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讀古書,很早就知道“章臺柳”的故事。這是一個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據(jù)唐代許堯佐傳奇小說《柳氏傳》載,話說韓翃是著名的大歷十才子之一,而早在天寶年間,他還只是一個懷才不遇貧困潦倒的窮書生。流寓京師,尚未婚配,橐囊已空,衣食莫給。他遇到長安城中一個豪富李生,散財結(jié)客,置驛邀賓,兩人萍水相逢,卻相交甚契。李生頗慕韓翃才名,把一姓柳的歌妓贈給他。才子佳人,如魚得水,無比恩愛。第二年,韓翃考中進士后,柳氏勸他回老家報喜探親。誰知韓翃離開后,安史之亂烽煙四起,兩人被迫分離。韓翃投效軍營任職,進入平盧節(jié)度使侯希逸麾下作了一名書記。柳氏為了躲避戰(zhàn)亂,剪去頭發(fā)隱藏形貌,寄居于長安法靈寺。數(shù)年之間,二人以詩書贈答,表達相思之苦。韓翃曾寄柳氏詞一首:“章臺柳,章臺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yīng)攀折他人手?!彼麚牧显陔x亂中已不再等他,而柳氏也是百感交集,復書答詩曰:“楊柳枝,芳菲節(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韓翃收到音訊后,歸心似箭,但是亂世烽煙,天下未定,只能繼續(xù)等待歸期。直到安史之亂平定,兩京收復,韓翊才有機會派人暗地里去尋找柳氏。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一直打到公元763年,這場巨大的浩劫歷時整整八年。他們二人分別的時間,不會少于八年。半壁江山都成焦土,大唐盛世一去難尋。生在亂世,命如草芥,男兒尚難自保,更不要說弱質(zhì)女流,更何況是美麗佳人。等到韓翃終于回到長安,柳氏已落入了回紇將領(lǐng)沙吒利之手,柳氏躲過了安史之亂,還是沒有躲過戰(zhàn)后被人劫掠的命運。誰知峰回路轉(zhuǎn),韓翃的一個好友、侯希逸麾下將領(lǐng)許俊拔刀相助,突入沙吒利府,將柳氏接回。韓柳二人,恍如隔世,相對淚流。韓翊的上司、主帥侯希逸上奏參了沙吒利一本,代宗皇帝準奏御批令歸還柳氏,韓柳終于破鏡重圓。經(jīng)過多少風波、劫難與磨礪,這一對有情人才終成眷屬。韓翊后來因作一首《寒食》詩,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晉升不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 章臺是漢代長安的一條繁華街道名,這里借指長安。“章臺柳”即暗喻長安柳氏。這個故事之所美好,不僅僅因為韓翃和柳氏的亂世情緣不離不棄,更有灑脫豪放的李生的成人之美,有急公好義的許俊的拔刀相助,有大將軍侯希逸的鼎力相助,有大唐皇帝的明斷是非、定分止爭。這中間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差錯,這一段亂世烽煙亂世情,都不可能有這樣圓滿的結(jié)局。 尤其是柳氏,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被番將沙吒利劫去,蒲柳之質(zhì),遭逢大災(zāi),想來早已認命。從她隱居佛寺回復韓翊的詩中,就可以看出,柳氏答詞自比為“楊柳枝”,嵌一“柳”字,既雙關(guān)姓氏又與韓詞稱“章臺柳”之暗語相應(yīng),靈犀相通。“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山河破碎,亂世輾轉(zhuǎn),韶華坐逝,姿容憔悴,容顏難復盛年時,早已不是昔日的青青柳色了,縱郎君不棄,欲續(xù)前好,也深感自卑自愧,豈堪郎君再來攀折?這首詩寫得深沉凝重而又含蓄不盡,字里行間,盡是悲酸難言之隱,自慚形穢之情,將其不幸身世,靈肉創(chuàng)傷,和盤托出。多么悲傷多么凄切,做為女子又是多么的被動。不過,好在柳氏遇到的是韓翃,即使多年不見,韓翃也未曾忘卻舊時情。及至兩人在長安城的街頭,在人潮擾攘中戲劇性重逢,卻是一個車里一個車外,兩人都認出來,但同行有人,咫尺天涯,難訴衷曲,柳氏只好約韓翃第二天早上到通政里門來,兩人再見一面。韓翊如期前往,卻沒想到柳氏是要跟他訣別的。柳氏贈韓翃玉盒香膏,相約永訣。柳氏為什么要涉險再求一見?多年來情根深種、無法放下,想到沙吒利是有兵有將的軍官,而韓翃一介儒生,無法相爭只有認命,所以也想撫慰韓翃,但愿韓郎別選高門,再圖后事,勿再以她為念。想來柳氏已經(jīng)放棄了,沒有想到,度盡劫波塵緣在,她與韓翃之間竟還能峰回路轉(zhuǎn),僥幸地,在多方合力之下,成就一段傾城之戀。世界終究成全了這一對戀人。 韓翃與柳氏重會之處,就在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學校園內(nèi)。從考古實測得知,今天西安交通大學校園(包括交大一村、附中以及化工學院一帶,也包括皇甫莊和南北沙坡村在內(nèi))正居唐代常樂、道政二坊之地。道政坊里門應(yīng)該就在交大東南門進來,交大康橋苑食堂附近。每次在交大校內(nèi)看到依依垂柳,宛如一位小家碧玉,那垂下的萬條綠絲絳,仿佛秀發(fā)低垂一般,風過處,柳枝飄搖、柔軟細長,裊裊婷婷如女子曼妙起舞,我就會想起韓柳這一段亂世情。 柳與留諧音,古人有折柳相送的習俗,柳成為見證離別與團聚的象征。當年交大舊址——道政坊里門,曾是韓柳二人的傷心地,他們在此灑淚永決。輕袖搖搖,香車轔轔,情斷意迷,去如驚鹿。如今你來到這里,桃紅柳綠的校園內(nèi),年年春風梳過柳枝,柳色青青如昔,柳枝似手,牽著人衣如挽留。曾有美人此處別,卻有傳奇到今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