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經(jīng)方應用 |旋覆代赭湯

 逸農(nóng)農(nóng) 2019-09-06

 原文出處 

旋覆代赭湯出自《傷寒論》第161條 :“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藥物組成 

旋覆花9g、人參6g、生姜10g、代赭石9g、炙甘草6g、半夏9g、大棗4枚。

 治方原理 

本方原治傷寒發(fā)汗后,又誤用吐、下,表證雖解,卻出現(xiàn)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析其病機,乃吐、下之攻伐,胃氣受傷,轉(zhuǎn)輸無力,致津凝為痰,阻于中焦,故心下痞硬;胃氣上逆,故噫氣頻作,或反胃嘔逆;嘔吐涎沫,舌苔白滑,乃痰濁內(nèi)阻之征;舌質(zhì)淡,脈弦而虛,為中虛氣滯之象。此證以脾胃氣虛為本,痰阻氣逆為標,臨床表現(xiàn)雖虛實互見,但以氣逆痰阻為主。概括病機為中虛痰阻,胃氣上逆,治宜降逆化痰,輔以益氣和中。

方中旋覆花功擅下氣,能化膠結(jié)之痰,為治痰阻氣逆之要藥,故方中重用之以下氣消痰,為君藥。代赭石重鎮(zhèn)降逆,長于鎮(zhèn)攝肝胃之逆氣,助君藥降逆下氣,止嘔化痰;半夏祛痰散結(jié),降逆和胃;生姜溫胃化痰,散寒止嘔,助旋覆花、代赭石降逆而止噫,同為臣藥。人參、大棗、炙甘草甘溫益氣,健脾養(yǎng)胃,以復中虛氣弱之本,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藥性,兼作使藥。諸藥合用,標本兼顧,共奏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功,使胃氣復,痰濁消,氣逆降,痞滿、噫氣、嘔呃諸癥自除。

  適用病證 

1、以反胃噎食、嘔吐呃逆為表現(xiàn)的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腸炎、胃擴張、反流性食管炎、膽汁反流性胃炎、化療后毒副反應、幽門不全性梗阻、胃癌、神經(jīng)性嘔吐、糖尿病胃輕癱、慢性腎炎及尿毒癥、妊娠惡阻等。

2、以咳嗽、痰喘為表現(xiàn)的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及支氣管擴張癥等。

3、以咳血、吐血及衄血為表現(xiàn)的疾病,如支氣管擴張、肺結(jié)核。

4、以眩暈、頭痛及耳鳴為表現(xiàn)的疾病,如美尼爾氏病、高血壓、癔病等。

5、以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脅肋脹痛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為表現(xiàn)的疾病,如慢性咽炎、梅核氣、神經(jīng)官能癥、癔癥、更年期綜合征等。

 臨證化裁 

1、反胃、嘔吐:肝木侮土,癥見噯氣泛酸、脈弦滑、舌苔黃膩者,去人參、大棗,加左金丸、瓜蔞、海螵蛸;肝膽火逆、胃陰大虧者,加石斛、沙參、麥冬、白芍、川楝子、山梔;偏熱者,加黃芩、竹茹;偏寒者,加桂枝、生姜;有瘀者,加當歸、桃仁、紅花、川芎;痰多苔膩者,加茯苓、陳皮;腹脹者,加枳實、厚樸;脾寒見腹痛喜溫者,加干姜、吳茱萸;內(nèi)有蘊熱見舌紅苔黃者,加黃連、竹茹。

2、咳嗽、咯痰:上焦陽虛痰盛、寒水互滯,癥見咳嗽氣促,不能平臥,面色暗灰,口唇青紫,頭面四肢浮腫或厥冷,脈來細弱而數(shù),舌苔膩或舌邊帶紫者,去大棗,加淡附片、干姜、蘇子、厚樸;咳而痰粘,苔膩者,加半夏、川樸、茯苓;干咳、痰少者,加麥冬、北沙參。

3、眩暈、耳鳴:痰濕重者,加枳實、竹茹、陳皮;氣血虧虛者,加黃芪、當歸;脾虛者,加茯苓、炒白術(shù);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者,合用黃連溫膽湯;耳鳴重聽者,加郁金、菖蒲;肝火上炎,口苦目赤,煩躁易怒者,加龍膽草、丹皮、夏枯草。

