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汕頭:10天吃完70店,我們才敢掏出這份深度指南

 豬豬私房菜 2019-05-20

如果要為汕頭食物拍一部紀錄片,想象中第一個鏡頭應當這樣開始:

米皮蒸得透薄勻凈,餡料一裹,醬油一淋,腸粉就在一團霧氣中光輝亮相。

大鐵鍋里豬油燒得滾燙,水嫩嫩小生蠔和著番薯粉漿淋入,濺起漫天噼啪爆響。


菜場門口,各色粿品正在進行盛大展覽:灰綠的是鼠曲粿,粉嫩的是紅桃粿,無米粿碧瑩瑩透出韭葉,甜粿亮閃閃掛著糖汁……

外人眼里的潮汕美食,常以牛肉火鍋和鹵鵝作為代名詞。但——來汕頭吃一趟,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食物自成一種奇幻的體系。

“魚飯”不是飯,“糖蔥”不是蔥,“茶米”也不是米;野菜被揉入祭神的粿品,鮮肉被捶打為馴服的膠泥……

潮汕人對飲食具有古典的審美,以世代相傳的智慧和耐心,把草根食材料理得精細又大氣。

不信?那我們先從最平凡的食材——米——說起。

1 | 米的100種做法

潮汕可能是全國祭祀文化最盛的地區(qū),對于什么節(jié)日祭拜什么神靈,有著錯綜復雜的規(guī)矩。

祭祀越隆重,供品越需要豐盛而精美。嶺南盛產稻米,各種用米做成的“粿”(guǒ)于是應運而生。

圖片來自包包

不過,民間有句俗語:“拜老爺,先問過牙頭爺?!奔@品是人神共賞的食物,“好吃”當然也是重要標準!

春天,最常見的是鼠曲粿/鼠殼粿。傳統(tǒng)做法是用田間采來的鼠麴草,剁碎了與糯米粉一起制成皮,包入餡,吃得出野生生的草香。

逢年過節(jié),還得有紅桃粿/紅殼桃?!凹t英米”染料的嬌艷色調增添喜慶,粿印壓出綿延的古樸回紋。

餡料咸甜都有,我最喜歡咸口的花生香菇糯米飯,塞得滿滿當當!

粿也不一定要有餡。過年吃的甜粿,近似年糕,加了足量糖漿,蒸到糯軟綿實。

要是切片煎至表面鍍上焦糖脆皮,口感堪稱華麗!

還可以試試裹蛋液來煎,更香。

清明節(jié)常吃的樸籽粿,要用樸籽樹嫩葉搗爛成汁,加入粘米粉、糖、水和酵母調成漿,上鍋蒸得蓬松嫩綠,咬下去是春天的香氣。

樸籽粿發(fā)酵到位,蒸起來才會綻出裂紋,潮汕人謂之“笑”。會“笑”的樸籽粿,才能拿去祭神。

還有無數(shù)種你想象不到的形態(tài):秀氣的石榴花粿、素雅的白飯粿、糯糯的芋頭粿、胖乎乎的酵粿……逢年過節(jié),它們就會在供桌上整齊列隊,穿花戴柳,打扮得格外端莊:

游客在汕頭吃粿品,都去飄香小食店或福合溝粿品店打卡。但當?shù)厝苏J可的粿品,若不是自家現(xiàn)做,大多也來自菜市場熟悉的攤頭。

龍北菜場門口@老潮興是知名老店。店里賣的粿大多可以幫忙加熱,游客也可以買來嘗鮮。

也不是所有粿都用來拜神,還有些承擔了日常小吃的功用。

譬如無米粿,因為用番薯粉制成,不含米而得名。半透明粿皮里包入油綠韭菜,色調非常動人。

@姚氏無米粿,多年老店現(xiàn)點現(xiàn)煎,缺點是容易煎得過分硬脆。

猛火重油煎一煎,裹上酥脆外殼,再蘸點咸辣醬,勾出熱騰騰的韭菜香!

