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恨歌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長恨歌傳 《長恨歌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長恨歌傳》一卷,唐·陳鴻作。本篇在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同版本,造成文字的較大差異。附見于白居易《白氏長慶集·長恨歌》后面的《傳》,與《文苑英華》卷七百九十四所收錄者相近;而另有《文苑英華辨證》引宋·張君房《麗情集》及京本大曲本者則相類;又《太平廣記》卷四百八十六收錄的較簡略,末尾有所刪改,沒有陳鴻與王質(zhì)夫、白居易游仙游寺、王質(zhì)夫舉酒邀白居易作歌的內(nèi)容。今從通行的白集與《英華》本錄出,唯原綴于篇后的白居易《長恨歌》,以其早已單獨流傳,不再收錄。按,陳鴻,生平行跡見前《東城老父傳》簡介。 喬力 開元中,泰階平,[1]四海無事。玄宗在位歲久,倦于旰食宵衣,[2]政無大小,始委于右丞相,[3]稍深居游宴,以聲色自娛。先是,元獻(xiàn)皇后、武惠妃皆有寵,[4]相次即世。宮中雖良家子千數(shù),無可悅目者。上心忽忽不樂。時每歲十月,駕幸華清宮,[5]內(nèi)外命婦,[6]熠耀景從,[7]浴日余波,賜以湯沐,[8]春風(fēng)靈液,淡蕩其間。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顧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詔高力士潛搜外宮,[9]得弘農(nóng)楊玄琰女于壽邸,[10]既笄矣。[11]鬢發(fā)膩理,纖秾中度,舉止閑冶,如漢武帝李夫人。[12]別疏湯泉,詔賜藻瑩。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任羅綺。光彩煥發(fā),轉(zhuǎn)動照人。上甚悅。進(jìn)見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導(dǎo)之,[13]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搖,垂金鐺。[14]明年,冊為貴妃,半后服用。[15]由是冶其容,敏其詞,婉孌萬態(tài),以中上意。上益嬖焉。[16]時省風(fēng)九州,[17]泥金五岳,[18]驪山雪夜,上陽春朝,與上行同輦,止同室,宴專席,寢專房 雖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19]暨后宮才人、樂府妓女,[20]使天子無顧盼意。 自是六宮無復(fù)進(jìn)幸者。非徒殊艷尤態(tài)致是,蓋才智明慧,善巧便佞,[21]先意希旨,[22]有不可形容者。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貴,爵為通侯。姊妹封國夫人,富埒王宮,[23]車服邸第,與大長公主侔矣,[24]而恩澤勢力,則又過之。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cè)目。故當(dāng)時謠詠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庇衷唬骸澳胁环夂钆麇?,看女卻為門上楣。[25]”其人心羨慕如此。 天寶末,兄國忠盜丞相位,愚弄國柄。及安祿山引兵向闕,以討楊氏為詞。潼關(guān)不守,翠華南幸,[26]出咸陽,道次馬嵬亭。[27]六軍徘徊,持戟不進(jìn)。從官郎吏伏上馬前,請誅晁錯以謝天下。