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季吃羊肉補,夏天吃羊肉臊”,羊肉是大補之物,具有溫補的功效,堪稱冬天御寒保暖的佳品。 除了冬天,另外一個適合吃羊肉的時機就是最熱的三伏天。 因為此時人體的陽氣外發(fā),毛孔全面張開,吃羊肉可以祛濕氣、避寒冷、暖胃生津,起到保護(hù)胃腸的作用。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三伏天吃羊肉的習(xí)俗,民間有“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yī)開藥方”、“吃伏羊享健康”之說。 中醫(yī)也有三伏天進(jìn)行“冬病夏治”的傳統(tǒng),而吃伏羊?qū)儆凇叭a”的一種,如果體內(nèi)有寒氣,三伏天吃羊肉散寒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伏吃羊,好處多多 1、排汗排毒 三伏天人體陽氣旺,新陳代謝快,體內(nèi)濕氣浮于皮表,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濕氣驅(qū)除。 2、暖胃生津 夏天,冷飲、空調(diào)很容易給腸胃帶來健康問題。尤其是冷飲,容易刺激胃腸,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亂。 而空調(diào)則可能會帶來全身肌肉關(guān)節(jié)疼痛,甚至得上“空調(diào)脖”,夏天吃羊肉有暖胃生津的功效。 3、溫陽散寒 許多人覺得夏天吃羊肉可能會上火,其實并非如此。國家公共營養(yǎng)師王敏說,夏天是人體消耗最大,也是一年中人體代謝最旺、營養(yǎng)消耗最多的季節(jié),所以夏天吃羊肉同樣有很多好處。 此外,夏季人們愛吃些生冷寒涼食物,容易把寒氣積存在體內(nèi),讓脾胃受寒,腸道受損。所以三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起到冬病夏治的功效。 4、增強體質(zhì) 在中國古代,老百姓就有吃“三伏羊”的說法,夏天吃伏羊,健康又壯陽。 中醫(yī)也認(rèn)為,夏天吃羊肉能夠祛寒解毒、補中益氣,助元陽、補精血、益勞損,提高身體的整體素質(zhì)、增加高溫天氣的抗病能力,補充體內(nèi)的能量,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zhì)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5、多吃羊肉不發(fā)胖 羊肉比起豬肉和牛肉,它的脂肪、膽固醇含量都要少得多,而且羊肉的脂肪熔點是 47攝氏度,比其他肉類脂肪熔點要高,不易被身體吸收,所以吃羊肉不容易發(fā)胖。 另外,羊肉肉質(zhì)鮮嫩,容易幫助消化吸收,它含有一種消化酶,可以保護(hù)胃壁,有助于消化。一般來說,夏天吃羊,最好選小一點的羊羔肉。 三伏天吃羊,最好清燉 夏季吃羊肉,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降火”,也就是應(yīng)該采用清淡的烹飪方式。建議盡量采用清燉的手法,避免燒烤等方式。 同時在烹飪時少放食鹽、蔥姜,更應(yīng)避免辛辣燥熱的作料。以清燉的方式烹飪的羊肉清爽不油膩,味美而鮮,可以在補充人體元氣的同時避免上火。 燉羊肉加工溫度較低,能最大限度地鎖住營養(yǎng),肉嫩湯鮮最滋補。可先用羊腿骨、脊梁骨大火燉半小時,成奶白色湯后撈出湯骨,再將洗過的羊肉放入鍋中,加入蔥、姜小火燉制。 羊肉與蘿卜是絕配 羊肉性溫,吃時最好配些涼性、平性的蔬菜,羊肉的“絕配”,非蘿卜莫屬。 一方面,葷素搭配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蛋白質(zhì)。另一方面,蘿卜性寒涼,能潤燥清火、去油膩、有助消化。 羊肉與豆腐味更美 羊肉性甘溫,能補虛益氣、溫中暖下,可以促進(jìn)血液循環(huán),以增加御寒效果。豆腐能益氣寬中,生津潤燥,而生姜也能加快血液循環(huán)。 吃羊肉時搭配豆腐,它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還能起到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 不是人人適合吃羊肉 羊肉是溫性補品,溫陽祛寒,但并不是人人都適合食用,比如陽氣旺盛內(nèi)熱重、陰虛內(nèi)熱、濕熱體質(zhì),以及患感冒的人不宜食用羊肉,否則易助熱傷陰,動火動血,加重病情。 逐冷除濕更健康,2019夏季熱養(yǎng)生節(jié),喜歡喝冷飲,不如喝熱茶,(三伏祛濕小妙招),使用逐冷祛濕“白”方,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環(huán)。白方:能量養(yǎng)生衣 能量文胸 滋護(hù)寶內(nèi)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