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大家好,很多人在大學平時日常生活和學業(yè)中不知道該去如何學習。 畢竟沒有了老師的督促,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探索,那么我給你推薦一個讓人欲罷不能的學習方法,助你期末考試門門接近滿分! 在如今社會里的各種學習方法中,如果只能選擇一種,其他丟掉,那么毫無疑問是“費曼”技巧。 Scott H.young曾利用費曼技巧在一年內學完了MIT計算機專業(yè)全部33門課程。 記住一個原則:如果你沒有辦法通俗易懂的講解,證明你理解不深。 理查德·菲利普斯·費曼是美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量子電動力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從小就展現(xiàn)出超強的學習能力,中學時就學習了狹義相對論。 費曼成年后去大學做了一名杰出的教師,對于教學方法極有心得。他認為:如果你不能講一個概念給一個大學新生講懂,那么你自己對于這個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 于是乎,費曼和他的老師Wheeler總結歸納了他們的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創(chuàng)造出了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的具體步鄹,很簡單,只有四步: 1.確定學習目標 2.模擬教學學習法 3.回顧 4.簡化 具體來說,第一步:確定學習目標。很簡單,選擇一個你想要去理解的概念,拿出一張白紙,把這個概念寫在白紙的最上邊。 第二步,設想一個你要給他人傳授這個概念的場景。你要設想你是一名老師,底下坐著一個完全不知道這個概念的小白。在白紙上寫下你對這概念的解釋,把這個概念的意義,一句一字的闡釋給面前的那個小白聽。 第三步,回顧。把第二步中遇到的問題,解釋不通順的地方,自己也一知半解的地方統(tǒng)統(tǒng)記錄下來,用第二步的方法,把這些不懂得地方闡述清楚。 舉個例子,比如你要學習的概念時“干細胞”,你在下面給出了解釋:原始且未特化的細胞,他是未充分分化的,具有再生功能的一類細胞。 但你不懂什么是分化、什么是特化,所以你可以按照第二個步鄹再去解釋分化、特化的意思,直到理清思路。 得到了原始目標的闡釋,那么我們在想想,能不能將這個闡釋變簡單一點呢? 第四步:簡化。將你的語言將簡化,或者與原有只是建立一種類比,以便更好理解他。如果你的闡釋很長嚯令人疑惑,那么你對概念的理解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順暢。 比如說,你可以將干細胞闡釋為一塊面團,濕潤時它可以捏成各種形狀,捏面團的過程是分化、特化的過程,捏成的成品,就是各種組織細胞,而最初的面團,就是干細胞。 類比能更好的讓你記住這個概念,也能提高你的創(chuàng)新能力。 近年來,哈佛大學的'學習吸收率金字塔'風靡一時。美國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證實,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平均效率是完全不同的。 傳統(tǒng)學習方式,例如聽講、閱讀,往往屬于被動的個人學習,學習吸收率低于30%,而如果采取主動的學習方式,例如小組討論,轉教別人,學習吸收率可以達到50%以上--而在這個金字塔中,學習吸收率最高的,恰恰是費曼技巧強調的'模擬教學學習法',吸收率達到了90%! 費曼技巧特點:以教促學。 如果將費曼技巧運用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能夠清晰的記得你學習的概念。 當然學習的氛圍、環(huán)境包括自己學習的動力同樣重要,希望小伙伴們每人在期末都能考到滿分,在學習中得到更好的吸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