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上古天真論》“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很多人對“提挈天地,把握陰陽”解釋牽強附會,若按彼解釋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也,醫(yī)乃救人活人之術(shù),安能有錯。 《參同契》里有這么一段,如果用這段話解釋似乎比較合理。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設(shè)位者,列陰陽配合之位。易謂坎離。坎離者,乾坤二用,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往來既不定,上下亦無常。幽潛淪匿,變化于中。包囊萬物,為道紀(jì)綱。 什么意思呢?朱元育注釋: 此節(jié)言坎離妙用即在乾坤定位之中也。在易為乾坤,其法象為天地。在易為坎離,其法象為日月。此后天有形有名之乾坤坎離也。未有天地日月以前,渾然只一太虛。此太虛中,本無一物,圓明廓徹,是為先天之乾。即此,太虛中有物渾成,絪缊遍滿,是為先天之坤。虛中生炁為至陽之炁,至陽中間藏肅肅之至陰。此從坤而上升者也。無中含有,是為乾中之離。炁中凝精為至陰之精,至陰中間藏赫赫之至陽。此從乾而下降者也。有中含無,是為坤中之坎。一升一降,樞機全在中間。樞機一動,天地即分。天地既分,其位乃定。自然天位乎上,地位乎下。日出乎東,月生乎西。所以伏羲先天圓圖,乾卦居南,坤卦居北。天上地下,包羅萬象。天地定位也。離卦居?xùn)|,坎卦居西。日月相對,橫貫天地之中。水火不相射也。然必天地之體立,而后日月之用行。 故系辭傳曰: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此直指之辭也。魏公恐世人不知何者為天地,何者為易,特下腳注。謂天地非外象之天地,乃是一乾一坤神空自然之象。即所謂門戶也(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設(shè)位非有形之位,乃是一陰一陽自然配合之位。即所謂邼廓也(坎離匡廓,運轂正軸。)。易非卦爻之易,乃是一坎一離,真息往來自然運行之易。即所謂橐龠也(牝牡四卦,以為橐龠)。天地之造化,非即吾身之造化乎?何謂坎離者,乾坤二用。乾本老陽,中變少陰。離中一陰,實坤元真精。故離自東轉(zhuǎn)南。先天乾位翻為后天之離,轉(zhuǎn)一成九,以首作尾。故爻辭有無首之象。乾之用九,即用離也。坤本老陰,中變少陽??仓幸魂?,實乾元祖炁。故坎自西轉(zhuǎn)北。先天坤位翻為后天之坎,轉(zhuǎn)六成一,即終為始。故爻辭有永貞之吉。坤之用六,即用坎也。此日月互藏,所以為易宗祖。 而真水真火交相為用之妙也。一日一月,終古出沒于太虛,上下四旁,無所不運。猶之一卦,六爻各有定位。而坎離二用,周流六位,無所不在。其用神矣。故曰:“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往來豈有定乎?離為天中之陰,恒欲親下。故日自東徂(cu)西而下交乎地??矠榈刂兄?,恒欲親上,故月自西徂東而上交乎天。上下豈有常乎?離中有真水,重陽為之包羅。水藏火中,內(nèi)暗外明,有幽潛之象??仓杏姓婊?,重陰為之囊括。火藏水中,內(nèi)朗外暗,有淪匿之象。水火互藏,千變?nèi)f化。只在中間一點空洞處,有變化于中之象。從此提挈天地,把握乾坤(乾坤者,陰陽也),大道不出其范圍。故曰:“包囊萬物,為道紀(jì)綱”。以上俱發(fā)明坎離二用。正見易行乎其中之意。 解釋不單是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先天變后天,后天反先天亦在其中矣! |
|
來自: 見青黃 > 《文字·以字解道 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