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上下三千年,從遠古至唐末,直接的聲音材料(樂譜)極為貧乏。古琴是中國樂器中保留有較多聲樂資料的樂器之一,古琴音樂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美學、樂律、記譜法、彈奏法、指法等體系,故有琴道或琴學之稱。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飛》、《陽春》、《白雪》等,均已載入史冊。從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約百余種,琴曲三千余首?,F(xiàn)存琴譜主要出自明清時期,其中尤其以明初幾部琴譜價值最高。他們距離宋元時間最近,較多地保存了古代琴學的原始資料。這些琴譜具有極高的資料價值,為人們了解和研究古代琴學、依譜習琴及演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依據(jù)。 古人認為,習琴需嚴格依曲譜而奏,不可離譜,否則將離大雅遠矣!擁有幾冊琴譜在手,猶如得諸多先賢良師面授心傳。因此,勤閲名譜,心摹手追,無形中習琴進展也定會神速。這里,特將具有代表性的歷代琴譜簡介如下,供古琴愛好者査閲參考。 神奇秘譜 《神奇秘譜》是明太祖之子朱權編纂的古琴譜集,明洪熙元年(1425)成書,前有洪熙元年乙巳三月一日曜仙自序,是現(xiàn)存最早的琴曲譜集。 全書共三卷,共收錄六十四首琴曲。上卷稱為“太古神品”收十六曲,如《廣陵散》、《流水》、《陽春》、《酒狂》等,多為北宋以前的名曲。朱權原幫助“太古神品”是“太古之操,昔人不傳之秘”,此卷保留了早期琴譜的原始風貌。 中、下卷稱“霞外神品”,收四十八曲。這些傳譜是編者“昔所受之曲”,其中有源于漢代的《雉朝飛》、《楚歌》,有據(jù)晉代笛曲改編的《梅花三弄》,有傳自南北朝西曲民歌的《烏夜啼》,有唐代流行的《大胡笳》,還有南宋浙派名師郭沔(郭楚望)的《瀟湘水云》、毛敏仲的《樵歌》等。這一部分作品曾經(jīng)長期活躍于古代琴壇,具有旺盛的藝術生命力。編者通過師承授受,具有實地演奏的體會,所以“俱有句點”,其譜式也與上卷多有不同。這兩卷命名為“霞外”,是因為宋代浙派有一部規(guī)模巨大的《紫霞洞琴譜》,收四百余曲,在它的影響下,元代編有《霞外琴譜》一書。標為“霞外”,表示它直接淵源于宋、元浙派,繼承了歷史上聲望最高的傳譜。 另外,《神奇秘譜》中所有琴曲都有解題,為后人研究學習提供了珍貴史料,是研究古代音樂作品的重要文獻。 太音大全集 為現(xiàn)存最早的琴論專書。內(nèi)容包括有關古琴制造工藝、演奏技法、記譜體系及音樂美學理論等。原刊于明永樂十一 (1413)年。據(jù)近人研究,此書原為宋代田芝翁所輯《太古遺音》,計有三卷。南宋嘉定年間楊祖云改為《琴苑須知》,明初袁均哲為此書作注釋。全書共六卷,包括:制琴、琴式、手勢、雜論、指法、調(diào)意等。有論無譜的《太音大全集》上卻刊載了完整的正調(diào)調(diào)弦法(正調(diào)是古琴定弦的基礎,其他調(diào)即“外調(diào)”,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diào)出),這是現(xiàn)存古琴譜中最早的一個合理而可行的調(diào)弦法。 明永樂年間朱權又據(jù)他得到的不同版本,編有兩卷本《太古遺音》。明正統(tǒng)間袁均哲又據(jù)此本及諸家琴譜編成《太音大全集》五卷。此書屢經(jīng)增訂翻刻,有多種版本傳世,其中保存了不少早已散佚的唐、宋琴書、琴譜,如唐代趙耶利、陳居士、陳拙及宋代田芝翁、楊祖云等人的指法材料,以及《手勢形法象》等等。 藏春塢琴譜 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刊本,六卷。明郝寧、王定安、嚴激(天池)共同參定的琴譜專集。譜前有萬歷三十年壬寅(公元1602)李戴序及董復亨序。序后有彈琴總規(guī)、勾琴總字母、譜目等。譜后有壬寅嚴天池后序及郝寧自序。共收入琴曲六十六首。此譜琴曲主要收錄了《玉梧琴譜》所傳琴曲及京師沈音(太韶)所作《洞天春曉》、《溪山秋月》、《鳳翔霄漢》三大曲,“以沈之長輔琴川之遺”,嚴天池的琴風明顯受其影響,在該譜的后序中,他所表達的琴學理念堪稱虞山派琴學理論的濫觴。 這個譜集是郝寧、王定安、嚴天池共同參訂的。郝寧、王定安都是皇宮里的太監(jiān),嚴天池是一位貴公子(詳見《松弦館琴譜》提要),他們都尊重當時在北京教琴的琴師沈音(字太韶),譜集內(nèi)采錄了幾個沈音的新創(chuàng)作和傳譜,此外收的多是張進朝《玉梧琴譜》內(nèi)的琴曲,并轉(zhuǎn)載了張進朝的彈琴總論。這幫助明代宮廷不斷從民間吸收琴曲,琴派經(jīng)常交流變化。沈音,浙江人,創(chuàng)作《洞天春曉》、《溪山秋月》、《鳳翔霄漢》三首大曲,《藏春塢》所著的此三曲當是嫡傳?!抖刺齑簳浴?、《溪山秋月》兩曲三百多年流傳不斷?!断角镌隆芬磺髞砩踔帘挥炞鳌痘角镌隆?,篡用了早期《遁世操》表現(xiàn)巢父許由的故事為內(nèi)容。 《習琴精要》名譜簡介 陳逸墨 |
|
來自: Davil_Wong > 《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