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買了新的電子產品或者新的電器后會怎么做? 一種人會拆開包裝,迫不及待地先使喚起來,不懂再看說明書;一種人會先看說明書,對比著產品,先了解到一定程度后再開始動起來;還有一種人照著說明書,一步一步地跟著做。 這里不存在哪一種方法更好,只是隨了每個人的脾性,使用習慣不同而已。 但是一般論,碰到稍微復雜一點的產品,我們總歸是要先看說明書進行確認(理解后),然后自己反復操作地嘗試(用自己頭腦中既有的情報信息來進行實驗性地操作),直到能不看說明書也能操作為止(操作方法形成了記憶)。 也就是說,在不用說明書(沒有解說),自己也能操作的情況得到確認的階段時,操作步驟在這時已經成為了自己的記憶。 再之后,在使用過程中反復的相同操作,就會讓產品的使用變成“無需思考也能習慣性地做步驟(無需想起)程度的熟練”。 一為什么舉這個事例,其實涉及到有小朋友征詢我的一個問題,“前學后忘,學習后馬上就忘是什么原因,要怎么辦才好?” 先從結論來說,學了就忘,歸根結底差不多就3個原因:
第一點的短期記憶(Working Memory)能力的不足,雖說有先天的原因,但是這個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得到強化的。 而且這個能力的強弱會直接關系到記憶力、理解力、大腦的運轉速度等諸多重要方面(巴西全國的調查顯示,成績好的學生的短期記憶能力都非常優(yōu)秀,而成績不好的學生的短期記憶能力都不咋地)。 不過大部分人的短期記憶能力都大同小異,所以這里不做詳述(具體的短期記憶能力的訓練方法和容量擴充方法,請參看我其他的文章,另外這里我特別強調一點,幼小的孩子與其讓他們學如英語、數學等具體的學習內容,重點訓練他們的短期記憶能力等認知能力,和非認知方面的能力,如正確的生活習慣、好奇心、興趣、自信心等,對于今后的個人發(fā)展會帶來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第三點的注意力分散,這是集中力的問題,這里也暫且不論。 本文重點要說的是第二點,現實中最多,對于學過的內容,往往是學習者自己沒有注意到,還自以為是地認為已經記住了,但事實是這時的記憶正處于極其曖昧的“馬上就忘”的狀態(tài)下。 二正如標題所述一樣,前學后忘,學過馬上就忘的最多原因,根本是出在“學習理解后馬上進入下面的問題或者學習進程中,沒有進行記憶的確認”這點上。 這里的理解不等于記憶,而我們常說的“理解記憶”真實是包括了2個步驟,理解的步驟+記憶的步驟。 能理解,只是說明了內容的意思你能明白了,但你還沒有記住。 以這種理解的狀態(tài)(自認為理解了記住了)推進學習,能理解的問題會越來越多,但是記住的問題的數量一點都沒有增加,合上書的時刻開始,你就會模模糊糊,甚至很快忘記。 這就是大部分人學了就忘的原因,最初開始就沒有記住的事實—后面的步驟被你跳過了。 再回到開始舉例的電子電器產品的使用上,你開始閱讀完說明書,只確認了操作,然后不動了,三個月后想再次操作時,三個月前記住的說明書上的操作步驟(理解的知識),你還能想起來并正確操作嗎?答案很明顯,不會。 學習的“記憶流程”與此完全相同—先看說明書(解說),理解后,自己嘗試著操作,在一定時期內反復多遍進行同操作(記憶后的確認作業(yè))—理解+輸出確認+反復記憶 = 完整的一次學習的步驟,而這些步驟中的每一步都不能缺少,每一步都是必要的。 尤其是跟著視頻學習,跟著老師學習,比較容易理解,一次看了聽了,感覺理解了,然后很簡單地就認為自己已經記住了,繼續(xù)下面的學習,但這時其實還在解答前面的問題所必要的知識的記憶階段,還不是完整的學習過程。 另外,一開始的學習可依靠的是人的短期記憶,短期記憶的容量非常有限,很少的學習內容就可能讓短期記憶“滿杯”,于是當再有新的情報信息進入時,大腦就會很容易把前面的短期記憶拋棄。 所以,理解后必須加入一個輸出的步驟,讓大腦把輸入的內容過渡到長期記憶,讓大腦感知這些內容的重要性,以期能記住,而這個步驟所用的方法,我以前文章中也介紹過多次:
請記住,為了學了不忘,學習的過程必須是“理解+記憶的組合,到記憶能確認無誤為止,然后才是做問題的開始”,還有“輸入+輸出的同步”。 每個學習人都要具有這種意識和養(yǎng)成這種習慣,才能真正做到“第一學的時候就已經有60、70的記憶,之后通過根據遺忘曲線的回顧確認和復習,再加大量輸出練習,基本就能做到學了就掌握的程度”。 三上課時因為老師要跟著進度來,所以沒辦法在自己理解還沒有記住的中途停頓,或者在自己還沒有理解沒有記住的階段停下來為自己解釋(短期記憶能力優(yōu)秀的人,在這時的就比一般人理解得快和變成長期記憶的速度會明顯加快),這就要靠自己把回顧確認的時間提早進行,越早越好,快速回顧即可。 但是自己學習,或者跟著視頻音頻學習時,則可以自我管控,不管怎樣,都要做到“先把現在所學,什么都不看能想起”的狀態(tài)后再繼續(xù)下面的問題的學習(單詞也一樣,最好是通過圖像搜索去理解,然后每個單詞,最多也不要超過7個單詞的學習后就要馬上進行確認記憶的作業(yè),注意,高中生必須要這么做)。 如視頻的學習,要想記住的內容出現時,理解后一旦暫停進行記憶的確認,每次讓想要記住的內容反復確認的過程中,就會讓自己變得學了不再忘,臨到真的考試也能輕松想起。 教科書也一樣,很多人一次學完了,理解了,就當是記住了,錯,記憶的確認和反復的復習才是重要。 不要想得太多,就是要做到下意識地進行這些動作的組合。 我以前在文中介紹過我的一個朋友開始的輔導班,創(chuàng)意性的教學方式,教學時間只占上課總時間的1/4不到,余下的時間都用在通過用不同的輸出方式和Test方式來鞏固大家的理解和記憶上,我上面所說的“理解+記住”的步驟也在他的教學范疇中。 “什么都不看的回顧確認時,讓被卡住的地方消失”,是他輔導教學時的精髓所在,結果我不用說,大家也猜得到被他輔導過的學生的成績會如何。 另外,他會讓所有的學生都備好百事貼,一有被卡主的問題出現時馬上記下來,貼在出現的地方,復習時重點對待—這么做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復習時間,因為這些才是自己的學習上的弱點,也是為了縮短想起作業(yè)的時間。 說到底,這個理解+記住確認(自我Test)的組合也是暗記的訣竅,不管用什么暗記的方法,比如音讀,邊運動邊記等,最終還是要回到這個訣竅,才能做到“記了不忘”的境界。 四事實上,你發(fā)現沒有,解決這個“學了就忘”的問題的步驟其實還是會回到我在前文中歸結的“學習心經”的本質問題上,
【鏈接】 所以,不管怎么學,不管是大的學還是小的學,按著這個心經去發(fā)揮總歸是沒錯的。 最后再小結一下,學習后馬上忘的解決對策:
|
|
來自: 藍天白云tofwsu > 《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