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必先扶陽。 我認識的中醫(yī)學者之中有一位傳奇人物,他有一條重要理論:能讓身體自己調(diào)節(jié)的問題就絕不用藥。那時,我還在他身邊跟著實習,曾遇到一位母親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看病。 那個孩子瘦瘦弱弱的,臉色發(fā)黃,人無生氣。母親就說:“我們孩子沒有別的問題,可就是缺乏食欲,消化一般,所以體質(zhì)很不好,動不動就感冒。為了幫他調(diào)養(yǎng)身體,不知看了多少醫(yī)生,驗血、驗尿等各種檢查做了很多,但什么都查不出來,我們?nèi)胰硕紴榇藷o能為力了。有人建議我們看中醫(yī),還向我們提到了您,我們就來了。” 我這位老師什么也沒說,給孩子號過脈之后又自己動手為孩子做了個身體檢查,然后就開始給孩子捏脊。一邊捏還一邊對那位母親說:“你的孩子確實沒什么疾病,只是陽氣不足導致的體質(zhì)不佳,捏脊讓督脈暢通,是改善這一點的一個簡單又好用的小辦法。我的捏法你要看著,以后你可以自己在家進行,每天早、晚各給孩子捏一次,也不用跑這么遠的路到這里來找我了?!?/p> 那位母親一臉的狐疑,我可以猜出她心里不買賬。 但事實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她帶著孩子又來了,孩子的面色明顯紅潤了很多。那位母親還說孩子的胃口也好了不少,這次過來是特意感謝老師的。 這件事令我記憶深刻,我由此認識到了督脈的功效之強大,也剛好告訴大家,督脈是改變體質(zhì)的一大法寶。很多現(xiàn)代人因為姿勢不良、脊背不直,所以體內(nèi)氣血不暢而易出現(xiàn)多種不適。 捏脊,就是打通背部督脈這一經(jīng)道。通過捏脊,人體陽氣得以宣發(fā),從而打開了人體元氣的通道,體質(zhì)自然就增強了。我們經(jīng)常被要求挺胸抬頭,其潛在的含義就是讓人的元氣從頭到腳得到貫通,如此底氣才能足,身體的陽氣也才能自由循行。 陽氣對人有多重要? 《黃帝內(nèi)經(jīng)》有句話是這么說的:“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strong> 就是說陽氣像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陽氣充足的人,生命力旺盛,往往更長壽;陽氣不足的人,健康就容易打折扣。 這話確實不假,陽氣不足,會使血液減少再生;陽氣不足,血管會逐漸硬化;陽氣不足,還會導致宮寒不孕……可以說陽氣就等同于身體正常運行的保障。 要想扶陽,督脈是我們繞不過去的重要經(jīng)脈。 督脈,是人體“陽脈之?!?,它聚集著人體所有的陽脈,想要給身體取暖,從它下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說:“頸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曰風府?!彼远矫}是于頸中央開始的,由頸入喉嚨至咽部,然后到達鼻孔,再從上額至頭頂?shù)陌贂ǎ滦械筋^頂中間的風府穴,沿著脊柱從背后進入骶部的長強穴,形成了一條背陽而居的督脈循行之道。全脈共計28個穴位,與任脈相接,是人體健康的關鍵所在。 說回捏脊(督脈),它對任何人都適用,從老年人到出生不久的小嬰兒,有效的捏脊都有助于人體氣血調(diào)和,就算是因為氣血不通形成的瘀積和疾病,也能通過捏脊得到治療與改善。捏脊雖然沒什么大的學問,可是手法上有講究。 比如嬰兒皮膚嫩,捏的時候就要輕柔,避免因用力過大或指甲過長劃傷寶寶皮膚;同時,給嬰幼兒捏脊的時間和次數(shù)可以少一點兒,大人則可以相對多一些。 此外,捏的時候一定要從尾椎骨的部分開始,一直捏到頸部的發(fā)際處,一般以捏三提一法,即捏三次提一次為宜,小朋友相對可改為捏五提一法。如果捏后脊柱兩側(cè)紅得嚴重,就說明體內(nèi)有問題,應該勤加捏脊。 督脈不通有問題,不只會引起體質(zhì)上的虛弱,還可能出現(xiàn)脊柱強直、角弓反張及頭重、脖子發(fā)硬、眩暈等問題。 《靈樞》提到:“此(督脈)生病,從少腹上沖心而痛,不得前后,為沖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遺溺、嗌干?!?/p> 這話意思是說督脈出了問題,不但會背不好,還會引起女子不孕、遺尿等大毛病??梢?,作為陽脈之海,督脈的功能與作用的重要。 人體養(yǎng)生重在扶陽,我們對督脈做好了養(yǎng)護,全身的陽氣才能充分散發(fā)。日常生活中用捏、敲、打的手法將督脈理順打通,不僅是直接對背部、頭部、脖子等問題進行了治療,也是對良好身體體質(zhì)的改善與養(yǎng)護,這樣才真正達到了標本兼治的養(yǎng)生效果。 |
|
來自: 半夢書齋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