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委托“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y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 請隨意轉發(fā)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后臺。 本文7065字,預計閱讀時間,18分鐘。 有讀者留言說,低碳以來,減少了碳水的量,瘦了四五斤,但即便效果明顯,也不敢再繼續(xù)嘗試了。 因為很多認識的人或不認識的人都千方百計阻撓:
各種認為生酮狀態(tài)不健康的文章非常多,沒有判斷能力的人會越看越害怕,心里越來越?jīng)]底。 酮體到底有沒有毒?生酮到底安不安全?生酮到底可不可行?那些長期生酮的人怎么樣了? 可能好多人的心里,都有個大大的問號。 所以,我想跟你們好好說說“生酮安全性”的問題,我也會盡量講清楚:為什么生酮這種消耗脂肪的狀態(tài),比起消耗葡萄糖,其實是正常且自然,甚至更適合人類的。 用一個故事開始吧,一個由“胸腺尺寸”引發(fā)的悲劇,導致上千名新生嬰兒因輻射而死。 因“誤解”釀的悲劇18、19世紀時,研究人員很難找到『用于解剖研究』的尸體,人們不愿看到自己剛死去的親人被解剖。 所以,有人會雇傭掘墓人,去盜取新死者的尸體,有些人甚至會在葬禮蹲守,當場盜取尸體。 因此,有錢人會花重金打造安全、能夠上鎖的棺材,雇傭配有武裝的看守,來保護家人的墳墓。 但是,如果是窮人,親屬不能支付其他附加費用,他們的尸體很可能會被用于解剖學研究。 這就意味著,當時的解剖學研究的尸體,大都是窮人或無法支付醫(yī)療費用的人。 那么,這和胸腺有什么關系呢? 處于貧窮狀態(tài)下的人勢必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尤其是長期的、慢性的壓力,我們都知道長期的壓力會導致很多疾病,也會損傷某些器官。 以胸腺為例,壓力能使其大小縮減75%,所以,解剖學書籍上記錄的“正常胸腺大小”比實際的胸腺小很多。 20世紀初,一位名叫帕爾陶夫的德國解剖學家,試圖找出嬰兒猝死綜合征的病因,許多中上層社會人士的孩子,因此病夭折。 當帕爾陶夫檢查這些孩子尸體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他們的胸腺都異常“大”。 因此他認為,為了孩子的生命考慮,應該用輻射照射孩子的胸腺,讓它變小。 1920年前后,所有兒科醫(yī)生都給出了相同的建議,帕爾陶夫沒意識到,這些未受貧困狀況影響的孩子的胸腺,其實才是正常的。 遺憾的是,這種誤解一直持續(xù)到了50年代,致使成千上萬人死于輻射引發(fā)的癌癥,這一切都是人為誤診造成的。那么,這和酮體又有什么關系呢? 其實,現(xiàn)在的酮體,和胸腺的宿命一樣,因其『被發(fā)現(xiàn)的方式』而被誤解很久,很久,甚至還有專業(yè)人士,利用過時的理論來抹黑它。 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末,醫(yī)生在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酮體。 所以,醫(yī)生認為,大量的酮體是導致糖尿病型酮酸中毒的主要原因。 在接下來長達半世紀的時間里,酮體一直被認為是有害的,對身體不好的,有毒的。 其實,身體產(chǎn)酮很正常科技在發(fā)展,人類在進步,最近,我們才知道,酮體其實是血液中的常見成分,即使是一個沒有生酮的健康人,酮體也一直存在于他的血液中。 不吃東西的時間越長,酮體越多,隔夜斷食后,身體2%到6%的能量由酮體供應,三日斷食后,酮體會提供30%到40%的能量。 大量運動后,也會產(chǎn)酮,所以,只要你在變瘦,在燃燒脂肪,你就在生酮狀態(tài),這已經(jīng)是常識了。 要知道,通過輕斷食或生酮飲食達到的生酮狀態(tài),和糖尿病型酮酸中毒完全不同。 酮酸中毒所要求的的血酮水平,這是一種非正常的身體反饋,你連續(xù)斷食幾周也遠遠無法達到。 (我現(xiàn)在的血酮水平也只是在3.0左右) 擔心生酮飲食引起酮酸中毒,就好比你剛開始打籃球,就擔心你的籃球打得太好,可能會打敗科比一樣,想太多了。 當然,酮酸中毒本身不是什么好事,這個比喻只是用來說明,如果你正常(有胰島素分泌功能),你的酮體(籃球)水平,不可能到達那個狀態(tài)。 身體更喜歡酮體,而非葡萄糖酮體不僅是血液中的常見成分,其實,也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我們身體的某些身體器官,更喜歡利用酮體供能。 