[28]國忠奉牦纓盤水,[29]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問之,當(dāng)時敢言者,請以貴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見其死,反袂掩面,使?fàn)恐ァ}皇展轉(zhuǎn),竟就死于尺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30]肅宗受禪靈武。[31]明年,大赦改元。大駕還都,尊玄宗為太上皇,就養(yǎng)南宮。[32]自南宮遷于西內(nèi)。時移事去,樂盡悲來。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蓮夏開,宮槐秋落,梨園弟子,[33]玉琯發(fā)音,聞《霓裳羽衣》一聲,則天顏不怡,左右歔欷。三載一意,其念不衰。求之夢魂,杳不能得。 適有道士自蜀來,知上皇心念楊妃如是, 自言有李少君之術(shù)。[34]玄宗大喜,命致其神。方士乃竭其術(shù)以索之,不至。又能游神馭氣,出天界、沒地府以求之,不見。又旁求四虛上下,東極天海,跨蓬壺。[35]見最高仙山,上多樓闕,西廂下有洞戶,東向,闔其門,署曰:“玉妃太真院”。方士抽簪扣扉,有雙鬟童女,出應(yīng)其門。方士造次未及言,而雙鬟復(fù)入。俄有碧衣侍女又至,詰其所從。方士因稱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玉妃方寢,請少待之。”于時云海沉沉,洞天日曉,瓊戶重闔,悄然無聲。方士屏息斂足,拱手門下。久之,而碧衣延入,且曰:“玉妃出?!币娨蝗斯诮鹕?,披紫綃,佩紅玉,曳鳳舄,[36]左右侍者七八人。揖方士,問“皇帝安否?”次問天寶十四載已還事。言訖,憫然。指碧衣取金釵鈿合,各析其半,授使者曰:“為我謝太上皇,謹(jǐn)獻(xiàn)是物,尋舊好也?!狈绞渴苻o與信,將行,色有不足。玉妃固征其意。復(fù)前跪致詞:“請當(dāng)時一事,不為他人聞?wù)撸炗谔匣?。不然,恐鈿合金釵,負(fù)新垣平之詐也。[37]”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寶十載,侍輦避暑于驪山宮。秋七月,牽??椗嘁娭?,秦人風(fēng)俗,[38]是夜張錦繡,陳飲食,樹瓜華,焚香于庭,號為‘乞巧’。宮掖間尤尚之。時夜殆半,休侍衛(wèi)于東西廂,獨侍上。上憑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為夫婦。言畢,執(zhí)手各嗚咽。此獨君王知之耳?!币蜃员唬骸坝纱艘荒睿植坏镁哟?。復(fù)墮下界,且結(jié)后緣?;驗樘?,或為人,決再相見,好合如舊。”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間。幸惟自安,無自苦耳?!笔拐哌€奏太上皇,皇心震悼,日日不豫。[39]其年夏四月,南宮宴駕。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40]太原白樂天自校書郎尉于盩厔。[41]鴻與瑯琊王質(zhì)夫家于是邑,[42]暇日相攜游仙游寺,話及此事,相與感嘆。質(zhì)夫舉酒于樂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于世。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樂天因為《長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于將來者也。歌既成,使鴻傳焉。世所不聞?wù)?,予非開元遺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jì)》在。今但傳《長恨歌》云爾。 【注釋】 [1]泰階:星名,指上臺 中臺、下臺各兩星,相比斜上象臺階。封建迷信說法,上臺代表天子,中臺代表公卿大夫,下臺代表庶民。泰階平,指三階諧和,天下太平。 [2]旰食宵衣:旰(gan),天晚。宵,深夜。這個成語指天很晚才吃飯,天還不明就穿衣起身,形容勤勞理政。 [3]右丞相:指李林甫,開元二十四年(736)為中書令,天寶元年(742)改稱右丞相。 [4]元獻(xiàn)皇后:玄宗貴妃,姓楊,肅宗母,死后追尊為元獻(xiàn)皇后。武惠妃: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兒,死后尊稱貞順皇后。[5]華清宮:在今陜西臨潼縣,玄宗時改驪山的溫泉宮為華清宮,華清池、長生殿均在其內(nèi)。 [6]內(nèi)外命婦:封建社會有封號的婦女,有內(nèi)外之分:內(nèi)命婦指有宮內(nèi)封號的,如妃嬪之類;外命婦指公主、王妃、郡君、縣君等有宮外封號的。 [7]熠(yi)耀:光彩奪目。 [8]浴日余波,賜以湯沐:封建社會,以皇帝為太陽。這是說,皇帝洗后也讓命婦們就浴。 [9]高力士:玄宗的宦官,深得寵,官至驃騎大將軍,渤海郡公。 [10]得弘農(nóng)楊玄琰(yan)女于壽?。簵钚?guo)州閿(wen)鄉(xiāng)人。虢州曾一度改為弘農(nóng)郡。壽邸,玄宗兒子李瑁封壽王,壽邸即李瑁的王府。楊玄琰女兒楊玉環(huán)原為李瑁的妃子。玄宗看中了她,先叫她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然后又納入玄宗宮中。 [11]既笄(ji):古時女子十五歲為“及笄”,舉行儀式,把垂發(fā)梳上去,表示已經(jīng)成人。[12]李夫人:漢武帝劉徹的愛妾,美麗且善歌舞。 [13]霓裳羽衣曲:傳說為唐玄宗夢游月宮,見仙女歌舞,醒來后依那個歌調(diào)譜成。此曲受西涼《婆羅門曲》的影響,據(jù)說是玄宗改寫潤色取名《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樂舞曲。見《樂府詩集》。 [14]步搖:金鳳形的首飾,上綴珠玉,行走動搖。金鐺:金耳環(huán)。 [15]半后服用:服飾及享用,可比照皇后標(biāo)準(zhǔn)的一半。 [16]嬖(bi):寵幸。 [17]省風(fēng)九州:省(xing)風(fēng),視察民情。省風(fēng)九州,巡視國中的意思。 [18]泥金五岳:即皇帝祭祀天地山川。泥金是用水銀和金為泥,為封玉牒蓋子用。玉牒上寫著皇帝的祭文。泥金五岳就成為祭天地的代詞。 [19]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本來是周代王宮里女官妾御的名稱,唐時并沒有,這里是泛指所有妃嬪等人。 [20]才人:唐時管理宮中宴寢等事的女官。樂府妓女:指歌妓。 [21]善巧便(pian)佞:聰明伶俐,巴結(jié)諂媚。 [22]先意希旨:善揣度皇帝心意,不等他開口就先迎合。 [23]埒(lie):等同。 [24]大長公主:皇帝的女兒稱公主,姊妹稱長公主,姑母稱大長公主。 [25]門上楣:楣,門上橫梁,門上楣指支撐門戶的橫梁,以此象征在家庭中地位重要。 [26]翠華南幸:翠華,因皇帝旗幟用鳥雀翠羽為飾,故稱翠華,代指皇帝車駕。南幸,指玄宗出宮向南逃蜀。[27]馬嵬亭:也稱馬嵬坡、馬嵬驛,在今陜西興平縣西。傳說晉人馬嵬在此筑城,故名。 [28]請誅晁錯以謝天下:謝天下,指向天下人認(rèn)錯。晁錯是漢景帝時御史大夫,曾建議削減諸王的封地,引起吳、楚等七國起兵反抗,逼景帝殺晁錯以謝天下。這里則是借晁錯代指楊國忠。 [29]奉牦(mao)纓盤水:古時官員有過,戴白冠牦纓,表示待罪之身。手捧盤水,上加寶劍,向皇帝請罪。水性平,求公平處理,若證實有罪,則以劍自刎。[30]狩:巡狩。狩,同“守”字。古時帝王巡視諸侯守地為巡狩,后來則以巡狩泛指皇帝出行。 [31]受禪(shan):禪位,專指皇帝讓位,受禪,接受皇帝職位。 [32]南宮:指興慶宮。下文的西內(nèi),則指皇宮之內(nèi)的西宮,即太極宮。 [33]梨園弟子:梨園,皇家的音樂機(jī)構(gòu)。