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文廟以東,不遠就是一座“滄浪勝跡”牌坊,牌坊身后是一條叫做“滄浪亭街”的傍水小巷。 巷側(cè)這池綠水,可以看做滄浪亭之圍墻。據(jù)說“滄浪亭的圍墻是水做的”,果然如此。 滄浪亭位于蘇州城南三元坊,是現(xiàn)存歷史最為悠久的江南園林。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并稱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代表著宋朝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滄浪亭原為五代吳越廣陵王錢元璙的花園。北宋慶歷甲申年(1044),詩人蘇舜欽被貶,在吳中以四萬錢購得原五代孫承佑之廢園,在水旁建亭,取《楚辭》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曰“滄浪亭”,自號滄浪翁,并作《滄浪亭記》,后歐陽修應(yīng)邀寫長詩《滄浪亭》。自此,滄浪亭名留千古,如今滄浪亭有一幅楹聯(lián):“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遠水近山皆有情。”,就是在歐陽修于蘇舜欽詩中各取一句拼對而成的。 滄浪亭門票旺季20元,淡季15元。意外的是研究生證也可以半價。7.5元參觀一個國保兼世界遺產(chǎn),值了。 入口處的世遺牌。滄浪亭有點很特別,它是先入世遺,后入國保的。 碑記。 鄰水而建的面水軒。 面水軒內(nèi)部。 假山之巔的“滄浪亭”。 環(huán)繞假山的復(fù)廊和漏窗。 “觀魚處”位于圍墻之外。 ![]() 將園外景色拿來我用,是滄浪亭最大的特色之一。 ![]() 園外水景,并不比園內(nèi)差。 ![]() 滄浪亭的鄰居——蘇州美術(shù)??茖W(xué)校舊址。省保。 ![]() 明道堂,位于假山東南部,是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筑。明道堂取“觀聽無邪,則道以明”意為堂名,為明、清兩代文人講學(xué)之所。 ![]() 漏窗借景。 ![]() 瑤華境界。 ![]() 站在看山樓向外看去。 ![]() 春、夏、秋、冬,四扇漏窗。 ![]() 五百名賢祠。 ![]() 祠中三面粉壁上嵌著清代名家顧汀舟所刻594幅與蘇州歷史有關(guān)的人物平雕石像,每五幅像合刻一石,上面刻傳贊四句。他們是從春秋至清朝約2500年間與蘇州歷史有關(guān)的人物。 ![]() 祠外的竹。 ![]() 漏窗甲。 ![]() 漏窗乙。 ![]() 漏窗丙。 ![]() 漏窗是滄浪亭最大的亮點,全園漏窗共108式,圖案花紋變化多端,無一雷同。 ![]() 清香館。 ![]() 上至假山頂。 ![]() 滄浪亭之“滄浪亭”下。亭上石額“滄浪亭”為俞樾所書。石柱上石刻對聯(lián): 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上聯(lián)選自歐陽修的《滄浪亭》詩中“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句,下聯(lián)出于蘇舜欽《過蘇州》詩中“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句。 ![]() “君見滄浪亭依舊”。 ![]() “帝王將相具成煙”。 ![]() 另一處漏窗。 ![]() 出園,站在水對面,竟有此身仍在園林之感,不愧是“未入園,先成景”。 ![]() 周圍的近代建筑,雖說中西迥異,倒也和諧。 ![]() 不知這蘇州美術(shù)??茖W(xué)校舊址,為何會荒廢不用? ![]() 水位好像很高,稍微下場雨都會沒頂吧? ![]() |
|
來自: 輕風(fēng)無意 > 《文物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