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粱錄》中記載:“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p> 自宋代開始,茶就成為開門“七件事”之一。 我國的飲茶之風(fēng)興于唐而盛于宋。 不過,到了宋代,飲茶方式已與唐代有所變化。煎茶法逐漸為宋人摒棄,點茶法成了當時的主要方法。其做法是將研細后的茶末放在茶盞中,先沖入少許沸水點泡,把茶末調(diào)勻,然后慢慢地注入沸水,用茶筅或茶匙環(huán)回擊拂,待茶末與水充分溶合即可飲用。 宋人為評比茶的品質(zhì),在士大夫中興起“斗茶”之風(fēng),甚至連皇帝都參與其中。 宋代茶具與唐代大致一樣,主要有茶碾、茶羅、茶盞和茶瓶等。但茶瓶由于多用于點茶法而流部加長,口部圓峻,器身與器頸增高,把手的曲線相應(yīng)趨向柔和。 另外,宋代飲茶多用盞而不用碗,唐代的茶一般為綠色,因此多青瓷碗與白瓷碗并重,而宋代茶色尚白,因此多用黑釉茶盞,便于對比和斗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4塊北宋畫像磚,原為定海方若舊藏,傳河南偃師酒流溝出土。王國維原定為六朝以前文物,但后根據(jù)服飾等特征,以為不早于唐、五代,斷為北宋。 在4塊畫像磚中,有2塊是表現(xiàn)飲茶生活的。 ▌北宋婦女滌器雕磚及拓片 傳河南偃師酒流溝出土 縱39厘米,橫16厘米,厚1.9厘米 其一為滌器雕磚,表現(xiàn)一位婦女立于套有桌圍的長桌前清拭茶具的場景。桌上放置有帶荷葉蓋的罐子、茶匙、茶托與茶盞。 另有一塊為烹茶雕磚,表現(xiàn)一位婦女在方爐前煎湯的場景,爐上置湯瓶,此婦女正執(zhí)火箸撥動爐中的炭火,以便等水沸后點茶。 ▌北宋婦女烹茶雕磚及拓片 傳河南偃師酒流溝出土 縱35.2厘米,橫16.2厘米,厚2.2厘米 火箸作為茶具十六器之一,在書畫、瓷器、雜件等古代藝術(shù)作品中多有出現(xiàn)。此女以火箸夾撥火炭烹茗煮茶的情景,洋溢著濃郁的茶文化氣息。 這塊磚應(yīng)該與滌器雕磚的情節(jié)前后連續(xù),表現(xiàn)的都是烹茶活動的先后步驟。 兩塊看似平常的磚頭,卻留下了中國重要文化的關(guān)鍵影像,實在是太難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