玄宗精通音樂,喜法曲,教樂隊弟子三百人,習(xí)樂于梨園,故稱梨園弟子。[34]李少君之術(shù):李少君,漢武帝時的方士,自稱曾游海遇仙,有長生不老之術(shù),得武帝信任,后病死。這里指求仙之術(shù)。 [35]蓬壺:《拾遺記》說,就是蓬萊。《史記·封禪書》:勃海(即渤海)里有三座神山,名蓬萊、方丈、瀛洲,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禽獸盡白,以黃金白銀為宮闕。[36]鳳舃(xi):鳳頭鞋子。 [37]負(fù)新垣平之詐:新垣平,漢時趙人。他自稱會望氣。曾說長安東北有神氣,應(yīng)建祠;又說闕下有寶玉氣,果然有人來獻(xiàn)玉環(huán),因而得文帝(劉恒)寵信。后經(jīng)人告發(fā),都是假的,被殺。此句指,恐怕像新垣平那樣地有欺詐嫌疑。 [38]秦人:古稱陜西一帶為秦,這里秦人指長安人。 [39]豫:歡喜、快樂和安適。[40]元和:唐憲宗李純的年號(806—820)。 [41]盩厔(zhou zhi):地名,今陜西周至縣。 [42]瑯琊:唐代郡名,或稱沂州,今山東臨沂市一帶。 【譯文】 開元年間,天下太平,四海之內(nèi)安然無事。唐玄宗在位年代已久,厭倦了起早貪黑處理國事,政務(wù)之事不論巨細(xì),就開始委派給右丞相去辦,自己逐漸深居簡出,在后宮游樂宴飲,用音樂美色取樂。在此之前,元獻(xiàn)皇后、武惠妃都曾受過皇帝寵愛,但現(xiàn)在她們已相繼去世。宮中雖有成千良家女子,但沒有皇帝看得上眼的?;实坌睦镉魫灢粯?。當(dāng)時每年十月,皇上都要去華清宮,宮內(nèi)外有封號有地位的女子,打扮得光彩照人隨皇上前往?;噬舷丛≈笠操n她們沐浴戲游,像春風(fēng)鼓蕩仙波,溫泉中到處充滿柔和恬美的氣氛。玄宗就會悄然動心,好像遇上可意的佳人,但真正環(huán)顧左右前后,那些粉妝實不中意,多如塵土似的,他就下詔令派高力士到宮外去暗地物色美女,結(jié)果在壽王府發(fā)現(xiàn)了弘農(nóng)楊玄琰的女兒,已經(jīng)上簪成年。她鬢發(fā)潤澤細(xì)密有光彩,身姿胖瘦正合適,一舉一動既閑雅又嬌媚,就像漢武帝愛妾李夫人一樣美麗動人。玄宗高興,命令特別疏鑿一處溫泉,下詔賜她沐浴展現(xiàn)其潔凈漂亮的身姿。浴罷出泉水,顯得嬌弱無力,好像連絲綢衣服也穿不動了。她容光煥發(fā)、神采晶瑩、轉(zhuǎn)動照人。皇上心里非常高興。她進(jìn)見時,就向皇上演奏了《霓裳羽衣曲》,作為進(jìn)見之禮。定婚那天晚上,玄宗賜給她金釵和鑲珠寶的盒子以示永遠(yuǎn)相愛。又叫她戴上金步搖、垂著金耳環(huán)。第二年封她為貴妃,服飾用具享用皇后的一半。從此她打扮得更加艷冶,言談對答更加機(jī)敏,千嬌萬媚,以迎合皇上的心意。玄宗越發(fā)寵幸她。碰上到全國各地巡視民情,或者祭祀五岳山川,冬季在驪山觀看雪天夜景,春天到東都上陽宮欣賞晨光,她都跟皇上同坐一輛車子,同住一個房間,同一桌吃飯,同一床睡眠。雖然當(dāng)時有三個夫人、九個嬪妃、二十七個世婦、八十一個御妻,還有后宮的才人,樂府里的歌伎舞女,天子再也不想看她們一眼。從此之后六宮中的妃嬪再也沒有能侍寢的。這并非單靠她的美貌嫵媚才如此,而且因為她有聰敏的才華和智慧,言詞伶俐,善于巴結(jié),不等玄宗開口,她就揣度其心意,迎合著去做,所以在玄宗心目中有不可言傳的魅力。她叔父兄弟都得到顯貴的官位,封了尊重的爵位。姊妹們封了國夫人,富貴氣派與王宮相等。車馬服飾和住宅,與大長公主差不多。而受到皇上的恩澤和得到的權(quán)勢卻又超過了她們。楊貴妃的姊妹兄弟出入宮門無人敢過問,京城里的高官也不敢正眼相看。所以當(dāng)時民謠唱道:“生女別悲酸,生男勿大喜。”又道:“男兒封不了侯,女子作貴妃,看那女兒卻成了門上的大橫梁?!睏罴冶蝗肆w慕達(dá)到如此的程度。 天寶年間,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竊據(jù)了丞相官位,玩弄國家的權(quán)力。