4、心悸、不寐:心陰不足者,合甘麥大棗湯或補心丹加減;心氣心陽衰者,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減;心血不足者,加熟地、阿膠、芍藥;心肝血虛,驚悸汗出者,重用人參,加白芍、當歸、黃芪;不寐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歡皮、柏子仁;胸悶脅脹,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綠萼梅;伴有噯腐吞酸,脘腹脹痛,胃中不和者,加神曲、焦山楂、萊菔子。

5、咽部不適:聲音嘶啞者,加石斛、木蝴蝶;咽部充血發(fā)紅者,加板藍根、牛蒡子;咽部干燥者,加沙參、麥冬。

 注意事項 

代赭石性寒沉降,有礙胃氣,中焦虛寒者,不可重用,以煅用為宜,一方面利于藥性煎出,一方面減其性味苦寒。關(guān)于代赭石的用量,后世醫(yī)家也有不同見解,張錫純認為“此方中之赭石,即少用亦當為人參之三倍也”,還有醫(yī)家認為一般以30g為宜。另外,人參價格昂貴,可改用黨參、沙參,同樣可以取效。

 腎科驗案 

旋覆代赭湯加減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

患者,女,70歲,2006年1月16日初診?;颊哂?002年自覺乏力,遇勞加重,未重視。同年因“腸梗阻”在當?shù)蒯t(yī)院手術(shù)時發(fā)現(xiàn)輕度貧血、Scr 278μmol/L,未系統(tǒng)查治。近年來,患者時有惡心、納差,偶伴嘔吐,2005年12月查Scr 400~490μmol/L。2005年12月31日查血Bun 15.87mmol/L,Scr 454μmol/L;24h尿蛋白定量 1.21 g;Hb 101g/L;B超:左腎8.7cm,右腎9.7cm,腎實質(zhì)0.6cm。1周前患者感冒后惡心、嘔吐加劇??淘\:乏力,納差,惡心,胸悶,小便不暢,夜尿3~4次,口干,大便秘結(jié),舌質(zhì)暗,舌苔薄黃,脈細滑小弦。就診時用藥:碳酸氫鈉片1.0g口服,每日3次;硝苯地平緩釋片20mg口服,每日2次;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3000iu皮下注射,每周3次。

診斷:慢性腎衰竭;腎性貧血。

辨證為脾腎氣虛,濕熱夾瘀,濁陰上逆,治當益氣健脾,活血解毒、利濕泄?jié)?,予旋覆代赭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方藥:生黃芪15g、太子參20g、銀花15g、連翹15g、蒲公英30g、當歸12g、川芎8g、赤白芍各l2g、枳殼10g、郁金12g、白花蛇舌草30g、 旋覆花10g、生大黃9g、知母12g、黃柏12g、車前草30g、代赭石先煎20g、雞血藤20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06年1月23日二診:胸悶、惡心癥減,仍乏力,納差,小便通暢,夜尿較前減少,2~3次/夜,大便日2~3次,不成形,舌質(zhì)暗,舌體胖,苔黃厚膩,脈細弦滑。原方去蒲公英、知母、黃柏,加澤瀉l5g、藿香、蘇梗各12g、雞內(nèi)金12g,7劑,水煎服。此后本方服用4月余。

2006年6月10日三診:患者惡心、納差已無,胸悶明顯減輕,仍乏力,查Bun13.7mmol/L,Scr314μmol/L,Hb106g/L。1月23日方去太子參、枳殼、郁金,加黨參15g,白術(shù)12g。此方加減服用,自覺無明顯不適,2009年4月復查Scr325μmol/L,病情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沈庭菁.旋覆代赭湯的今用(綜述).陜西中醫(yī),1981,2(6):29-32.

2、沈玉嬌,馮方俊.旋覆代赭湯在異病同治中的運用.湖北中醫(yī)雜志,2016,38(10):46-47.

3、郭旸,霍保民,饒向榮.戴希文運用經(jīng)方治療慢性腎臟病經(jīng)驗.北京中醫(yī)藥,2010,29(6):415-416,441.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