事實上,W.H.Freeman出版的生化讀物表明: “脂肪酸是心臟的主要燃料,雖然葡萄糖和酮體都能為心臟肌肉供能,但事實上比起葡萄糖,心臟更愿意消耗乙酰乙酸(三種酮體的其中一種,其余兩種分別是β-羥基丁酸,丙酮)。 Fatty acids are the heart's main source of fuel,although ketone bodies as well as lactate can serve as fuel for heart muscle.In fact,heart muscle consumes acetoacetate in preference to glucose. 一項劍橋大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生酮飲食使小鼠的身體素質(zhì)和認知能力得到了提高,它對能源的高效利用也表明,它有可能治療人體的一些新陳代謝異常。① 其實,很早以前,就有些人刻意通過斷食進入生酮狀態(tài),讓自己的頭腦更加靈活,思維更加清晰。 我想柏拉圖就是其中之一,他說過,“我斷食,是為了強健的體魄和高效的思維” 通過不吃東西達到更好的認知狀態(tài),聽起來可能很荒謬,畢竟我們一直認為葡萄糖(碳水化合物)才是大腦運轉的唯一能量源。 1967年,喬治·卡希爾和他的哈佛醫(yī)學院小組發(fā)現(xiàn),大腦可以利用酮體作為能量來源。② 他發(fā)現(xiàn),在饑餓狀態(tài)下,酮體是大腦和其他身體組織的主要能量來源,大腦能量需求的三分之二都依賴于酮體。 但是,什么都不吃時,身體也還是需要一些葡萄糖的,比如紅細胞就無法利用酮體。 那是不是說,人體還是需要攝入葡萄糖的呢? 實際上,葡萄糖,我們的身體是可以自產(chǎn)自銷的,你根本不需要攝入。 沒有“必需碳水”,只有『必需脂肪酸』 我們的身體,可以把脂肪中的甘油、氨基酸(蛋白質(zhì))和乳酸鹽等,通過糖異生來生成葡萄糖。 因此,即使在長期斷食中,人也能保持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血糖水平。 所以,我們不必攝入糖,也可以給身體提供足夠的糖,當然,蔬菜很健康,因為它們富含微量元素,礦物質(zhì),但你其實并不需要其中的碳水化合物。 我不是說零碳水飲食是最好的,只是說,只要攝入足夠的脂肪和蛋白質(zhì),不吃碳水我們也能活得很好。 有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但不存在“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你的身體完全可以自己制造足量的葡萄糖供其使用。 事實上,在不攝入碳水的狀況下,大腦能高效利用酮體,深度生酮的人,即使血糖水平低,大腦工作也不會受影響。 其實,低血糖往往是高血糖引起的,因為胰島素很強勢,會讓血糖降得很低,而適應低碳飲食后,穩(wěn)定血糖,往往不會有低血糖問題。 →斷食兩個月,沒有因血糖過低而昏迷 1972年的報紙上,刊登了一項實驗,實驗中,一些超重的人斷食了兩個月,進入深度生酮狀態(tài)。③ 這意味著他們體內(nèi)產(chǎn)生了大量酮體,血糖濃度驟降至每分升9毫克,這種濃度本應引起昏迷或死亡。 但受試者并未產(chǎn)生這些反應,他們的認知水平?jīng)]有明顯改變,他們的身體對這么低的血糖也沒什么反應。 因為他們的大腦,身體的其他器官,已經(jīng)適應酮體功能了,個別需要糖的地方,也可以通過糖質(zhì)新生的方式,提供足夠的糖分。 其實,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至少經(jīng)歷過一次,類似于這種體內(nèi)血糖水平極低,身體大量使用酮體的時刻。 人之初,就在生酮→新生兒的主要能量來源是酮體 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平均來說,新生兒60%-70%的能量來源,都依賴于酮體,成年人則只有25%。 除了龐大的能量需求外,新生兒的血糖水平極低,35毫克每分升。 這個數(shù)值,是正常成年人血糖下限的一半,這意味著新生兒必然有一半以上的能量,來源于消耗酮體。 →孕婦的酮體水平非常高 日本宗田婦產(chǎn)醫(yī)院主治醫(yī)生,宗田哲男在所著的《生酮的潛力》一書中表示: “孕期婦女,不管她們有沒有限制碳水攝入,其酮體水平,都會高于正常人。 →胎兒靠酮體生存 通過比較母體血液與胎兒臍帶血的成分,宗田發(fā)現(xiàn),416個案例中,70%新生兒出生時,血酮水平比母體還要高。 通過研究連接胎膜和母體血液的絨毛,宗田推斷: 從母體懷孕開始,胎兒就必須在充滿酮的環(huán)境中生存,即使在分娩后的三四個月,嬰兒體內(nèi)的酮也比正常人高出五倍。 