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莊子》——《齊物論》原文與譯文.doc

 iTeatee 2019-08-19

《齊物論》

《齊物論》是莊子哲學(xué)思想的代表作。這篇文章 的宗旨在于論述萬物齊一和是非相對,既談到了從無 到有的本體論問題,也涉及到了主體與客體關(guān)系的認(rèn) 識論問題。在本體論問題上,主要傾向是主觀唯心主 義,但也有某些唯物主義因素;在認(rèn)識論問題上,主 要表現(xiàn)是萬物齊一和否定是非的相對主義和不可知 論,但也有較豐富的辯證法內(nèi)容。

本篇分三個層次:從“南郭子綦”到“怒者其誰 邪,”論述了“吾喪我”的精神境界,指出諸家爭鳴 都是各持己見的結(jié)果,要想停止紛爭,就得做到“忘 我”。第二部分,從“大知閑閑”到“故寓之無竟”, 是作者在本文中論述的中心內(nèi)容。這一部分中,主要 論述了各種主觀世界的爭論糾結(jié),是迷失自我的表現(xiàn), 是主觀成見所致使,要想停止?fàn)幷?,就得用“莫若?明”的認(rèn)識方法,排除成見,開放心靈,達到“萬物 與我為一”的齊物境界。第三部分,用“罔兩問景” 和“莊周夢胡蝶”兩個故事來說明萬物融化為一的“物 化”過程,得出“物化”的萬物齊一的結(jié)論。  

1、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 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 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譯文:南郭子綦靠幾靜坐,仰面朝天,緩漫吐氣,形 體木然,仿佛精神脫離了身軀。顏成子游立侍在跟前,問道:“您怎么這個樣子啊,形體安定本來可以使它像 枯干的樹木,而精神豈能可以使它像熄滅的灰燼呢, 您現(xiàn)在靠幾而坐的情況,不是您過去靠幾而坐的情況 了?!?/p>

2、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 汝知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 籟夫~”

譯文:子綦回答說:“偃,你問的問題,不也是很好的 嗎~如今我忘掉了功名利祿,你知道這一點嗎,你聽 到過人造的蕭聲,卻沒聽到過地上自然形成的音響, 你聽到過地上自然形成的音響,卻沒聽到過天空中自 然形成的音響吧~”

3、子游曰:“敢問其方?!弊忧卦?“夫大塊噫氣,其 名為風(fēng)。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 乎,山林之畏佳, 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 宎者,咬者,前者唱 于而隨者唱喁。冷風(fēng)則小和,飄風(fēng)則大和,厲風(fēng)濟則 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diào)調(diào),之刀刀乎,”  

譯文:子游說:“請問三籟的道理,”子綦說:“大地 發(fā)出的氣,它的名字叫做風(fēng)。這風(fēng)不發(fā)作則已,一發(fā) 作則上萬種不同的孔穴都會怒吼起來。你沒有聽過長 風(fēng)呼嘯的聲音嗎,山林高大參差不齊的地方,百圍大 樹上的孔穴,有的像鼻孔,有的像嘴,有的像耳朵眼,有的像春臼,有的像深大的洼地,有的象淺小的池塘; 長風(fēng)吹這些孔穴所發(fā)出的聲音,有的像湍激的流水聲, 有的像大火燃燒聲,有的像呵叱聲,有的像抽氣聲, 有的像叫喊聲,有的像號哭聲,有的聲音深沉,有的 聲音哀切,前面的風(fēng)聲唱著,后面的風(fēng)聲應(yīng)和著。微 風(fēng)則相和的聲音小,疾風(fēng)則相和的聲音大,烈風(fēng)停止 了,則所有的孔穴就都空寂無聲了。你難道沒看見風(fēng) 吹林木枝葉還在搖搖曳曳地擺動著嗎,”

4、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 問天籟?!弊郁朐?“夫吹萬不同, 而使其自己也,咸 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譯文:子游說:“地籟的聲音不過是從眾多的孔穴中發(fā) 出來的罷了,人籟的聲音不過是從用多種竹管并起來 所制作的樂器中發(fā)出來的罷了。請問天空中自然的音 響是怎么回事呢,”子綦說:“風(fēng)吹萬竅而聲音不同, 然而使它們發(fā)作或停止的都是它們自己。都是自然狀 態(tài)所致,發(fā)動它們的還能是誰呢~”

