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做過的加重濕氣的事情! 在不懂中醫(yī)或是沒學中醫(yī)前,你都走過哪些加重身體濕氣的坑? 我先來說說我的,回想起來,這真的是一部血淚史和智商稅。 以前堅信要喝八杯水,在圖書館放下書包就去打水,兩個小時打一次水。 結(jié)果就是不喝水時嘴巴里也滿是稀釋的口水,睡覺流口水,說話也噴,捂臉。還有每個春夏,手指都長小水泡; 以前堅信要每天早晨空腹一個水果,自從每天堅持吃各種水果,我就再也不長口腔潰瘍了。我還安利給學妹,叫她多吃水果,就不會上火了。 殊不知,是身體徹底寒濕了,便便經(jīng)常不成形,小腹是涼的,我還很得意。 以前堅信要多吃肉,身體會更健康,便早晨牛肉面,中午雞腿,晚上肉夾饃。結(jié)果是舌頭水滑厚膩更甚,痰更多了。 以前不愛運動,除了在路上的時間,就是坐著用腦或是躺著用眼。結(jié)果就是,眼睛總是腫腫的,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不靈活。 怎么樣,看完我踩過的坑,你是不是也經(jīng)歷過或正在經(jīng)歷?若你跟我一樣一天8杯水、多思多慮,飲食不忌寒涼,久坐少動,那你有90%的可能是濕重體質(zhì)。 回想下,你是不是也有和我一樣有下面這些濕氣困擾: 舌頭胖大有齒痕、水滑、口水多,說話噴口水、睡覺流口水(濕氣溢出); 上午眼皮腫、臉腫,下午小腿腫、腳腫(肥人多濕); 肢體困重,走路覺得腿上綁了沙袋(濕在體表); 蹲下一會兒站起來,暈眩眼花到以為世界崩塌(因于濕,首如裹); 皮膚瘙癢,容易發(fā)濕疹; 喝水不解渴,甚至越喝越渴,或是口渴不想喝水(體內(nèi)水液循環(huán)異常); 濕氣重時,臉上的班會加深; 濕氣體質(zhì)廣泛存在,中醫(yī)常說「濕氣不除百病生」,于我而言,濕氣還沒有造成太嚴重的疾病。但是這些不適總分散我的注意力,讓我在和人交往的時不夠自信自如,出門帶少了紙和水都沒有安全感。 好在,我最后及時止損,從眾多調(diào)理方法中一眼相中中醫(yī),便開始了我的內(nèi)調(diào)祛濕之路。 現(xiàn)在,我身輕如燕,身材勻稱不浮腫,說話不噴口水,臉不油腿不干,蹲久點站起來也不頭暈,出門不帶紙和水也很好(以前出門要帶2、3包紙才行),和人交往更加自信。 跟你分享我的祛濕心得: 1、不早起空腹喝大杯水(任何水),實在渴,3小口溫水即止,不渴不飲,不喝冷飲; 2、少吃或不吃寒涼水果、冰淇淋,這兩年來,吃的西瓜拼起來不到一個,其它更少; 3、堅持運動,打太極拳、站樁; 4、每當喝水不解渴時,抓上一副苓桂術(shù)甘湯煮了喝; 5、隔段時間用上一周的艾葉拔濕足貼。 前兩項旨在保護脾胃的溫度,同時不給身體額外注水。濕由脾胃生,祛濕要護脾胃。 太極拳和站樁不僅能祛表濕,還能祛除臟腑的濕氣。我在健身房折騰20分鐘出的汗還沒有站樁7分鐘出的多。 另外,我選苓桂術(shù)甘湯,是因為我之前有中焦水濕,胸滿短氣的癥狀。 推薦給大家的是四神湯(茯苓、淮山、蓮子、薏苡仁),若你偏寒濕,把薏苡仁換成白術(shù),如果偏濕熱,增加薏苡仁。 有時間又有心情時,我會給自己煮個四神湯來喝。忙起來,就幾乎不開火了。而且,不小心煮多,我一個人喝不完,尷尬又浪費。所以,我改貼艾葉足貼了。 涌泉穴是祛濕的最佳位置 這足貼有趣的很,我用它貼過手上臂、胃部、腹部、大腿、小腿、足底。你們猜是什么情況? 只有腳底能拔出水來,其它地方都很干爽。古人誠不欺我:濕性趨下。足底涌泉穴位置最低的穴位,是祛濕的最佳位置。 同時,涌泉穴是腎經(jīng)的第一穴,是治療失眠、眩暈、神經(jīng)衰弱、倦怠感等癥的重要選穴。 腳也被稱為我們?nèi)梭w的「第二心臟」。足底的經(jīng)脈很多,皮膚層比較薄,可以吸收一部分藥效進入穴位,進入經(jīng)絡(luò)游走全身。 也有會有部分油脂從腳底滲出,從人體帶走不必要的水分、淋巴液、廢油后變成渾濁液體,就會形成我們看到的濁物水氣。 我有次連續(xù)用了大概十天左右,舌頭有變小,痰少了,皮膚好了,身體輕盈了些,夢少了,起床后明顯感到更有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