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臺柳 這首詩收在了《全唐詩》,歸于古風(fēng)類。也新開了詞牌名,就叫《章臺柳 | 寄柳氏》,所以也算是詞。這個從側(cè)面印證了詩詞同源,詞起源于唐的說法。 《章臺柳》的故事在詩外。全詩(詞)二十七個字,簡單直白,字面理解并沒有什么難處。但是我們?nèi)绻私膺@些前因后果,才能更好的體會到詩人當(dāng)時的心境和詩詞背后隱藏的深意。 韓翃(hong),年少便因為才情聞名遐邇,交友甚廣。天寶年間,風(fēng)華正茂,入京趕考,流寓京師,與李王孫交為莫逆。這個李公子呢,家財萬貫卻愛才重道,包了個有慧根的歌妓柳氏,不想朋友幾番交往,韓翃與柳氏一見鐘情,互相愛慕,估計讓李王孫齁得慌。李王孫便將家產(chǎn)和柳氏相贈,自己抽身去了華山修道。這種事情在今天聽起來不可思議,在重才重義重道重修的時代,還是時有發(fā)生的。章臺,是指繁華之地,后來引申指煙花之地,所以章臺柳用來代指歌妓柳氏,外人未必知,自己人卻心領(lǐng)神會。 754年,韓翃中了進(jìn)士,別柳氏回家省親后赴侯希夷節(jié)度使處任參軍。755年,安史之亂,長安城破。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章臺柳國色天姿,在兵荒馬亂時四處逃亡,為了躲避叛軍騷擾,削發(fā)為尼,藏身山野破寺,留著一絲等待情人來救自己脫離苦海的希望晨鐘暮鼓。 韓翃也算情種,一直對柳氏念念不忘,757年郭子儀收復(fù)長安,韓翃立刻派人進(jìn)京尋找柳氏。他準(zhǔn)備了一口袋子沙金,白色布袋子上就寫了這首《章臺柳》: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 柳姑娘啊,柳姑娘,你還好嗎?往日的情分還在嗎?這亂世三四年,想你即便是明眸皓齒依舊,身姿綽約依然,也是有主之人了吧? 這小子也真是,愛人生死未卜,卻在詩里面皮里陽秋,小肚雞腸,妄加猜疑。不過愛之深,妒之切,念之雜,算是情有可原吧。 如果當(dāng)時柳氏已經(jīng)另有高枝,估計這袋子沙金和這首詩就是分手贈言和分手費了吧??墒沁@樣實在太俗氣,幸虧女主不簡單。柳氏接了這封帶錢的信,淚流滿面,不知道是心酸感動的還是氣的,提筆就按照這首詩的格律回了一封《答韓翃》: 楊柳枝,芳菲節(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所以又可以說《章臺柳》是詞,因為至少當(dāng)時在這個詞牌名下就有了兩個同格律的作品了,韓翃屬于開創(chuàng),柳氏這首就是填詞了。 楊柳枝在菲芬的春天,生氣勃勃,老娘我還活得好好的?!翱珊弈昴曩泟e離,”霸陵折柳,是從漢朝開始的習(xí)俗了,大意是祝愿遠(yuǎn)離的人記得故鄉(xiāng)的美好,并希望你像柳樹一樣到哪兒都能存活。千百年來,古人一般選在春季出行,這樣才能在冬季蟄伏。所以無辜的柳樹就總是這樣被折損了。 “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美好的青春同美好的春光一同虛度,無法可找回來了。往日依依的章臺柳隨著秋天的到來,已不再是顏色青青了。你這個時候忽然送了錢和信來,是什么意思?如今秋意濃濃,縱然郎君來了,當(dāng)看到這種情況,也是不堪攀折的了。 這柳氏,還真是個妙人。把韓翃感動得稀里嘩啦,恨不得立刻去迎娶她。但是為官之人,特別是在那個時代,還真不是說走就能走的。等到上司侯希夷入京任左仆射,韓翃再去尋柳氏。估計是京都已經(jīng)安全,柳氏這個美女藏身寺廟的消息傳了出去,平叛有功的蕃將沙叱利就直接把柳氏搶走了,韓翃與柳氏再次錯過了。 不過最終兩人還是在一起了,這段風(fēng)流公案甚至驚動了唐肅宗。 年輕俠客縱情飛馬,章臺舊愛豪放逃府,頂頭上司舍命護(hù)犢,重兵蕃將暴跳尋事,清明天子成全美事。后面故事還挺長,但和《章臺柳》這首詩詞沒什么關(guān)系了。 安史之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