5、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 也魂交, 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構(gòu),日以心斗。縵者, 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發(fā)若機括,其 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若 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fù)之也; 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fù)陽也。 喜怒哀樂,慮嘆變熱,姚佚啟態(tài);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譯文:大知過于廣博,小知過于精細;大言盛氣凌人,小言喋喋不休。他們睡時也心神交錯煩亂不堪,他們醒時形體也難以安寧。與社會接觸構(gòu)合糾葛,整天勾心斗角。有的顯得漫不經(jīng)心,有的卻冥思苦想,有的則小心謹(jǐn)慎。對小的恐懼提心吊膽,對大的恐懼垂頭喪氣。他們的心計一發(fā)就象箭一樣疾速,他們的心計探察不發(fā)是為了稱是避非;他們停止發(fā)言猶如盟誓,為了以守取勝;他們衰敗好似秋風(fēng)冬寒的景象,這是說他們一天天在消弱。他們沉溺在所作所為的活動之中,再無法使他們恢復(fù)原狀;他們隱藏心靈不言不語,說明他們老而枯竭敗壞;接近死亡的心靈,再也不能使它恢復(fù)生機。高興、憤怒、悲哀、歡樂,優(yōu)慮、嘆息、變態(tài)、恐懼,輕浮、安逸、放蕩、嬌淫:像樂聲從空虛的樂器中產(chǎn)生出來,又像菌類從地上的蒸氣中產(chǎn)生出來一樣。交互更替在眼前,而不知道它們是怎樣萌發(fā)出來的。

6、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尚屑盒?,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汝皆說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以無有力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譯文:沒有客體的彼,就沒有主體的我;沒有主體的我,客體的彼也就無法體現(xiàn)。這樣主體與客體也就近似統(tǒng)一了,然而不知道它受誰支配。好似有個真我,但是卻看不見它的跡象??梢詮乃男袨橹械玫叫畔ⅲ瑓s看不到它的形體,它是真實可信的,卻沒有具體的形象。一百個骨節(jié),九個孔穴,六個內(nèi)臟,都兼?zhèn)涞卮嬖谖业纳砩?,我和哪個最親近呢,你都喜歡它們呢,還是有所偏愛呢,如此不是都把它們當(dāng)成臣妾了嗎,它們是臣妾就不能相互支配嗎,還是讓他們輪流做君臣呢,難道果然另有真君存在嗎,即使求得真君的真實情況與否,對它的本真是無所益損的。人一旦享受而形成形體,就認(rèn)為軀體是常駐不變的而等待最后的耗盡。和外物相接觸,既有相互矛盾之時,也有切中事理之時,他的心行追逐外物象奔馳一樣不能止步,這不是很可悲的嗎~一輩子勞勞祿祿而看不見他的成功,精神不振,疲于勞役,而不知道他的歸宿,這不是很可悲的嗎~這樣的人生雖然說他不死,又有什么益處呢,他的形體在不斷地變成衰老,他的思想又隨著形體的變化而消失,這能不叫作最大的悲哀嗎,人生在世,本來就是如此的愚昧嗎,難道只是我愚昧無知,而別人也有不愚昧無知的嗎,若依據(jù)自己的成見作為是非標(biāo)準(zhǔn),那么誰沒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呢,何必了解事物發(fā)展變化而有心地的人才有呢,愚昧的人也是有的。如果說沒有形成主觀成見,便有了是非觀念,這就像惠施的“今天去越國而昨天就到了”的觀點一樣。這是把無有看成有。把無有看成為有,就是神明的大禹尚且不能理解,我又有什么辦法呢~

7、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其以為異于司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道惡乎隱而有真?zhèn)?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

譯文:言論不是吹風(fēng),發(fā)表言論的人都有所說的內(nèi)容,但他們的言論又都自以為得當(dāng)而不能有定論。他們果真有這些言論呢,還是沒有過這些言論呢,他們自以為自己的言論不同于剛出蛋殼的小鳥叫聲,到底是有分別呢,還是沒有分別呢,道是怎么被隱蔽而有真?zhèn)蔚哪?言論是怎樣被隱蔽而有是非的呢,道是無真?zhèn)蔚脑谑裁吹胤讲淮嬖谀?言論是無是非的在哪些方面有不可的呢,道的本質(zhì)隱蔽在片面認(rèn)識的后面,言論的性質(zhì)隱蔽在花言巧語之中,因向才有儒墨顯學(xué)的是非之爭,他們都各自肯定對方之所非,而非議對方之所是,如要肯定對方的所非而非議對方的所是,則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反映事物的實情。