正如宗田在書中所寫:“新生兒靠酮體存活?!?/p> →人類祖先智人,靠脂肪和酮體存活 在99%的人類歷史中,我們的祖先都是靠脂肪和酮體存活的,因為那時候就沒有什么谷物,也沒有糖吃。 他們并不像我們一樣,有豐富的食物,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都是每日一餐,身上的脂肪是唯一穩(wěn)定的能量來源,是他們活下去的保障。 而且很餓的時候,他們才會出去打獵,正是由于脂肪和酮體,給他們更多的能量,他們才能更有力量,跑得更快。 而不是餓得走不動,大腦變笨,變成其他動物的獵物,否則,人類歷史將不復存在。 這和動物一樣,老虎,獅子在饑餓的狀態(tài),他們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 其實,所有動物都有這個供能,餓肚子產(chǎn)生酮體很正常,也是非常健康的,大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斷食還可以延長動物的壽命。 很多人會質(zhì)疑原始人的壽命,建議先看看這篇文章→我們活得越來越長,有些人卻生不如死.... 酮體促進人類大腦發(fā)育酮體不止是人類的能量來源,很可能是大腦發(fā)育的關鍵要素,大腦發(fā)育在人類發(fā)展上非常重要,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有一個“大”腦。 剛才談到了人類進化,“效率”就是進化中的重中之重。 →脂肪是大腦最有效率的食物來源 也就是說人體必須找到最高效的提取、應用能量的方式,以便為饑渴的大腦服務。 這會讓人有更小的腸道,給腸道的能量越少,給大腦的就越多。 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中一篇名為“人類,脂肪的追逐者”的文章稱:
短小的腸道,使人類無法從纖維中快速吸收足夠的營養(yǎng)和能量,因此人類更多的依賴于富含能量的、更易于吸收的,獲取每單位能量/營養(yǎng)時消耗更少的食物?!?/p> 這證明,脂肪是一種重要的食物來源,因為顯然它富含能量,每克提供9大卡。 而且在三大營養(yǎng)物質(zhì)中,脂肪熱效應最低,能量能最大限度的供應身體(比起碳水和蛋白質(zhì),脂肪更好咀嚼,消化)。 →酮體的氧氣利用效率最高 當然,要提高腦力,腦不僅要大,還要有高速的血流,并高效的利用氧氣。 阿德萊德大學的羅杰·西摩爾教授及其團隊發(fā)現(xiàn),在過去的三百萬年中,人腦的血流流速增長的極快。④ 西摩爾稱,人腦比原來大了3.5倍,與此同時,其血流速度提高了600%,從1.2ml/s變成了7ml/s,這說明我們大腦的需氧量是我們祖先的六倍。 可能是因為我們認知能力變強了,因此需要更多的能量。 這說明大腦最重要的燃料,應該是最能有效利用氧氣的燃料,酮體恰恰就是這樣的燃料。 理查德·L·維克教授于1994年發(fā)現(xiàn),給老鼠心臟加入酮體,其心臟液壓能力提高了25%,同時卻減少了氧氣消耗。 西奧多·瓦尼塔里在2003年的文章中解釋該現(xiàn)象稱,BHB酮體增加了細胞中線粒體的工作效率。 高中的生物課本上說過,線粒體是細胞的發(fā)電站,但這能說明BHB促使腦細胞線粒體的工作效率嗎? 瓦尼塔里稱,經(jīng)研究,由飲食導致肥胖的人群的腦內(nèi)血流和耗氧量,這兩項指標都比普通人的大腦要低。 這說明,酮體代替葡萄糖成為大腦的能量來源時,人腦的代謝效率提高了。 試過長期斷食的人,有時會在第六七天時反應稱,他們的思維變得格外清晰,這個時候,他們體內(nèi)的酮體濃度,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約5mmol/L,數(shù)值因人而異。 總而言之,大腦可能更喜歡“吃”酮體,因為比起葡萄糖,單位氧耗下,酮體為細胞提供了更多能量; 通過生酮提高大腦供氧量,保持強大的大腦功能,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既然“酮體能高效耗氧”那么,它對代謝疾病是否能產(chǎn)生神奇的治愈能力呢? 生酮對疾病的治愈科學家們對此展開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生酮有一定潛力用于治療諸如癲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ALS)、老年癡呆、帕金森,甚至某些癌癥。 →治愈癲癇 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生酮飲食一直用于治療癲癇發(fā)作,大量研究表明,生酮飲食可使癲癇發(fā)作率降低90%,這也是生酮最開始被發(fā)現(xiàn)的治療效果。 →治療帕金森 帕金森的發(fā)病機制雖然復雜,但科學家普遍認為:是由線粒體功能障礙和氧化損傷引起神經(jīng)細胞死亡導致。 研究發(fā)現(xiàn),僅僅28天的生酮飲食,對許多帕金森病癥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 相關閱讀→45歲手抖+記憶力衰退,吃藥沒用,這種方法有奇效…… →改善老年癡呆 阿爾茲海默癥,又稱老年癡呆,也是一種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迄今并沒有明確藥物能治愈老年癡呆。 生酮飲食對癲癇的治愈效果,給科學家提供了靈感,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生酮飲食對老年癡呆有非常明顯的改善。 最近,看到一本關于“治療老年癡呆”的著作《椰子油與低碳水對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和其他疾病的影響》,寫了作者用椰子油,治療得了老年癡呆的丈夫的經(jīng)歷,僅僅兩天,就產(chǎn)生了神奇的效果。 椰子油的作用機理,其實也非常簡單:椰子油中富含中鏈脂肪酸,能直接產(chǎn)酮,從而為大腦提供能量。 →改善抑郁癥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抑郁癥可能不是一種心理問題,而是一種身體炎癥表現(xiàn)。 生酮飲食在對抗身體炎癥,減少氧化應激上效果非常明顯,而且酮體能保護保護大腦細胞,增強神經(jīng)元中線粒體的功能,從而改善抑郁癥。 →改善視力 研究發(fā)現(xiàn),生酮飲食可以阻止眼睛后部視網(wǎng)膜中的細胞退化,酮體能為視網(wǎng)膜細胞提供能量,能預防青光眼以及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 →降低癌癥風險 癌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是葡萄糖,所以,當你限制碳水和糖的攝入時,對癌癥是有幫助的。 不過也有些癌細胞不吃糖,但是盡管如此,科學家仍然發(fā)現(xiàn)生酮飲食對癌癥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孕期發(fā)現(xiàn)癌癥,改變飲食120天后,癌細胞竟然消失了…...。 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酮體可以提高胰腺貝塔細胞的線粒體供能,可以改善胰島素分泌功能,我以后會持續(xù)給大家分享。 我也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發(fā)現(xiàn)酮體的益處。 關鍵的瘦龍說最近,我看到很多根本就不懂生酮飲食的人,會語重心長的告訴別人:
其實,真正認真生酮的人,也會語重心長的告訴你,我們生酮,真的不是為了快速瘦身,也不是為了走什么捷徑,而且生酮到最后,根本就不減肥,必須配合輕斷食。 我們是因為享受營養(yǎng)性生酮狀態(tài),才繼續(xù)生酮,我們的身體已經(jīng)不喜歡吃碳水,不喜歡這種昏昏沉沉的狀態(tài)了。 酮體是否有毒,我們心理很清楚。 酮體這個詞,本身就自帶毒性,讓很多人望而生畏,主要是它的出身不好,科學發(fā)現(xiàn)它的時候,它就被帶上了毒性的標簽。 實際上,對于正常人來說,只要你胰島素分泌功能正常,你是不會大量產(chǎn)生酮體,也不會酮酸中毒。 當你開始生酮飲食,或者斷食時間夠長,身體就會轉而消耗脂肪,產(chǎn)生酮體,它可能是人體所使用的,最高效的燃料。 大腦極度渴求血流、氧氣和能量,需要不斷被滿足,任何可能增強能效的東西,對于有個大腦袋的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但目前,主流的營養(yǎng)學,仍認為生酮狀態(tài)是很危險的身體狀態(tài)。
我們得罪了太多人,也會一直被質(zhì)疑下去,但是,感謝互聯(lián)網(wǎng),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低碳飲食,也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相信,這種口口相傳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很多人會慢慢意識到低碳飲食的科學性,必要性。 (叨叨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