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竦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②。 絳鏇③光堪摘,軒楹④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注】①這首題畫詩大概創(chuàng)作于開元末年(741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②愁胡:一種說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發(fā)愁的模樣。③絳(tāo):絲繩,指系鷹的繩子。鏇(xuàn):金屬轉軸,鷹繩另一端系的金屬環(huán)。④軒楹:懸掛畫鷹的堂前窗柱。 (1)此詩寫的是畫中的鷹,而非活的鷹,因而描寫時處處扣著“畫”的特點,即畫中之物靜止不動、寓靜于動的特點,試從二、三聯(lián)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的詞語。 (2)“毛血灑平蕪”是想象之詞,還是實寫之景?為什么? (3)從這首詩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品格氣質? (4)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 A.首聯(lián)“素練”二字可以看出所詠之鷹是畫中之物。“風霜起”是作者在看畫時的想象,渲染了畫鷹的氣勢。 B.頷聯(lián)“身”、“側目”兩詞描寫了鷹的神情動態(tài),“思狡兔”是設想畫鷹時時準備著攫取狡免,表現(xiàn)了畫鷹的栩栩如生。 C.頸聯(lián)描寫畫鷹身邊的物件,側面烘托畫中的鷹形態(tài)逼真,而“可”、“堪”兩字又緊扣“畫”字之題。 D.尾聯(lián)描寫畫面上的鷹正在搏擊凡鳥,毛血灑落原野,畫面上場面激烈,間接流露了詩人的英豪之氣。 答:(1)思、似、可、堪 (2)想象之詞,因為作者所詠是畫中的鷹。 (3)颯爽英豪之氣 (4)D(句中“何當”表明是假設想象,不是畫面的情景。) 二: 1.作為一首“題畫詩”,本詩既描繪了詩人眼中所見之鷹,又寫到了詩人心中所想之鷹,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這種寫法的妙處。(5分) 答案:詩人這是運用了虛實(實寫與想象)結合的手法。實寫如“竦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的描寫展現(xiàn)了畫中鷹威猛敏銳、氣勢不凡的特點;(2分)虛寫(想象)如“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通過想象雄鷹與凡鳥搏擊的激烈景象,展現(xiàn)了鷹傲視群鳥、英勇不屈的特點。(2分)這樣的寫法使鷹的形象更加生動、豐滿。(1分) 2.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案:(1)通過畫鷹神采飛動、氣勢非凡、呼之欲出的描繪(分析1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畫家高超技法的贊美之情。(情感1分);(2)通過畫鷹欲取獵物的描繪,展翅搏擊的想象(分析1分),表現(xiàn)了作者青年時代昂揚奮發(fā)的心志(情感1分);(3)“凡鳥”喻為誤國的庸人,通過畫鷹搏擊凡鳥,其毛血灑落原野的想象描寫(分析1分),表現(xiàn)出詩人鄙視平庸或憤世嫉俗的情感(情感1分)。 三: 1、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 你認為這幅圖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 3、詩人主要以哪些手法來表現(xiàn)出鷹的什么形象? 參考答案 1、全詩共八句,可分三 層意思:一 、二兩句為第一層,刻畫出畫鷹的氣勢 ;中間四句為第二層,描寫畫面 上蒼鷹的神態(tài):最后兩句為第三層.承上收結,把畫鷹 當成真鷹,寄托著作者的抱 負。 2、 最后兩句寄托 了作者的感慨 :何時讓這樣卓然不凡的蒼鷹展翅搏擊,將那 些 “凡烏”的毛血灑到荒原上?全詩讓人感受到詩人富于理想,充滿著青春活 力, 富有積極進取之心 詩人通過對畫鷹的描繪 .抒發(fā) 了疾惡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壯志 。 3、首聯(lián)“風霜起”是作者在看畫時的想象,渲染了畫鷹的氣勢;頷聯(lián)以“聳身”、“側目”兩個細節(jié)描寫了鷹的動作神情;頸聯(lián)描寫畫鷹身邊的物件,側面烘托畫中的鷹形態(tài)逼真;尾聯(lián)想象畫面上的鷹正在搏擊凡鳥,毛血灑落原野,突出了鷹的颯爽英豪之氣。 參考譯文 潔白的畫絹上騰起了一片風霜肅殺之氣,原來是畫鷹矯健不凡仿佛挾風帶霜而起。聳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子似的,蒼鷹的眼睛側目而視和猢猻的眼睛相似。 蒼鷹神采飛揚可摘除系著私繩的銅環(huán),懸掛在桿楹上的畫鷹氣勢靈動能呼出。何時讓這樣卓然不凡的蒼鷹展翅搏擊,將那些“凡鳥”的毛血灑落在原野上。 【賞析】 唐代詩人中,杜甫喜題畫,這首《畫鷹》就是杜甫早年一首著名的題畫詩。作者以其細膩傳神的筆觸,再現(xiàn)了畫鷹圖:白絹畫布騰起一片風霜肅殺之氣,令人不寒而栗,是因為畫家筆下的蒼鷹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它一竦勁身你要攫獲鉸兔,雙目側視威猛下馴。