8、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譯文:宇宙間的事物沒有不是彼的,也沒有不是此的,從彼方看不見此方,從此方來看就知道了。所以說,彼方是出于此方,此方也依存于彼方。彼此是相互并存的。雖然如此,生中有死的因素而向死轉(zhuǎn)化,死中有生的因素而向生轉(zhuǎn)化,肯定中有否定因素而向否定轉(zhuǎn)化,否定中有肯定因素而向肯定轉(zhuǎn)化;由是而得非,由非而得是,因此,圣人不經(jīng)由是非之途而只是如實地反映自然,也就是因任自然這條道理。此也是彼,彼也是此。彼有一個是非,此也有一個是非,果真有彼此之分嗎,果真無彼此之分嗎,彼此都沒有它的對立面,這就是物通為一的規(guī)律。符合道的規(guī)律才能得到它的運轉(zhuǎn)的圓機,以順應(yīng)無有窮盡的發(fā)展變化。是的發(fā)展變化是無窮盡的,非的發(fā)展變化也是無窮盡的。所以說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反映事物的實情。用指的概念來說明具體的指不是指,不如用不是指的概念來說明一般的指不是具體的指。用馬的概念來說明具體的馬不是馬,不如用不是馬的概念來說明一般的馬不是具體的馬。其實天地之大就是一指,萬物千差萬別不過就是一馬。

9、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于然。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fù)通為一。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譯文:肯定自有肯定的道理,否定自有否定的道理。道路是人走出來的,事物的名稱是人叫出來的,怎樣才算對的,對的就是對的;怎樣算是不對的,不對的就是不對的。怎樣算是肯定,肯定就是肯定;怎樣算是否定,否定就是否定。萬物各有其存在的依據(jù),萬物各有其合理性,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對的,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可肯定的。所以為了說明這個道理,可舉草莖和大柱子小大相同,丑厲和西施丑美一樣,千奇百怪一切情態(tài),從道的觀點來看,都是齊一無別的。萬物總體的分就是眾體的成,新事物的成又是舊事物的毀。一切事物沒有成與毀的分別,還是把它們看成是齊一的。只有這樣,通達的人才會通曉萬物齊一的道理。因此,不用成毀的觀點看問題,而托付于循環(huán)往復(fù)的觀點看問題,按循環(huán)往復(fù)的變化行事,就是無用之用,就無所不通;無所不通,就無所不得。達到滿意而有所得也就差不多了。聽任自然吧,把萬物看成齊一而不去了解它的所以然,這就叫做道。耗費自己的聰明才智才了解萬物齊一,和了解萬物的本來面貌就是一樣的,這兩者沒有什么差別,可以把它叫做“朝三”。什么叫“朝三”呢,養(yǎng)獼猴的老人在分給獼猴橡子時說:“早晨三升而晚上四升?!彼械暮镒佣挤浅嵟?。老人又說:“那么就早晨四升而晚上三升吧?!彼械暮镒佣挤浅O矏?。其實名義和實際都沒有什么虧損,然而卻使猴子喜怒不同,這就是順應(yīng)猴子的心理作用罷了。所以,圣人調(diào)和是非而不去爭論,這就是“因是”、“以明”兩個輪子缺一不能行走的道理。

10、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為有封焉, 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jù)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異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終身無成。若是而可謂成乎,雖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謂成乎,物與我無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圖也。為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

譯文:古時候的人,他們的認(rèn)識有最高境界。什么是最高境界,他們認(rèn)為宇宙未曾形成萬物的始初時刻,認(rèn)識是最高的,盡美盡善的,再不能增加什么認(rèn)識了。其次,則認(rèn)為宇宙開始有了萬物時,萬物之間是沒有分別界限的。再次,認(rèn)為有了分別的界限,但未曾有是非之別。是非觀念明顯了,道的觀念也就因此而虧損了。道的觀念之所以虧損,是因偏私觀念的形成。果真有所謂成就和虧損嗎,果真還是沒有成就和虧損嗎,有成就和虧損,猶如昭文的彈琴;沒有成功和虧損,猶如昭文不彈琴。昭文彈琴,師曠指揮,惠施依靠梧桐樹的辯論,這三位先生的認(rèn)識和才智接近最高峰了,所以載譽于晚年。正因為他們各有所好,而炫異于別人,他們各以所好去讓別人領(lǐng)悟,用不是別人所非了解不可的東西而硬讓別人去了解,因此以堅白論的糊涂觀念而終其一身。然而昭文的兒子繼續(xù)昭文的事業(yè),而終生無所成就。如果說這就是所謂成就,那么象我這樣的也算有成就了。如果說這不可以稱為成就,那么天下的事物和我都不能算是有成就。所以,那些迷亂世人的眩目的言論,圣人是一定摒棄的。所以圣人不用這種言論,而是把認(rèn)識寄寓于各物自身的功分上,這就叫做心地如鏡地反映事物。