來自潮陽的鱟(hòu)粿,傳統(tǒng)上據(jù)說是用鱟血與米漿混合做成,如今鱟成了保護動物,鱟粿的原料也就換成了肉末、香菇、蝦、鵪鶉蛋等餡料。


整個浸到油里小火慢炸,剪幾刀端上桌,慷慨淋一圈沙茶醬,口感像果凍般細滑軟彈,肉末蝦仁咸香滾燙!

@李記潮陽鱟粿;還有一家得味老牌鱟粿,會把外皮炸得焦脆,又是不同風味。

水粿是一樣神奇小吃:米漿蒸成小碗狀,撒一把爆香過的菜脯粒(蘿卜干)。汕頭人還喜歡澆上一層柔潤糖漿,襯出菜脯的咸香爽脆,很有創(chuàng)意。

@東海酒家的出品,賣相精細,咸甜把握得好;想吃平民版,可以去共和老洪。

米在潮汕實在太過重要,只做成粿品哪里夠吃?潮汕人于是推而廣之,把米漿蒸成片、鏟成卷、切成條、劃成塊……蒸煮煎炒,又是一個粿的王國!

粿條跟河粉不一樣——這是潮汕人的堅持。

河粉在大米之外,一般要加其它淀粉,做得勻薄微透有彈性。粿條的米漿比例高,韌性就沒那么強,質地厚實又瑩潤。

臥進清湯里,再配幾片燙到剛剛好的牛肉/豬肉,一把爽脆生菜,就是一碗滾熱清鮮的粿條湯

@英華粿條面店,湯底肉質都不錯,很多本地人愛吃。

炒粿條,經典搭配則是牛肉、芥蘭和沙茶醬。干炒焦香有鑊氣,濕炒則勾上濃稠芡汁,每一絲縫隙都被溫柔填滿。

濕炒粿條@阿強腸粉牛肉粿

粿汁不是果汁,是一碗密集的碳水+蛋白質炸彈:米湯打底,浸入粿角/粿條,貪心點一堆鹵蛋鹵肉鹵腸,最后淋下一勺老鹵,整碗粿汁都在發(fā)光。

@鎮(zhèn)平粿汁店,用了口感軟綿的粿條;長平路老姿娘粿汁也用粿條,鹵水口味更重。

傳統(tǒng)潮州粿汁,會用烙過的粿角,咬起來很有質感;但汕頭當?shù)爻S眉@條,和米湯纏綿交融,也有別樣韻味。

@老牌傳統(tǒng)粿汁,粿角爽滑有嚼勁,好吃!

米漿凝成細潤香糯的菱形小塊,油煎出焦脆邊緣,再加雞蛋、芥蘭、番茄等熱烈拌炒,就是炒糕粿。

點睛之筆在于伴碟的白糖,一定要試試蘸著吃,甜咸交戰(zhàn),會激發(fā)出有趣的鮮!

@池姨炒粿

腸粉到了汕頭,分化出兩大派系。一派以網(wǎng)紅店小吳腸粉為代表,皮薄到透光:

但很多汕頭人更喜歡金華、金韓這樣懷舊的純米漿腸粉,皮比較厚糯,米香卻純粹。

@金華腸粉

菜脯粒和醬油提供咸香,肉末豆芽生菜塞得滿滿。高光時刻是從中翻出幾粒鮮甜水生(小生蠔),哎呀還會爆汁!

2 | “因材施教”的鮮

潮汕人對食材的“鮮”,有一種優(yōu)雅的理解。


白灼響螺@東海酒家

昂貴海鮮也好,平價豬肉也罷,都擁有各自的性格。料理需要講究,味道卻不必繁復,潮汕廚子都是耐心的老師,不厭其煩,只為調教出食材的天生鮮美。

牛肉火鍋,自然是最著名的教科書。

剛宰好的牛肉還帶著溫度,廚師刀快如風,十幾種部位分得清清楚楚,從窗口流水般遞出……


牛肉不是切得越薄越好,要根據(jù)部位來劃分。我們寫過牛肉火鍋的詳細科普,戳藍字看!

