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法庫微同城制作 作者:蘇丹 遼文化博物館研究員、吉大碩士研究生 遠看望海寺 遼朝是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權(quán)。在遼朝經(jīng)略北方的二百余年中,佛教及其盛行,寺院廣布,佛塔林立。早在唐天復(fù)二年(902年),耶律阿保機“城龍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開教寺” ,遼太祖七年(912年)“以兵討兩冶,以所獲僧崇文等五十人歸西樓,建天雄寺以居之,以示天助雄武” ,可見遼朝崇佛之早。神冊三年(918年),即太祖稱帝第三年,二月,建皇都,五月,廣建孔子廟、佛寺、道觀,由此可知,佛教在遼朝地位之高。同年十二月,太祖“幸遼陽故城” ,次年“修遼陽故城,以漢民、渤海戶實之,改為東平郡” ,太祖為安扶所遷民戶中的僧人,欲在東平郡附近建一寺廟。 神冊四年(919年),遼太祖“夏五月庚辰,至自東平郡”途中,恰遇智辛禪師,智辛禪師乃為當(dāng)時之佛家高僧,禪師氣稟淳和,性惟沉靜,少時“禮創(chuàng)慈寺降龍大師門人徹禪師,落發(fā)金刀……精勤永法,夙夜澄神” ,多年游歷四方,傳佛布教,“禮名山于湖外” 。太祖聞其佛法精深,詢問禪師此寺廟建于何處較好。禪師言此地附近有一望海寺山,此山夏無酷暑,冬少嚴(yán)寒,蒼翠濃密,終年云霧繚繞,建之此處甚好。于是太祖命人在該山建寺,并命名為望海寺,請智辛禪師主持。此寺建成之后參般若寺,來往如云。太祖“命皇后、皇太子分謁寺觀” ,此后皇帝、貴族經(jīng)常入寺舉行祈愿、追薦、飯僧等宗教活動。
遼太祖天贊四年(925年)十二月,舉兵親征渤海,并于次年滅渤海,改渤海國為東丹。太祖在出征渤海還皇都途中病逝,次子耶律德光即位,是為遼太宗。太宗在即位之初,為防范渤海遺民叛亂,天顯三年(928年),“詔遣耶律羽之遷東丹民以實東平” 。耶律羽之自幼豪爽不群,好學(xué)不倦,通諸部語,對佛教經(jīng)典等學(xué)說研究較深。此次途經(jīng)望海寺,聽聞此寺住持智辛禪師佛法精深,特來請教其佛法。 在遼代崇佛歷程中,佛教從圣宗開始,逐漸進入了全盛期。圣宗對“道釋二教,皆洞其旨” ,而尤其“留心釋典” 。圣宗時,皇太后蕭燕燕“每歲正月輒不食葷茹,大修齋會及造寺” 。統(tǒng)和元年(983年)九月,“以東京、平州旱、蝗,詔振之” ,并到望海寺為百姓祈福,祈禱風(fēng)調(diào)雨順。另外為慶祝對宋作戰(zhàn)的勝利,圣宗于統(tǒng)和四年(986年)七月詔令“上京開龍寺建佛事一月,飯僧萬人” 。以后他又多次巡幸五臺山及京城諸大寺,廣為布施,大興廟宇。望海寺建寺以來,香火旺盛,大師講經(jīng)來往不斷,此處又為蕭氏后族聚居地,成為僅次于皇家寺廟的佛寺。圣宗及蕭太后也特來此寺祭祀飯僧。圣宗時獨樂寺住持談?wù)娲髱熢螝v至此,在此寺講學(xué)布道。圣宗曾委托瑜伽大師“提點鐫刻,勘訛刊謬,補缺續(xù)新”唐朝時流傳下來的經(jīng)碑,并傳播于境內(nèi)諸寺,瑜伽大師游歷諸寺,大力傳播此經(jīng)文,其中曾來望海寺講經(jīng)三月。 遼朝后期的興宗、道宗、天祚三朝崇佛更為突出。遼興宗時,國內(nèi)政治、經(jīng)濟形式相對穩(wěn)定,契丹族對漢文化的吸收進一步加深,他們更耽于佛教,尋求精神寄托,因而佛教的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興宗“溺于浮屠法” ,重熙七年(1038)“親幸佛寺受戒” ,成為菩薩弟子。并屢次游幸佛寺,布施飯僧。重熙十一年(1042年),興宗“以宣獻皇后忌日,上與皇太后素服,飯僧于延壽、憫忠、三學(xué)三寺” ,此外,還特意飯僧蕭氏聚居地的望海寺。海云寺的海山法師,其人生卒年月不詳,興宗時人,早年曾中進士,后遁入空門。因“行業(yè)超絕,名動天下” ,與王公貴族廣泛交游,曾受興宗皇帝委托前來望海寺?lián)?dāng)住持并傳經(jīng)講學(xué)。奉福寺純慧大師,諱非濁,早年有腳疾遁匿盤山,痊愈后奉召赴闕,興宗皇帝賜以紫衣。回途中聽聞望海寺住持海云法師佛法造詣高深,特慕名前來與其切磋佛法。遼道宗“好佛法,能自講其書。每夏季輒會諸京僧徒及其群臣,執(zhí)經(jīng)親講” 。他精通梵文,對《華嚴(yán)經(jīng)》尤為傾心。曾自撰《華嚴(yán)經(jīng)隨品贊》10卷。他在位期間,完成了契丹藏的刻印工程。道宗還屢召諸路名僧,于宮內(nèi)設(shè)壇授戒。大昊天寺的妙行大師在清寧五年(1055年)得到懿德皇后(蕭觀音)錢十三萬緡,道宗又賜錢五萬緡。由于此時望海寺地位殊勝,妙行大師將此錢緡均捐贈于望海寺。憫忠寺慈智大師游歷四方,來至望海寺,講說群經(jīng)。咸雍五年(1069年),法均大師“因順山上下眾心之愿”肇開戒壇,來者如云,日度數(shù)千輩。后遞受西樓、白靈、柳城、平山、云中、上古泉、望海、本地紫金之請,所到之處,“士女塞途,皆罷市輟耕,忘餒與渴” 。遼天祚帝亦注重佛教。清睿大師,年少落發(fā),“自是隨方求法” ,來到望海寺研習(xí)佛經(jīng),學(xué)成之后,“乾統(tǒng)初年,自永泰寺內(nèi)殿讖主、檢校太尉正惠大師,大開教風(fēng),聞?wù)卟葙取薄_|天慶六年(1116年),五月金朝軍隊攻克沈州,復(fù)陷東京,“東京州縣及南路系遼女直皆降” 。因太祖聽聞此地附近望海寺乃遼朝百姓心中的國寺,為打擊遼朝百姓,將望海寺焚燒殆盡。望海寺雖于民國初年重建,但又毀于“文革”,法庫民眾便呼吁再次重建望海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