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我是“品質(zhì)小吃”――小吃要有品質(zhì),創(chuàng)業(yè)與你同行。 油潑面是廣泛流傳于陜面、山西、河南等地的一種大眾小吃,其中以陜西的油潑面最為有名。雖說是一種很普通的家常面食,但是要做的好吃,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首先,面條以手工面為最佳,活面時面團(tuán)要偏硬一些。一般一斤面粉加四兩水五克鹽為適,分多次把面盤光,然后再分成大小均勻的五六個面劑子,最后再搓成粗條,刷上一層薄油,用保鮮紙包嚴(yán)放置一旁。 接下來準(zhǔn)備配料和配菜:黃豆芽、小青菜或小白菜處理干凈備用;蔥姜蒜切末,中粗辣子面適量,十三香或五香粉適量,純菜油適量,食鹽,香醋,雞精,味精,生抽。 準(zhǔn)備好配料配菜之后,先將面條做個初加工。如果喜歡吃扯面,就將面劑子搟成兩寸左右寬的面片,用搟面杖或筷子在正中間壓一道轍,依次做完后蓋嚴(yán)放置一旁備用。如果喜歡吃拉條子,就將面劑子繼續(xù)搓成小拇指粗細(xì)的條狀,然后同樣蓋嚴(yán)備用。 做完以上準(zhǔn)備工作,即可上鍋開火燒水,水要寬余一些,防止面條入鍋后排不開而夾生。水開后,均勻地撒入一小撮面粉在開水里,然后就可以扯面下鍋了。扯面時兩手平端面坯,大拇指輕壓住面坯兩端,然后向兩端輕抻并伴隨著上下輕甩,直至有收縮感即可,提起面條找準(zhǔn)中間的轍,輕輕撕扯成兩條便可下入鍋中。拉條子可兩三條同時拉抻,手中有收縮感后直截下鍋。 面條依次下鍋后,用筷子輕頂一下,防止粘鍋。等全部浮起后再輕輕排開,防止粘連。大煮之后澆了半勺涼水,再次燒開后,先下入黃豆芽與面排勻,等再次大煮之后,再下入青菜或小白菜,當(dāng)再次燒開后,再淋入半勺涼水,排勻面條和配菜后,即可關(guān)火。 接著開始調(diào)汁,碗底調(diào)入少量的食鹽(面條本身有鹽),適量的雞精味精和生抽(不喜歡面條太干的可以澆入少量的面湯),然后撈入面條,依次碼上蔥姜蒜末,五香粉或十三香,最后再撒上辣子面。 另啟一鍋,鍋中加入適量的菜籽油,燒至油冒煙后,淋澆在辣子面上,同時激香蔥姜蒜末,一碗色香味正的油潑面就算做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