吃過牛肉火鍋,你才會意識到,普通黃牛肉居然能變幻出這么多口味:脖仁爽口,吊龍細膩,匙仁筋肉結實,五花趾脆彈有質感,胸口朥看似肥膩,一嚼就化開滿口牛油香。


@杏花吳記牛肉火鍋,價格稍高,但在市區(qū)內水準不錯。

湯底不過是牛骨湯甚至清水,蘸料不過是沙茶醬,但新鮮食材配上精細刀工,就是好吃到讓人服氣!

@創(chuàng)弟牛肉丸

@蔡社牛肉城,不少本地人去吃,但地方偏遠打車不便,值不值得專程去一趟要看你行程。

也不是只有牛肉火鍋能這么吃,講究的潮汕人,連一碗牛肉粿條湯也要分好部位,燙到色澤粉嫩。

@老鬍牛肉粿,用一頭牛里量很少的花趾部位來配粿條,肉質鮮爽,但價格偏貴。

新鮮豬肉也值得擁有同等待遇!


酥肉、嫩肉、板筋、豬腳筋、腎籽(豬腰)分門別類,切法和焯燙時長都有講究。酥、脆、糯、韌等種種口感匯聚于一碗,一大早就吃得渾身暖洋洋。

@父子粿條面,環(huán)境破舊,卻把豬肉做出了匠心

還有一種極具想象力的調味方法:在豬肉豬雜湯里,加入鮮檸檬和金不換(羅勒)——清爽鮮甜不搶戲,還隱約帶一點東南亞風味。

這種搭配由汕頭一家小店@佳武干面發(fā)明,一度非常風靡

就連豬血豬肝這種邊角料,也能煮成好喝的湯!

新鮮豬血細膩又扎實,下一把翠油油的西洋菜、益母草或是真珠花菜,猛火滾沸,湯水喝起來帶著清爽植物香。

@食店鋪大鼎豬血湯,另外一家海記豬血湯也很不錯。

處理海鮮的思路也很簡潔。剛捕上來的魚兒活蹦亂跳,浸入鹽水里煮熟晾涼,就是魚飯

魚飯跟大米可沒有關系,常見說法是從前漁民出?!耙贼~當飯”,因而得名

做得好的魚飯,應當形態(tài)挺拔,鱗光閃亮,仿佛被施過魔法,留住了鮮活模樣。蘸點普寧豆醬,配上熱燙白粥,咸鮮就在碗中緩緩彌散。

還有一種生腌做法,稱得上性格激烈。

活蟹處理干凈,用姜蒜、辣椒、醬油、酒等等調成腌汁浸泡。大刀斬塊,蟹肉細潤晶瑩,蟹膏凝作橙紅的流心!

血蚶的模樣,往往會把外地人嚇跑。這種小貝殼天生帶血色,燙到半熟開殼就拿去腌。蚶肉嫩而脆,舌尖輕輕一壓就爆出汁水。

吃海鮮不一定要在市區(qū),去達濠或者媽嶼島,都能找到平價好吃的大排檔。

至于飽滿鮮甜的小生蠔,有個熱熱鬧鬧的做法——蠔烙。一大捧蠔珠調和番薯粉漿,鍋中加熱豬油,粉漿倒入,立即炸出歡騰聲響。

還要淋一層鴨蛋液,把邊緣煎到金黃!

邊緣酥脆,咬開來蠔珠又嫩又鮮,蘸點魚露,疊加出豐富咸香,燙到舌頭也不舍得放。

@老昌蠔烙

說到蠔烙,不得不提一下豬油。潮汕人稱豬油為“朥”,許多人家常備“蒜頭朥”、“蔥珠朥”,用蒜頭或青蔥切碎,以豬油炸香制成。粿條、腸粉、粥湯甚至甜品里加一勺,都能激發(fā)出奇妙香氣。

干面也是一道神仙小吃。手工面條打得爽滑彈牙,大手筆淋上豬油和蔥花,再用店家自己調的醬油拌一拌,香到窒息!

