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畫鷹》是一首題畫詩,大概作于開元末年。詩人寫作這首詩歌時,正當年少,富于理想,充滿著青春活力和積極進取之心,真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情懷。詩人通過對畫鷹的描繪,抒發(fā)了嫉惡如仇的激情,以及凌云的壯志。全詩如下: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聳身思狡兔,側(cè)目似愁胡。 絳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歌首聯(lián)寫道:“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薄?/span>素練”即作畫用的白絹?!帮L霜”指秋冬肅殺之氣。這里用來形容畫中之鷹的兇猛,如挾風霜之殺氣?!爱嬜鳌奔醋鳟嫞瑢懮?。“殊”即特異,不同凡俗。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在潔白的畫絹上,好似騰起了一陣風霜之氣。接著第二句點明了原委,原來是矯健的畫鷹有挾風帶霜而起之時,詩人通過一個“殊”字,極贊繪畫的特殊技巧,以及所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這兩句,按照常規(guī)思維,應該先從畫鷹寫起,而詩人卻不這樣,先勾勒出畫面上所產(chǎn)生的肅殺之氣,然后再點明“畫鷹”之勢。這樣寫,不但起筆就為畫鷹出場營造環(huán)境,而且起到先聲奪人的審美效果。 頸聯(lián)寫道:“絳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薄敖{鏇”的“絳”是系鷹用的絲繩。“鏇”是轉(zhuǎn)軸,系鷹用的金屬的圓軸?!败庨骸笔翘们袄戎@里指畫鷹懸掛之地。“堪摘”就是可以解除?!?/span>勢可呼”就是畫中的鷹勢態(tài)逼真,呼之欲飛。上句是說,系著金屬圓軸的蒼鷹,光彩照人,只要把絲繩解掉,就可展翅飛翔了。下句是說,懸掛在軒楹上的畫鷹,神采飛動,氣雄萬夫,仿佛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這里,詩人從描繪出了畫鷹躍躍欲試的氣勢。聯(lián)系詩人所處時代及其詩人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我們感覺到詩人就是籠中的畫鷹一樣,不能展翅飛翔,飛到高遠的天空。當然,我們感受到詩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尾聯(lián)寫道:“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詩人承上收結(jié)。上一句中的“何當”即什么時候。“擊凡鳥”就是捕捉凡庸的鳥。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何時讓這樣卓然不凡的蒼鷹展翅搏擊,將那些“凡鳥”的毛血灑落在原野上。詩人在此寄托了自己的思想。后一句源于班固《西都賦》:“風毛雨血,灑野蔽天?!庇纱丝梢钥闯觯娙藢ⅰ胺缠B”喻指誤國的庸人。就詩歌形象來說,真正地表明了詩人嫉惡如仇之心,奮發(fā)向上的志向。 首先,起勢突兀,為表現(xiàn)畫鷹的氣勢營造氛圍。其次,形象生動,寓意深遠。再次,起承轉(zhuǎn)合,結(jié)構(gòu)嚴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