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又名“曲江池”(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處),為漢武帝所造。唐玄宗開元年間大加修整,為歷代著名游覽勝地。第一首寫詩人在曲江看花吃酒所見所感。由于這是“聯(lián)章詩”,上、下兩首之間必然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其中的聯(lián)系點就如《仇注杜詩》中引張綖(明代的詩文家、詞曲家)所說的“二詩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全詩如下: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蜒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 接著頷聯(lián)寫道:“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莫厭傷多酒入唇?!保瑢Α敖?jīng)眼”之花“欲盡”,而只能“且看”?!扒摇笔菚呵摇⒐们抑?。詩人面對枝頭殘花一片、一片地被風飄走,而只能眼睜睜地看,無能為力挽回,心中無比傷感。所以,詩人只能“莫厭傷多酒入唇”。也就是只好借酒消愁了。然而,真如李白寫道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了。其中,詩人用了“厭”字,婉轉(zhuǎn)地暗示了內(nèi)心的愁之深,愁之多。明知酒已“傷多”而卻禁不住“入唇”,由此可見詩人的憂傷之深。 頸聯(lián)寫道:“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薄镑梓?span style="FONT-FAMILY: 幼圓; COLOR: black; mso-hansi-font-family: Arial; mso-bidi-font-family: Arial">”又叫"四不相",是中國傳統(tǒng)中神獸,性情溫和,據(jù)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這一聯(lián),詩人承上而來,具體描寫了一幅凄涼的景象。按照視線的轉(zhuǎn)移,正在“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時,目光隨著那“風飄萬點”移動而落到江上,詩人看見了另一番景象:原來住人的小堂,如今翡翠鳥筑起了窩,而苑邊,原來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飾麒麟倒臥在地。詩人借“翡翠”和“麒麟”這些美好的意象,反襯出眼前的如此的荒涼,如此的寂寞的景象??梢姡?jīng)過安史之亂后,已經(jīng)沒有往日的盛況了,只有那殘敗而凄涼的景象。 于是詩人寫道:“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物理”指事物的內(nèi)在規(guī)律,事物的道理。這兩句詩是說,如果只能如此,有無法改變,那就只須行樂,何必讓“浮榮絆住此身”而失掉自由呢?這里的“行樂”,就是詩人自己所說的“沉飲聊自遣”。而第二句中的“絆此身的浮榮”就自然指“左拾遺”這個官職。我們都知道,杜甫因為上疏營救房琯,觸怒了肅宗而被疏遠。作為諫官,他的意見卻不被采納,還有招災惹禍的危機,處境的險惡,讓詩人感受到為官的艱難,認清了官場的可怕形勢,所以,把為官稱為“浮榮”。 接著下一首緊承“何用浮榮絆此身”延伸而來。 詩人首先寫道:“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日日典春衣”不但說明了詩人的生活比較窘困,而且也是為了“每日江頭盡醉歸”。讀到這里,我們可以想象,詩人為什么“每日江頭盡醉歸”? 所以,詩人又寫道:“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薄皩こ!本褪瞧匠V狻!皩こP刑帯本褪瞧匠K街兀饲?,又不限于曲江。也就是說,行到曲江,就醉在曲江,而行到別的地方,就醉在別的地方。也有這樣的解說,在古代,七尺為尋,八尺為常,或倍尋為常,“尋常”就是度量詞,與下句的“七十”相對?!皩こP刑幱小本褪钦f每走七八步,十來步就有酒店,也有自己的酒債。如果這樣,僅僅靠“日日典春衣”是不行的,于是只有“尋常行處”而欠“酒債”。下句詩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從表面的意思來看,是詩人“酒債尋常行處有”的借口,就是說,人生能活多久,活到七十歲的就很少了,既然不得行其志,就獲得一個酒醉的痛快。說實在的,讀到這里,我的心都是酸酸的感覺,這里包含了詩人多少辛酸,以及有志向而難以實現(xiàn)的傷感與憤激。 接著寫道:“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蜒款款飛。”這里,這是詩人寫江頭之景,可以說,詩人把自然之美給表現(xiàn)得十分美妙。你看,蝴蝶在花間飛舞,在深深的花叢中還能不時看見,那蜻蜓在水面自由自在地翻飛。其中,上句中的“深深”和下句的“款款”,兩個疊詞,不但增強了詩句的音韻之美,而且表現(xiàn)了夏日特有的美景。在詩人看來,這樣的美景能存在多久,人生不也是這嗎?可以說,這兩句是詩人用心觀察和用心的感受。越是美妙,越讓人傷感。 詩人最后寫道:“傳語風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薄皞髡Z”意為“寄語”。詩人“傳語”的對象就是“風光”。這里的“風光”當然是明媚的春光。詩人在此運用了移情手法,在詩人的眼中,所見之物皆有情感,不然怎么會說“傳語風光”呢?所以,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可愛的風光,你就同穿花的蛺蝶、點水的蜻蜓一起流轉(zhuǎn),讓我欣賞吧,那怕是暫時的,也別連這點心愿也違背了。詩人寄情于物,想象而含蓄地表現(xiàn)了自己心酸生活,特別是不能實現(xiàn)“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憂傷之情。 在藝術上,這首詩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粗筆細筆,層次清楚。 開始資額的“一片花飛”到“風飄萬點”來看,從點到面,從感受到感覺。其中,描寫上有粗筆,也有細筆。“一片花飛”是細筆,足以表現(xiàn)春減了。而“風飄萬點”是粗筆,但也把春暮景象表現(xiàn)出來。再如,“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蜒款款飛”這一聯(lián)寫景可謂工細,給人以美妙的感受。 其次,細節(jié)描寫,想象豐富。 在詩歌中,詩人注重抓細節(jié)來表現(xiàn)內(nèi)在心理情感。如,“朝回日日典春衣”這個細節(jié),就吸引人去想象,詩人為什么“朝回日日典春衣”?又如,“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蜒款款飛”這個細節(jié),本是憂愁的詩人為什么描寫這樣的美景?如此等等,都給以想象空間。 再次,注重過程,情蘊其中。 就從“日日江頭盡醉歸”到“一片花飛”,再到“風飄萬點”這個過程來看,表現(xiàn)出了詩人已經(jīng)感受了“春減”到春暮的全過程,還希望“傳語風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可見詩人在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是多么的深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