別去游客店愛西干面了,本地人都去黨校路@大坪埔合興手工干面,噴香不膩。

豬油愛好者們記得去鷗汀嘗嘗朥粕粥。糯米煮成香粘粥底,豬油渣滿滿鋪上一層,不炸得過干,還帶著些肉感豐腴。配點紅艷辣椒油,吃得額頭冒汗。

@亞岳朥粕粥,“朥粕”即豬油渣。

3 | 古典純粹的甜

潮汕人善用糖,這里的甜品大多做得直接又純粹。

譬如汕頭最著名的廣場豆花,第一次吃到頗感驚愕:不像常見豆花那樣婉媚,它質地結實到可以抵抗唇舌,豆味也濃縮十倍。灑滿花生粉和砂糖粒,帶著高昂甜度直擊味蕾。

@廣場豆花時常排隊,體驗未必好,其實另一家龍眼豆花更好吃,本地人也常去。

鷗汀的李記老牌豆腐花則走溫柔路線,口感似布丁一般豐盈滑軟,豆香也飽滿,卻比廣場豆花少了侵略性,一個忍不住就吃掉一整碗。

@李記老牌豆腐花

搭配豆花的甜蛋非常有趣,用紅糖鹵得色澤紅亮,緊實干香,芯子里都是甜的!

潮汕人童年記憶里的夏天,總有一碗黑乎乎的草粿。

用仙人草(也叫草粿草)煮出黑色汁液,混入淀粉加熱再凝凍。眼巴巴看著賣草粿的小販從大桶里舀出幾勺,撒上糖粉,涼滑又清甘。

@陳師傅豆花草粿

這里有無數(shù)種好喝的甜湯,但如果只能選一碗,一定要試試姜薯(姜茨)湯——跟山藥有些相似,但更輕清脆滑,刨下來煮成小卷,一整碗都是溫潤光潔的白玉片片。

@米琦甜品

甜的極致,是羔燒反沙。羔燒做法非常古典:番薯、芋頭等切塊炸熟,放入糖漿里熬到濃稠,甜味絲絲滲進肌理,表面掛的糖汁剔透泛光!

羔燒番薯芋頭

炸過的芋頭掛上糖漿,炒到糖起沙翻出白霜,就是反沙芋頭。糖殼薄而脆,芋頭松而綿,吃起來要小心翼翼摒著氣,怕把粉酥酥的芋頭吹得到處飛。

反沙芋頭@東海酒家,因為對火候要求很高,又必須現(xiàn)做現(xiàn)吃,相對羔燒比較少見。

逢年過節(jié),要吃軟軟糯糯的落湯錢。白胖糯米團子切成小段,在花生、芝麻、白糖里打個滾,就穿上了香噴噴甜滋滋的外衣!

落湯錢@老潮興

別錯過快要失傳的糖蔥薄餅。它并不含蔥,而是用白糖、麥芽糖熬成大團糖膏,掛在鐵鉤上反復拉伸,裹入空氣,糖膏內部形成均勻空隙,切開來就如蔥段一般整齊。

做好的糖蔥酥甜松化,和糖絲、芝麻一起裹進薄餅,有時還會加點香菜。

民族路、華塢路上都有小攤,路過可以買來嘗嘗鮮。

一口咬下去,先是餅皮軟韌,后是芝麻噴香,糖蔥在齒間碎裂的美妙聲響,直擊天靈蓋!

除了甜品,潮汕人吃水果也有巧思。街邊常見這樣氣勢磅礴的甘草水果鋪:

汕頭有很多甘草水果鋪,看食材新鮮干凈就可以試試。

青芒、芭樂(木仔)、楊桃、李子、蓮霧等等,用甘草汁腌過,再配梅子醬、酸梅粉或是南姜末,甜、酸、咸組合出微妙層次,香氣非常清爽。

在燥熱的南方夏日,果汁冰是救命的消暑圣品。十二中草莓冰盛名在外,但我念念不忘的,卻是亞強果汁冰的一杯苦瓜檸檬。

聽起來是黑暗料理,清甜、甘苦、微酸的比例卻調得恰好,大吃大喝之后以這杯綠油油的果汁冰收尾,特別解膩!

