,困境解圍,筑路大軍吃飽肚子,勁頭十足地干起來了。

五、決戰(zhàn)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橫在青海省格爾木的西南角,主峰海拔六千零九十六米,巍巍千里,而筑路大軍,登上了五千四百米的唐古拉山,全體戰(zhàn)士民工更加頭疼惡心,胸悶氣短,不想吃飯,身上無力,嘴唇干裂,臉上脫皮,這是初到青海高原者出現(xiàn)的高原反應癥的強烈反應,過十余天習慣后自然就會好的,決不要顧慮有什么病了,如果是感冒了就要及時治療,絕對要防止轉化為肺水腫。剛到高原的同志,別說勞動,就是徒手走路,也感到氧氣不足,氣喘吁吁,可大家明白一條,唐古拉山10月至次年3月前,這半年間,屬于冰雪封凍期間,惡劣的氣候,一切物資東西是運不進來的,如果10月份前還過不了山,那就意味著這支筑路大軍就會被唐古拉山困死在這里的。慕生忠政委和他的指揮部決定,當即召開政治動員大會,慕政委進行了動員,他以簡短、有力、生動的堅強聲音說:“同志們,黨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我們要以頑強拼搏的戰(zhàn)斗精神,要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連續(xù)戰(zhàn)斗的拼死精神,苦干三十天,決心戰(zhàn)勝唐古拉山。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同志們,英勇奮斗?。 睍h剛一解散,慕政委、任副政委和全體筑路隊員向小老虎一樣涌向各個施工工地,從此和大家一樣,成天在工地上掄錘砸石,揮鍬挖石運沙,一個個臉上發(fā)紫,嘴唇干裂,汗流滿面,皮膚仿佛能擦著火柴。如此繁重的勞動,所有的人每天只能吃一些放鹽的面疙瘩,見不到一葉蔬菜,聞不到油腥味,人瘦得變了形,形如猴子,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僅以二十五天時間,提前五天打通了唐古拉山山頂,又向安多進軍,接著又以二十天時間,前進了三百公里,挺進到拉薩的羊八井。羊八井石峽是岡底斯山山脈的“門縫”,全長十五公里。就是這個“門縫”,千百年來一直阻擋著西藏的交通。英雄的工程兵部隊以月亮作“天燈”,晝夜輪番著戰(zhàn)斗著。涌現(xiàn)出了許多能工巧匠和英雄壯士,有的一口氣不停地連續(xù)打錘六百四十四下,有的改革爆破法,把工作效率提高了三倍,有的戰(zhàn)士成了輪番連續(xù)干了兩三班的拼命三郎,一人干了三人的活。終于實現(xiàn)了十天斬開“門縫石峽”的工程路段,保證了“險崖變坦途”的任務。在這個所謂“死神主宰的世界”,廣大筑路軍民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勇往直前,忘我戰(zhàn)斗。憑著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征服了“世界屋脊”不能筑路的謊言。在筑路期間,毛澤東主席為修筑青藏公路親筆題詞:“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筑路。”毛主席的題詞,大大鼓舞了筑路員工的斗志。青藏公路的修建還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各種物資、筑路材料、醫(yī)藥器材、糧食食品等等,從祖國的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運往青藏公路各個施工工地,進一步增強了筑路大軍戰(zhàn)勝各種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1953年3月至1954年10月,在慕生忠政委、任啟民副政委率領下,在青藏公路指揮部領導下,經三萬余名戰(zhàn)士民工苦戰(zhàn)七個月,修通了青海的格爾木至西藏的拉薩的青藏公路,至此全線通車(西寧至格爾木1953年已通車),全長兩千一百余公里。從此,青藏一線被外國人斷言:不能在世界屋脊修公路的謊言,被事實揭穿了。青藏公路是祖國內陸聯(lián)系西藏的主要交通運輸通道。同時,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陳毅、鄧小平等關懷青藏公路的建設,有些領導人先后來到青藏公路沿線視察,給予了極大關注。從1955年起,對青藏公路進行了整修改建。交通部第五工程局第二工程處擔負了格爾木至拉薩段的改建,到1958年完成安裝二十四孔全長二百七十三米的鋼筋混凝土裝配T型梁式沱沱河大橋。青海省交通廳擔負整治了西寧至格爾木的路段,在各河道上架設了永久性橋涵。這期間,國家共投資一億元。該線基本達到晴雨通車的要求,而后到了1960年青海、西藏剿匪及邊境作戰(zhàn)中,青藏公路已是暢通無阻了,對運送兵員軍用物資起了重要作用,特別對加速青藏兩省(區(qū))的經濟建設和鞏固祖國西南邊陲國防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汽車部隊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沒的。

————————————————

編輯:青藏線老兵之家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