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你是如何取悅自己的?” 經(jīng)過一天疲勞的工作,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是回家早點睡覺,從而消除疲憊。但睡覺并不能消除大腦疲勞。 腦力勞動容易引起大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從而出現(xiàn)腦疲勞。 相比睡覺,有氧運動能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讓大腦有充足的氧氣,更易于消除腦疲勞。 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鐘的運動量就是有氧運動,除了游泳、慢跑、騎自行等室外運動,簡單的平板支撐,是繁忙上班族在家就能做的有氧運動。 除了工作復雜思考時耗費的腦力,我們閑著沒事時想的簡單問題或在回憶時也會耗費腦力。 除了運動,冥想是最簡單便捷的放松大腦的有效方法。 冥想不是單純的發(fā)呆,而是把所有注意力放在簡單的機械運動上。 當我們坐著冥想時,背部挺直,讓我們不完全處于一種放松狀態(tài)。只專注自己的呼吸,不讓自己去考慮其他事情。 做腹式呼吸,緩慢地吸氣、吐氣、盡量讓呼吸變長且深,但注意不要憋氣。 除了坐著,在走路時候也可進行冥想,稱之為步行冥想。 走路的速度沒有限制,但剛開始練習,以慢速較好。 走路時把注意力都放在腳的動作、走路的感覺上。感受腳部提起、放下時肌肉的運動,專注腳部觸地時的感覺。 冥想可隨時隨地進行,時長一般建議為每次10分鐘以上。每天堅持除了可放松大腦,也能靜心從而減少煩惱。 音樂對大腦有喚醒、傳遞信息、引導器等功能。科學家通過核磁共振機觀察發(fā)現(xiàn),在聽音樂時,我們大腦就像放一場盛大的煙花。 音樂能引起人類情感的共鳴,因為每個人的愛好不一,就算是相同的音樂對不同人的影響是不同。 在選擇讓大腦放松的音樂時,不必局限于音樂類型,不要迷信α腦波音樂,選擇自己喜歡的、讓自己感覺舒服的音樂,便可讓大腦放松。 每天我們都忙碌于應對工作,照顧家庭,面對變幻無常的生活。時間好像都花在“別人”身上。 每天抽點時間,放松我們的大腦,逃離瘋狂的世界,保護心中純粹的自我。 這樣,明天好像又可以充滿能量,繼續(xù)戰(zhàn)斗了。 《如何學習》是美國《紐約時報》科學專題記者本尼迪克特·凱里所著。 凱里匯集神經(jīng)科學和認知心理學數(shù)十年科研成果,讓我們了解大腦是如何運作的,讓我們認識了解我們的大腦,與之更“和平”共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