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
京
在《水滸傳》、《金瓶梅》和《大宋宣和遺事》這三部古典小說里,都讀到了蔡京:一位曾經(jīng)擁有天大的權(quán)力,曾經(jīng)貪下天大的財產(chǎn),曾經(jīng)陪著那個帝王宋徽宗,將北宋王朝玩到了亡國。這個壞得不能再壞的敗類,最后的下場,卻是誰也無法想象得到,竟活活地被餓死了。這樣的一個離奇結(jié)局,著實匪夷所思,與其侈糜豪富,其窮奢極欲,其享盡榮華富貴的一生,反差之強烈,對比之懸殊,令人咋舌。
蔡京以前的生活有多奢侈、多腐化?宋人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丙編卷之六中有這樣的記載:“有個士大夫在京師買了一小妾,她自己說是蔡太師府中‘包子廚’里的人。一天,這個士大夫吩咐小妾做包子,小妾說不能做。丈夫不勝奇怪,反問道:‘你既然是包子廚中人,怎么會不能做包子呀?’小妾說:‘我在包子廚中是專管縷蔥絲的?!?/span>
通過小妾的話可想而知,太師府的廚房里,有縷蔥絲者,那也必有剝蒜頭者,擇韭菜者,切生姜者的各色人等,是毫無疑問的了。連料理佐料這般粗活,都如此專業(yè)化分工,以此類推,紅案白案,酒水小吃,鍋碗瓢勺,油鹽醬醋,更不知該有多少廚師、幫手、采買、雜工,在圍著蔡京的這張嘴轉(zhuǎn)。即使當下一個五星級大飯店的餐飲部門,也未必細到連縷蔥絲都專人負責。由此可見,這位中國歷史上數(shù)得著的權(quán)奸,也是中國歷史上數(shù)得著的巨貪。在其當朝柄政,權(quán)傾天下,為非作惡,喪心病狂之際,那腐敗墮落、淫奢糜爛的程度,到了何等地步。

宋徽宗趙佶
蔡京(1047-1126),福建仙游人,字元長,為徽宗朝“六賊”之首?!霸痈睍r,他力挺保守派司馬光廢免役法,獲重用。紹圣初期,又力挺變法派變行免役法,繼續(xù)獲重用。首鼠兩端,投機倒把?;兆诩次怀酰蚱涿曁?,被劾削位,居杭州。適逢宦官童貫搜尋書畫珍奇南下,蔡京變著法兒籠絡(luò)這位內(nèi)廷供奉,得以重新入相。從此,趙佶像吃了他的迷魂湯一樣,言出必從,計無不售。從此,無論蔡京如何打擊異己,排斥忠良,竊弄權(quán)柄,恣為奸利,宋徽宗總是寵信有加,不以為疑。
所以,朝廷中每一次的反蔡風潮掀起,宋徽宗雖然迫于情勢,不得不降黜一下,外放一下,以撫平民意,但總是很快地官復原職。從他登基的崇寧元年(1102),任蔡京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起,到靖康元年(1126)罷其官爵止,二十多年里,趙佶四次罷免他,又四次起用他。最后,蔡京年已八十,耳背目昏,步履蹣跚,趙佶還倚重這個老年癡呆癥患者,直到自己退位。一錯再錯,錯上加錯,宋徽宗反復玩起了大變活人的游戲,實在是不可救藥了。所以說北宋之亡,亡在皇帝趙佶手里,也是亡在宰相蔡京手里。所以當北方的金兵,鋪天蓋地而來,趙佶遜位了,兒子趙桓登基接位成了欽宗。朝局大變,蔡京多年慫恿宋徽宗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致使國庫空虛、民生凋敝之事東窗事發(fā)。彈劾蔡京的奏章,如雪片飛來。為此,蔡京寫下“反省書”痛定思痛,結(jié)果皇恩浩蕩,宋欽宗念及其貴為太師,也曾立下“汗馬功勞”,沒判蔡京死刑,只是判流刑,發(fā)配到嶺南。
流放之初,盡管告別了京城繁華,蔡京仍是十分張揚,他把平日從百姓那里搜刮來的金銀財寶裝了滿滿一大船,在蔡京看來,錢能通神,沒有了權(quán),只要有錢,不管什么事照樣可以擺平,人間秀色照樣可以閱盡,山珍海味照樣可以嘗遍!然而他想錯了,長時間的內(nèi)戰(zhàn)外患,北宋國人飽受戰(zhàn)難之苦,經(jīng)常是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個個確實都需要錢,但讓蔡京沒有想到的是,盡管窮困潦倒,人們都不要其腐敗貪污的“臭錢”。于是乎,全國上下自發(fā)聯(lián)合起來,不賣給蔡京一粒糧、一滴油、一根菜,更甭說,一塊烙餅、一個饅頭……
都說商人惟利是圖、見利忘義,但北宋的商人在對待蔡京上偏偏取義棄利,在金錢面前毫不動搖,在勢利方面不為所惑。一路上,開旅社的不給他“開房”,開飯店的不給他“開餐”,開小商品百貨店也不賣他一塊餅干一聽罐。從開封到長沙,“三千里外無家”,三千里的路上,蔡京很難買到一口飯、一盤菜、一杯茶。到長沙,無處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廟里,病困交加,饑寒交迫,最后寫下遺言:“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無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遙望神州淚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落得個“餓死”!
回想昔日權(quán)衡一時的蔡京,身后落個餓死的結(jié)局,不由得使人想到因果報應(yīng)一說,可謂“天報現(xiàn)報,自作自受”。

蔡京書法

蔡京為宋徽宗題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