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大家無論做什么,都喜歡尋找個訣竅。就連孔子,也未能免俗,也曾大談特談過成為當時的一流精英——也就是做官的訣竅。 其實這個話題,并不是孔子主動談起的,而是他的弟子子張請教他,于是他就講了一些訣竅。但是,遺憾的是,雖然《論語》流行了幾千年,孔子的話也有很多非常流行,甚至被奉為金科玉律。但這段談如何成為一流精英的話,卻鮮少人提起,真的是非常遺憾。 在《論語》中,這段還是這樣說的: 子張學(xué)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一段是孔子教導(dǎo)他的弟子做官的訣竅。其實也是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人做事的訣竅。 子張姓顓孫,名師,字子張,孔子的學(xué)生。,“學(xué)干祿”的干,是求的意思;祿,是祿位,也就是從事政治得到祿位,子張想學(xué)如何從事政治。以下是孔子教子張求祿之道: 1、謹言慎行,則少過失 孔子說,“多聞闕疑”。多聞就是博學(xué)。但學(xué)無止境,即便博學(xué),仍有不完全了解的事情,這就叫疑,有疑惑。有疑惑,就要先存著,不要急于妄下斷論。 “慎言其余,則寡尤”,尤,過的意思。其余不疑,但要慎言,這樣就會少出過錯。 在多聞博學(xué)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遇到有疑惑的事情,此時,我們就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道的不夠清楚和深入的事情,存疑。 即便是沒有疑惑的部分,還要慎言,說話要恰到好處。千萬不要對自己所知的,故意炫耀,多說話。話多,難免就就變成強不知以為知了。而且,話一多,就難免有失,而慎言,可以少過失。 這就是“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的意思。 2、深思熟路,則少后悔 “多見闕殆”,多見就是見得多的意思。見多了,就會對所見事情,容易發(fā)現(xiàn)不妥之處,產(chǎn)生疑惑。殆是危的意思,危而不安,心不安,心不安,心不安就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就別做。 對于沒有信心的事情,還有疑點的事情,自然要慎言,慎行。一直到疑惑都解決了,疑慮都沒有了,我們才能安心去行,這就是“多見闕殆”。 “慎行其余,則寡悔”,所謂“其余”,就是指,對沒有疑惑的,我們心能安的這部分,也要慎行,謹慎地去做,不能夠驕慢,不能夠放逸隨便。行是以中道而行,恰到好處,無過無不及,這叫慎行。 對于自己有疑慮,心不安的事,我們不去行,不去做;對于沒有疑惑的,安心能做的事情,我們還要謹慎地去做,這樣就寡悔,很少有后悔的事情。 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寡是少,言語少過失,行事少后悔,沒有什么做錯的事,就沒有后悔,祿位即在其中了,也就是說,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辦政事了。 “祿在其中”,“在其中”是什么意思?不求而自至。祿位,就是官位、富貴,要不要有心去求?孔子說,不需要,它們會不求而自至。 注意,這句話是孔子對子張說的,肯定是針對子張的毛病特別開的藥方,話中自然有所指。指的是什么?估計子張的毛病,大概跟大多數(shù)想追求做官的人一樣,有點急功近利,想快點得到到功名富貴,也就是祿位。 因此,孔子特別強調(diào),你自己好好修身,你能慎言行,你還怕沒有祿位?這是幫助他改正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毛病。這不僅是子張的毛病,其實也是大多數(shù)追求政途的人的通病。 實際上,孔子在這里強調(diào)的是,一個從事行政管理,走政途,求做官的人,他首先追求的,不應(yīng)該是做官,而是道德。道德靠什么體現(xiàn)?語言、行動,做事的責任心和嚴謹用心。道德沒問題,再能用心做事,“祿在其中矣”,你自然就是個好官,政治上自然就成功了。 這其實很有點想我們老百姓常說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啊,為國,為家,為老百姓做好了事情,前程還用得上憂慮和拼命追求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