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長期消化不良,會造成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影響生長發(fā)育。 特別是3 歲以內的小兒,這一階段正是大腦發(fā)育最旺盛的時期,是決定智商高低的關鍵時期,若消化功能未能及時得到改善,影響營養(yǎng)素的吸收,勢必影響大腦發(fā)育而遺憾終身。 1、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輕精神壓力,適當體育鍛煉,合理飲食結構,不偏食挑食。 2、 藥物輔助治療 主要是對癥處理,抑制胃酸分泌藥,一般用于以上腹痛為主要癥狀的患兒;促胃腸動力藥,一般適用于上腹脹、早飽、噯氣為主要癥狀的患兒;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一般明確診斷后三聯治療;也可用黏膜保護劑。 3、定時定量,少吃零食 如果給孩子太多的零食,一會兒吃糖,一會兒吃餅干,胃里沒有排空,到正常吃飯的時間,孩子就會沒有饑餓的感覺。家長可以通過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特定餐具和話語來讓孩子意識到要吃飯了。 4、專心吃飯,培養(yǎng)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許多孩子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者邊玩玩具,其實這對孩子的飲食是不利的。吃飯需要專心,父母必須讓孩子養(yǎng)成專心吃飯的習慣。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飯,父母就要培養(yǎng)孩子吃飯的興趣。在吃飯時可讓幼兒自己參與,捧飯碗、拿小勺,挑選自己愛吃的食物,這樣孩子既學會了吃飯,又培養(yǎng)了對吃飯的興趣。 5、營造愉快吃飯氛圍 建議父母一方面要營造愉快的吃飯氛圍,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吃飯,盡量不要在飯桌上斥責孩子,影響孩子就餐的情緒。 6、不強迫吃飯 如果孩子不愿意吃或不想吃,不要勉強他。就讓他餓一餓,這并不是什么壞事。 7、正確引導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 要改善消化不良,糾正飲食行為是根本。吃飯是一種飲食行為,家長需要在孩子飲食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示范和引導,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