4 | 夜粥是潮汕人的鄉(xiāng)愁

當日光褪去,夜色落幕,這座城市的煙火氣,在夜粥檔上漸次凝聚。

潮汕人把粥稱作“糜”,吃夜宵叫“食夜糜”;“打冷”一詞是從香港叫起來的,本地人不太這么說。

鹵鵝油光閃亮,腌蟹晶瑩流黃,魚飯在竹篾里整齊列隊,小海鮮在水里吐著泡泡……游客去富苑飲食打卡,常會被這樣的恢弘場面所震撼:

富苑品類齊全,去一次能嘗到很多東西,對游客來說也是優(yōu)點;只是做大后出品不穩(wěn)定,性價比也偏低。

但本地人吃夜糜,一般沒這么隆重。往往是夜里饞了,在家附近熟悉的夜糜檔,點上一碗粥,兩盤菜。

@龍北白粥

配菜選擇不少,鹵水、粿品、魚飯、生腌、小炒都有,但很多時候,只點一碟細碎鮮甜的紅肉米,一碟香咸微苦的“咸究”麻葉就足夠。

潮汕的麻葉是一種氣質清苦的小菜,“咸究”是將麻葉用開水加鹽燙過,吃之前可以下豆醬炒一炒,配粥絕妙。

猛火煮到米粒開花,浮起一層稠厚米漿,這碗白糜配著小菜喝完,胃里心里都烘暖起來。

@桂園白粥

砂鍋糜又是另一種風格:蝦蟹等海鮮扔進砂鍋,和粥水一同熱烈沸滾,蝦黃蟹膏散出滿鍋鮮甜,上桌還在咕嚕冒泡。吹了又吹送進嘴里,好綿好香!

汕頭朋友說,每次從外地回家,無論多晚都要去“物碗糜”(喝一碗粥),才覺得舒服妥帖。夜糜啊,就是潮汕胃的鄉(xiāng)愁。

* * *

當然,汕頭好吃的遠不止這些,街頭巷尾,還藏著許多寶藏食物——

一家藥香氤氳的涼茶鋪:

@戲布袋涼茶

一碗濃稠順滑的豆?jié){:


@老牌福記加濃豆?jié){

一壺甘潤飽滿的功夫茶:

@紅頭船茶苑

離開之前,也許可以帶走兩袋彈牙的牛肉丸和魚丸:

@創(chuàng)弟牛肉丸

@達濠李老二魚丸

半只入味的鹵鵝。回到家里,打開行李箱都是香的!

我們在@日日香鵝肉飯店后廚拍了鹵鵝全過程,戳藍字看;喜歡嫩鵝肉的,推薦烏弟鵝肉面;不想跑太遠,市區(qū)內的春富鵝肉也不錯。

這些年來,汕頭美食經由各路媒體爭相炒熱,“網(wǎng)紅店”們被捧得很高。

但身為半個潮汕人,我總覺得,它不應該這么簡單地被幾家名店,幾樣食物所代表。

每個潮汕人心里,都有自己偏愛的那一家店。從小吃到大的熟悉味道,沒有一篇攻略能完整體現(xiàn)。


所以,如果你來汕頭,我更希望你能放慢腳步,逛逛菜市場,看看那些不起眼的街頭小店。

光亮滴油的雞鴨鵝肉,堆成小山的魚丸肉丸,白霧繚繞的腸粉攤頭,寧謐昏暗的涼茶鋪子里,全是溫柔的市井煙火氣。

最后,在10天吃完的70家店里,這是我們喜歡的40家店鋪,但遠遠不足以概括汕頭的全部。(比如精細潮菜,除了東海酒家,還有聲名在外的煮海餐廳、建業(yè)酒家、大林苑沒來得及一一拜訪。)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