等到安祿山造反領(lǐng)兵向朝廷打來,以討伐楊家兄妹為借口。潼關(guān)守不住,皇帝車駕向南奔逃,出咸陽,途中停在馬嵬亭。禁衛(wèi)部隊徘徊不前,拿著武器卻不肯向前進(jìn)。隨駕的官員拜伏在玄宗馬前,要求殺了楊國忠以平天下人之氣。楊國忠俯首請罪,在道旁被殺死。周圍的兵將還不滿意,玄宗問他們原因,當(dāng)時有敢說話的人站出來,請求殺死楊貴妃以消除天下人的怨恨。玄宗知道她難免一死,但又不忍心看著,就以衣袖遮臉,讓人拉著她離開。楊貴妃就在這倉皇展轉(zhuǎn)之中,被用絲帶勒死了。接著,玄帝出走到了成都,肅宗在靈武繼承了皇位。第二年春正月,大赦天下,改了年號,玄宗的車駕回到都城。玄宗被尊為太上皇,住在南內(nèi)興慶宮養(yǎng)老。不久,又從南宮遷到西內(nèi)太極宮。事過境遷,樂盡悲生。每逢春日冬夜,夏天池蓮開放,秋日宮槐落葉,梨園弟子們吹奏起玉制的樂器,聽見一聲《霓裳羽衣樂曲》,都使玄宗的顏面顯露不悅之色,身邊的人也哽咽抽泣和嘆息。三年多來,思念之情不衰,欲求夢中相見,卻茫茫然一直未能如愿。 恰巧這時有個道士由四川來到都城,得知太上皇心里深切系念楊妃,他自稱有李少君似的招魂法術(shù)。玄宗聽說大喜,讓他把楊貴妃的神魂招來。這道士便用盡自己所有的法術(shù)本領(lǐng),去尋求楊妃的神魂,可找不到。道士又運神功,上天界、入地府,求四面八方,仍然不見。他又駕馭元氣,上下尋求,東方直達(dá)天海,跨過蓬萊仙山,終于看見最高的一座仙山,上面有很多城闕和高樓,西廂房下有洞形的門,向著東方,門閉著,上書:“玉妃太真院”。道士拔下頭上的簪子敲敲門,有個梳雙鬟的女童出來開門。道士急促之間尚未說話,女童又進(jìn)去了。過了一會,有個穿綠色裙衫的侍女又走出來,問他從哪里來。道士回答是唐天子派來的人,并轉(zhuǎn)告了自己所負(fù)擔(dān)的使命。侍女說:“玉妃剛睡,請稍等一會?!边@時云海沉沉,仙府天界破曉日出,玉雕的大門重重緊閉,靜悄悄沒有聲息。道士恭敬地屏住呼吸、拱著手站在門下等候。過了很久,侍女才出來領(lǐng)他進(jìn)去,并說:“玉妃出來了?!笨匆娨粋€人,頭戴金蓮冠,身披紫色生絲衣,佩帶紅色寶玉,穿著鳳頭繡鞋,兩邊跟隨七八個侍從。她對道士作了揖首,問道:“皇上安否?”接著又問天寶十四年以后的事情。說完,顯出憂傷的神色。吩咐穿綠色衣服的侍女取來金釵玉盒,每樣對分一半,交給道士說:“代我向太上皇問候,致意,謹(jǐn)獻(xiàn)此物,為了重溫往日的恩愛之情?!钡朗坑浵聴铄脑?,收下交托的信物,將要動身回來,臉上有不滿足的神色。玉妃堅持問清他的心意。道士又上前跪下說:“請求告訴一件當(dāng)年發(fā)生的事情,別人誰也不知道,以便在太上皇面前作憑證。不然,恐怕寶盒和金釵,都會變成新垣平一樣的騙術(shù)了。”玉妃茫然退后幾步,站住,陷入沉思,慢慢地說:“從前天寶十年,我侍奉車駕到驪山宮避暑。秋七月,牛郎織女相見的那晚上,按秦地人的風(fēng)俗,這天夜晚要鋪設(shè)錦繡,陳列菜肴,擺上瓜果,在庭院中燒香,稱為乞巧。宮廷里尤重此事。當(dāng)時快到半夜,皇帝讓侍衛(wèi)在東西廂房休息,只我獨自一人侍奉皇上?;噬虾臀也⒓缯局鐾炜?,有感于牛郎織女的故事,我們相互暗暗發(fā)誓:但愿世世代代永做夫婦!說完,我們拉著手嗚咽流淚。這事只有皇帝一個人知道?!彪S即又自悲自嘆地說:“由于產(chǎn)生這個念頭,又不能久居于此。我還要重新墮落人世,并將再次結(jié)后世姻緣?;蛟谔旖?,或在人間,定要再次相見,和從前一樣重為夫婦。”又說:“太上皇也不久于人世了,希望他自己保重,不可自尋苦惱。”使者回來奏稟太上皇,太上皇心里又震憾又感傷,健康一天一天差下去。這年夏天四月,在南宮去世。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樂天從校書郎調(diào)任盩厔縣尉。陳鴻和瑯琊王質(zhì)夫家都住在這個縣城,空閑時就結(jié)伴游仙游寺,談到這件事都為之感嘆。