11、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與是類乎,其與是不類乎,類與不類,相與為類,則與彼無以異矣。雖然,請嘗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者也。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今我則已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 故自無適有以至于三,而況自有適有乎~無適焉,因是已。

譯文:現(xiàn)在姑且在這里發(fā)表些議論,不知道這些議論與其他人的議論是同類呢,還是不同類呢,同類也好,不同類也好,既然都是議論,那也就是同類了。那也就與其他人的議論沒有什么差別了。既或如此,還是請你允許我說清楚。宇宙有它的開始,有它的未曾開始的開始,更有它的未曾開始的未曾開始的開始。宇宙有它的有,有它的無,更有它的未曾有無的無,更有它的未曾有無未曾有無的無。傾刻間產(chǎn)生了有和無,然而卻不知道這個有無果真是有,果真是無?,F(xiàn)在我發(fā)表了這些議論,然而卻不知道果真說了這些話呢,還是果真沒說過這些話呢,天下沒有比兔毛尖端更大的東西,而泰山是小的;沒有比未成年死去的人更長壽的,而活八百歲的彭祖卻是短命的早亡者。天地萬物都和我們同生于無,都與我同為一體。既然已經(jīng)說過合為一體了,還能再說什么呢,既然已經(jīng)說了與萬物一體了,又怎能說沒有說什么呢,萬物一體的存在加上我所說的言論就成為二,二再加上一就成三,從此往下推算,最高明的數(shù)學(xué)家也不能得出最后的答案,何況一般的人呢,所以從無到有,以至于推出三來,何況從有到有的推演呢,不要再住下推演了,還是因任自然算了。

12、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請言其畛:有左,有右,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有爭,此之謂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nèi),圣人論而不議?!洞呵铩方?jīng)世先王之志,圣人議而不辯。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曰:何也,圣人懷之,眾人辯之以相示也。故曰辯也者有不見也。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園而幾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注焉而不滿, 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

譯文:大道從來是沒有界限的,言論從來是沒有定準(zhǔn)的,因為有了從無到有,才有了差別的界限,請允許我談一談它的區(qū)別界限。有左,有右,有倫序,有合宜,有分粗,有辨細,有競?cè)?,有爭強,這是界限的八種表現(xiàn)。宇宙以外的事情,圣人只觀察而不考核其類屬;宇宙以內(nèi)的事情,圣人只是論說而下加以評議?!洞呵铩肥怯涊d治理社會的編年史,是先王治事的記錄。圣人只評議而不爭辯。所以說,有有分別的,就有不分別的;有可以爭辯的,就有不可以爭辯的。這種說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圣人把“存而不論”、“論而不議”、“議而不爭”的觀點藏在心中不讓別人知道,百家爭鳴的眾人卻爭辯不休而相互夸耀以自勝。所以說這樣的辯者只能是各執(zhí)一詞,只見己之是,不見已之非的片面性。大道是用不著聲揚的,善辯的人是不用言說的,最仁的人是不能偏愛的,最廉潔的人是不去表示謙遜的,最勇敢的人是不傷害人的。道如顯示彰明就不是道,言如爭辯就有所達不到的,仁有常愛而不周,廉到極清白就不信實,勇到害人逆物就不會取得成功。這五者雖有殘缺而接近道的一隅了。所以,明智的人止于他所不知的境地,就是極點了。誰能知道不用語言的辯論,不用聲揚的道呢,如果有誰能知道這一點,這就稱得上是大自然的倉庫了。這種府庫,注入多少東西都不會盈滿,取出多少東西也不會枯謁,而且不知道它的源流來自何處,這就叫做隱藏起來的光明。

