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8月開始,北京一中院對民間借貸案件實行集中審理,通過審判實踐中的積累,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裁判模式。在全面調取分析2011年-2018年間審理的全部2997件一二審民間借貸案件的基礎上,北京一中院形成《民間借貸案件審判白皮書(2011-2018)》,對8年來民間借貸案件審理的顯著特點、審理難點和司法應對機制進行了詳盡、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和梳理,并針對訴訟中的常見多發(fā)問題,為公眾提供實用有效的風險防范提示與建議。 1、民間借貸成為民商事審判第一大案由 民間借貸總收案數量8年間增長超過10倍,成為名副其實的民商事審判第一大案由。 2、民間資本市場活躍,涉案標的大幅攀升 2018年民間貸款涉案總金額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個案涉案金額差距明顯,從幾千元到上億元不等。 3、發(fā)展經營性借貸占主流 發(fā)展經營性借貸增多,與當前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資金端民間資本日益充裕,理財需求高漲息息相關。 4、涉企業(yè)借貸數量倍增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監(jiān)管政策的適當放松,對于臨時性資金拆借予以有條件認可,金融秩序維護與市場活力釋放得到有效平衡,各方利益實現妥善保護。 5、民間融資成本顯著攀升 明確利息約定的案件總體呈大幅上升趨勢,有償借貸案件平均利率增幅明顯。民間借貸的高額利率,是借款主體自身信用以及抗風險能力弱的市場化體現。 6、技術進步帶來款項交付方式變化 轉賬匯款占比上升,電子轉賬達到八成。技術進步給傳統(tǒng)款項交付方式帶來改變,借款金額不斷增加,當事人證據意識不斷增強。 7、涉夫妻共債案件先增后減,法律指引起作用 司法解釋對于涉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標準進一步明晰,當事人對是否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的預期進一步加強,相關案件數量回落明顯。 8、涉刑案件頻發(fā),非誠信訴訟行為亟待規(guī)制 民間借貸糾紛中涉嫌刑事犯罪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當事人虛假陳述、證人說謊、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等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非誠信訴訟行為多發(fā)。 9、網絡借貸案件涌現,信息時代特色明顯 網絡借貸案件帶來信息技術下當事人身份確認,電子證據固定、采集、審查等新問題。 10、二審調解撤訴率下降,糾紛化解難度增大 基層法院糾紛化解功能充分發(fā)揮,消解過濾掉大量簡易案件。民間借貸市場借款金額高、借貸主體復雜多樣、以盈利為目的的商行為特征突出,加大了糾紛化解難度。 數據來自:北京一中院民間借貸案件審判白皮書 北京一中院民間借貸案件審判白皮書 供稿:北京一中院 編輯:馬相桐 汪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