絲絳環(huán)軸逼真可摘,畫懸廊間,如真鷹可呼之出獵。這樣的雄鷹,應當早日放飛搏擊凡鳥,血戰(zhàn)除庸。 這是一首題畫詩,“句句是鷹,句句是畫”(《杜詩解》)。與《房兵曹胡馬》約作于同時。作者借鷹言志,通過描繪畫中雄鷹的威猛姿態(tài)和飛動的神情,以及搏擊的激情,“曲盡其妙”(《瀛奎律髓》),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青年時代昂揚奮發(fā)的心志和鄙視平庸的性情。[2] 畫上題詩,是我國繪畫藝術特有的一種民族風格。古代文人畫家,為了闡發(fā)畫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畫面上題詩,收到了詩情畫意相得益彰的效果。為畫題詩自唐代始,但當時只是以詩贊畫,真正把詩題在畫上,是宋代以后的事。不過,唐代詩人的題畫詩,對后世畫上題詩產生了極大影響。其中,杜甫的題畫詩數(shù)量之多與影響之大,在整個唐代沒有超過他的人。 這首題畫詩大概寫于713年——741年(開元年間)的末期,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時詩人正當年少,富于理想,也過著“快意”的生活,充滿著青春活力,富有積極進取之心。詩人通過對畫鷹的描繪,抒發(fā)了他那嫉惡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壯志。 全詩共八句,可分三層意思:一、二兩句為第一層,點明題目。起用驚訝的口氣:說是潔白的畫絹上,突然騰起了一片風霜肅殺之氣,這種肅殺之氣,第二句隨即點明:原來是矯健不凡的畫鷹仿佛挾風帶霜而起,極贊繪畫的特殊技巧所產生的藝術效果。這首詩起筆是倒插法。杜甫《姜楚公畫角鷹歌》的起筆說:“楚公畫鷹鷹戴角,殺氣森森到幽朔。”先從畫鷹之人所畫的角鷹寫起,然后描寫出畫面上所產生的肅殺之氣,這是正起。而此詩則先寫“素練風霜起”,然后再點明“畫鷹”,所以叫作倒插法。這種手法,一起筆就有力地刻畫出畫鷹的氣勢,吸引著讀者。杜甫的題畫詩善用此種手法,如《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的起筆說:“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畫鶻行》的起筆說:“高堂見生鶻,颯爽動秋骨。”《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的起筆說:“沱水臨中座,岷山到北堂?!边@些起筆詩句都能起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中間四句為第二層,描寫畫面上蒼鷹的神態(tài),是正面文章。頷聯(lián)的“身”就是“竦身”?!皞饶俊?,句見《漢書·李廣傳》:“側目而視,號曰蒼鷹?!庇忠妼O楚《鷹賦》:“深目蛾眉,狀如愁胡。”再見傅玄《猿猴賦》:“揚眉蹙額,若愁若嗔?!?span style="width: auto; height: auto;">杜甫這兩句是說蒼鷹的眼睛和猢猻的眼睛相似,聳起身子的樣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從而刻畫出蒼鷹搏擊前的動作及其心理狀態(tài),是傳神之筆,把畫鷹一下子寫活了,宛如真鷹。頸聯(lián)“絳鏇”的“絳”是系鷹用的絲繩;“鏇”是轉軸,系鷹用的金屬的圓軸?!败庨骸笔翘们袄戎?,此指畫鷹懸掛之地。這兩句是說系著金屬圓軸的蒼鷹,光彩照人,只要把絲繩解掉,即可展翅飛翔;懸掛在軒楹上的畫鷹,神采飛動,氣雄萬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從而描寫出畫鷹躍躍欲試的氣勢。作者用真鷹來作比擬,以這兩聯(lián)詩句,把畫鷹描寫得栩栩如生。 以上這兩聯(lián)中,“思”與“似”、“摘”與“呼”兩對詞,把畫鷹刻畫得極為傳神?!八肌睂懫鋭討B(tài),“似”寫其靜態(tài),“摘”寫其情態(tài),“呼”寫其神態(tài)。詩人用字精工,頗見匠心。通過這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眼,把畫鷹描寫得同真鷹一樣。是真鷹,還是畫鷹,幾難分辨。但從“堪”與“可”這兩個推論之詞來玩味,畢竟仍是畫鷹。 最后兩句進到第三層,承上收結,直把畫鷹當成真鷹,寄托著作者的思想。大意是說:何時讓這樣卓然不凡的蒼鷹展翅搏擊,將那些“凡鳥”的毛血灑落在原野上?!昂萎敗焙邢P抑?,就是希望畫鷹能夠變成真鷹,奮飛碧霄去搏擊凡鳥?!懊本?,見班固《西都賦》:“風毛雨血,灑野蔽天?!敝劣凇胺缠B”,張上若說:“天下事皆庸人誤之,末有深意?!边@是把“凡鳥”喻為誤國的庸人,似有鋤惡之意。由此看來,此詩借詠《畫鷹》以表現(xiàn)作者嫉惡如仇之心,奮發(fā)向上之志。作者在《楊監(jiān)又出畫鷹十二扇》一詩的結尾,同樣寄寓著他自己的感慨:“為君除狡兔,會是翻鞲上?!?br> 總起來看,這首詩起筆突兀,先勾勒出畫鷹的氣勢,從“畫作殊”興起中間兩聯(lián)對畫鷹神態(tài)的具體描繪,而又從“勢可呼”順勢轉入收結,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題。浦起龍《讀杜心解》評價說:“起作驚疑問答之勢?!e身’、‘側目’此以真鷹擬畫,又是貼身寫?!罢ⅰ珊簟?,此從畫鷹見真,又是飾色寫。結則竟以真鷹氣概期之。乘風思奮之心,疾惡如仇之志,一齊揭出?!边@首詩不僅章法謹嚴,而且形象生動,寓意深遠,是題畫詩的杰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