王質(zhì)夫舉酒于樂天面前說:“世代少有的事,如果不碰上世間的奇才去加工描寫,就要隨時光流逝而消失,不能流傳于世。樂天深于詩道又是情感豐富的人。你試著用詩歌來吟詠一下此事怎么樣?”樂天因此寫出《長恨歌》。推想起來,不但是有感此事本身,而且想以女色為戒,堵塞導(dǎo)致禍亂的途徑,作為未來的借鑒。詩歌已寫成,讓陳鴻作傳。一般人聽不到的事,我不是開元年間的遺民,也不知道;一般人能知道的,有《玄宗本紀(jì)》傳世,現(xiàn)在只為《長恨歌》作個注腳罷了。 【總案】 唐人喜歡談明皇與楊貴妃的事,除了不少見之于詩篇的以外,成本的著作便有《開天傳信記》和鄭處誨的《明皇雜錄》,五代時余波猶漾,有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四卷傳世。這種風(fēng)氣的由來除了與民間很多這一類的傳說有關(guān)(王仁裕的作品據(jù)說是“采摭民言,得開元天寶遺事一百五十九條”而成)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楊婚姻其始不正,中有波折,最后又以悲劇結(jié)束,在歷代眾多帝妃之中,是很不尋常的。特別是楊貴妃死于馬嵬,本非明皇心愿,文人于此便多逞其筆鋒,或記事、或憑吊、或垂誡、或寄慨,不一而足,各有各的著眼點。其中的成功之作,除了李商隱《馬嵬》詩“如何四紀(jì)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慨嘆玄宗以天子之尊,竟不能保護(hù)自己愛妃,頗有見地外,便屬此文所提出的“長恨”的主題了。它將李楊愛情由人間而拓展到仙界,從瞬時升華到永恒,使之充滿浪漫奇幻的色彩。 上半篇著重描寫唐明皇好色禍國,荒廢朝政,終于激起安史之亂,并于戰(zhàn)亂中被迫舍車保帥處死了楊貴妃,這當(dāng)中包含著對統(tǒng)治階級的揭露和諷刺,頗具積極意義,雖然“女禍誤國”的說法是陳詞濫調(diào)。下半篇細(xì)致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生死不渝和刻骨相思的情感,那種對天上人間、七夕情話纏綿徘惻的描寫,對“三載一意,其念不衰。求之夢魂,杳不能得”悲苦求索的刻畫,確實深深扣擊著歷代讀者的心扉,激起人們的同情和憐憫。正因此,這一作品才得廣泛流傳,產(chǎn)生深遠(yuǎn)影響。就此來看,作品是成功的,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也實現(xiàn)了。不過從史實本身包納的深層意義而言,這種權(quán)勢富貴與聲色伎藝的結(jié)合不可能孕育出超越現(xiàn)實利害關(guān)系的純真愛情,所以,只好設(shè)計出楊妃死后成仙子、“且結(jié)后緣”的結(jié)局,以自我慰解,且用以掩蓋男主角坐視戀人橫死而不救的丑惡負(fù)心行為。至此,對所起的題目也許可以得到更多的理解:如果說李楊二人因死別而結(jié)束了愛情關(guān)系是綿綿“長恨”的話,也由著來生“世世為夫婦”的美好遠(yuǎn)景獲得部分消釋;那么,作為一種恒久的恨事,即是諸多人間的愛情或姻緣,總不能永久性地持續(xù)下去,往往被什么主觀或客觀的波折打斷了,事后的補(bǔ)救又總是空勞心力,再也無法重圓好夢。 正由于作品所擁載的復(fù)雜深刻、已超出李楊個人遭際的局限而具有廣泛的社會人生內(nèi)容,加上故事情節(jié)的濃厚的可鑒賞性,它才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后世據(jù)以改寫的文學(xué)作品甚多,最著名的是元人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和清人洪昇《長生殿》這兩種戲曲。 喬力,豐志,劉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