13、故昔者堯問于舜曰:“我欲伐宗、膾、胥敖,南面而不釋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猶存乎蓬艾之間。若不釋然,何哉, 昔者十日并出,萬物皆照,而況德之進乎日者乎~”

譯文:過去帝堯問帝舜說,“我想討伐宗、膾、胥敖,每當(dāng)臨朝,總是感到心情不安,這是為什么呢,”帝 舜說:“這三個小國的國君,猶如生存在蓬蒿艾草中間, 你心情不安,這是為什么呢,過去十個太陽一起出來, 萬物都在陽光下照耀,何況你的德行勝過太陽的光芒 呢~”

14、嚙缺問乎王倪曰(1):“子知物之所同是乎(2),” 曰:“吾惡乎知之(3)~”

譯文: 嚙缺問王倪說:“你知道萬物有所共同肯定的 道理嗎,”王倪回答說:“我怎么知道這些呢~” 

15、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譯文:王倪說:“我怎么知道呢~”嚙缺再問說:“你知 道你所不知道的東西嗎,”

16、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 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

譯文:雖然如此,還是讓我試試談一談這個問題。怎 么知道我所說的知不是不知道呢,怎么知道我所說的 不知并不是知呢,

17、且吾嘗試問乎女:民濕寢則腰疾偏死,鰍然乎哉, 木處則惴栗恂懼,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 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 味,猿猵狙以為雌,麇與鹿交,鰍與魚游。毛嬙、麗 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 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 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辯~

譯文:現(xiàn)在姑且讓我問你:人在潮濕的地方睡覺就會 腰痛而偏癱,泥鰍是這樣嗎,人在樹上居住就驚恐不 安而發(fā)抖,猿猴也是這樣嗎,這三種動物究竟誰最了 解真正舒適的處所呢,人吃牛羊豬狗,麋鹿吃蒿草, 蟋蟀吃蟻子,鷂鷹和烏鴉愛吃老鼠,這四種動物究竟 誰知道真正好吃的美味呢,母猿猴與狗頭猿相配為雌 雄,麋鹿和鹿相交媾,泥鰍和魚相追尾。毛嬙、麗姬 是世人認(rèn)為最美的人,然而魚見到她們就潛入水底, 鳥見到她們就飛向高空,麋鹿見到她們就疾速奔跑, 這四種動物究竟是誰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依我看 來,仁與義的端倪,是和非的途徑,雜亂無章,我怎 么能知道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呢~”

18、嚙缺曰,“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 寒,疾雷破山飄風(fēng)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云氣, 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于己,而況利害 之端乎~”

譯文:嚙缺說:“你不知道利害關(guān)系,難道至人也不知 道利害關(guān)系嗎,”王倪說:“至人太神妙了~山澤燃燒 而不能使他感到熱,江河封凍而不能使他感到冷,疾 雷辟山、暴風(fēng)震海而不能使他感到驚恐。像這樣的至 人,乘著云氣,騎著日月,而遨游于四海之外,死生 都不能使他自己發(fā)生變化,何況利害這樣的小事呢~” 

19、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圣人不從事于務(wù),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 有謂無謂,而游乎塵垢之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 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若,”

譯文:瞿鵲子問長梧子說:“我聽孔夫子說過:'圣人 不去從事世欲的事情,不貪圖利益,不回避危害,不 喜歡追求世欲,不拘緣于道欲;沒有說話就等于說話 了,說了話就等于沒有說話,而邀游于世俗之外?!?夫子認(rèn)為這些都是輕率的言論,而我認(rèn)為這些正是可 以身體力行的妙道。你以為怎樣,”

20、長梧子曰:“是黃帝之所聽熒也,而丘也何足以知 之~且女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鸮炙。 

譯文:長梧子說:“這些話黃帝聽了也會感到疑惑不解, 而孔丘怎么會了解呢,而且你也太求之過急了,見到 雞蛋便想得到報曉的雄雞,見到彈丸就想吃到烤鵬鳥 肉。

21、予嘗為女妄言之, 女亦妄聽之。奚旁日月,挾宇 宙,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隸相尊。眾人役役,圣 人愚沌,參萬歲而一成純。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 譯文:我嘗試給你隨便說說,你也就隨便聽聽吧。何 不依傍著日月,挾持著宇宙,與日月宇宙萬物合為一 體,任憑是非雜亂不齊,把奴仆同樣看作是尊貴的人。 那些世俗的人們勞苦不休地追求知識,圣人則表現(xiàn)為 愚昧無知的樣子,渾同歷代變異而不為是非所亂。萬 物都是如此,而互相蘊含于齊一之中。

14/18頁

22、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麗之姬,

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

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與王同筐床,食芻 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 乎~

譯文:我怎么知道對活著高興而不迷惑呢,我怎么知 道對死亡感到厭惡而不像少年流浪在外不知回家的人 呢,麗戎國有個美女,是戎國在艾地戍守邊界人的女 兒。當(dāng)晉國開始得到她的時候,哭得淚水濕透了衣襟; 等她到了晉獻公的王宮里,和國王睡在一張方正而安 適的床上,同吃美味的牛羊豬狗肉時,才后悔當(dāng)初不 該哭泣。我怎能知道死了不后悔當(dāng)初不該貪生呢, 23、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

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后知

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 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與女,皆 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 萬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譯文:夢中開懷暢飲,醒了之后卻要痛哭流涕;夢中 痛哭流涕,醒了又去狩獵取樂。當(dāng)他正在夢中,不知 他是在做夢,睡夢中還占卜問他夢中之夢的吉兇,醒 了之后才知道是在做夢。只有特別清醒的人才知道人 生是一場大夢,而愚昧無知的人,自以為很清醒,表 現(xiàn)出明察一切的樣子,覺得他什么都知道。什么君主啊,什么臣子啊,太淺陋了~我看孔丘和你都在做夢,

我說你們在做夢,我也在做夢。這些言論可以把它稱

為怪異的言論,也許萬世之后會遇到一位大圣人能了

解這個道理,那也是旦暮相遇的偶然現(xiàn)象。

24、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

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

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暗。吾誰使正

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譯文:即使我與你進行辯論,你勝了我,我沒有勝你,你肯定對,我肯定錯嗎,我勝了你,你沒有勝我,我肯定對,你肯定錯嗎,是我們兩個人有一方是對的,有一方是錯的呢,還是我們雙方都對,或者都錯呢,我與你都不知道,別人本來就受到它的蒙蔽而暗淡不明。我們請誰來評判是非呢,假使請觀點和你的觀點相同的人來評判,他既然和你的觀點相同了,又怎樣評判呢,假使請觀點和我的觀點相同的人來評判,他既然和我的觀點相同了,又怎么能評判呢,假使請觀點和你我觀點都不同的人來怦判,他既然與我和你的觀點都不同,又怎么能評判呢,假使請觀點和你我都相同的人來評判,他既然與我和你的觀點都相同,又怎么能評判呢,那么,我和你和其他別人都不評定誰是誰非了,還等待誰來評判呢,

25、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

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

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曋啻?,若其不相待。和

16/18頁

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忘年忘義,振 于無竟,故寓諸無竟。

譯文:“什么叫做混同于自然來調(diào)和一切是非呢,”就 是說:“有是就有不是,有對就有不對。是的如果真的 是是的,那么,是的不同于不是的也就不須分辨了: 那些辯論的言詞化作聲音而相互對立,因為不能相互 評判,所以就像沒有對立一樣,混同于自然之分,順 應(yīng)著無窮的變化,從而享盡一生。對的果真是對的, 那么,對的不同于不對的也就不須分辨了。忘掉生死 歲月,忘掉是非仁義,就能暢游于無窮的境界,這樣 也就把自己寄托在不能窮盡的境域了。

26、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 何其無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 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 所以不然~”

譯文:影子的影子問影子說:“過去你行走,現(xiàn)在你又 停下;過去你坐著,現(xiàn)在你又站起來;為什么你不能 獨立的操持呢,”影子回答說:“我是有依賴條件才這 佯的呀~我所依賴的東西又有所依賴才這樣的呀~我 依賴蛇腹下的鱗皮和蟬的翅膀才這樣的嗎,我怎能知 道為什么會是這樣的~我怎能知道為什么不會是這樣 的~”

27、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

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

17/18頁

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 之謂物化。

譯文: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yōu)楹?,栩栩如生飛舞自 得的蝴蝶,自己為適合心意而感到愉快。竟然忘掉自 己是莊周了。傾刻間覺醒了,就驚喜的意識到自己仍 然是莊周。不知道是莊周在夢中變成了蝴蝶呢,還是 蝴蝶在夢中變?yōu)榍f周呢,莊周和蝴蝶畢竟是有區(qū)別 的。這種物我的變化就叫做物化。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