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盛戎《姚期》 文/寧凌 京劇凈角分銅錘和花臉(小編注:原文如此?。c~錘多演文戲,重唱工,如《鍘美案》《赤桑鎮(zhèn)》的包公、《魚藏劍》的王僚、《草橋關》的姚期、《鎖五龍》的單雄信等?;槃t文武并重,重唱又重武功,如《野豬林》的魯智深、《蘆花蕩》的張飛、《盜御馬》的竇爾墩、《鬧松林》的李逵等。凈角唱念講究有龍、虎音(即以“龍吟虎嘯”來形容凈角的嗓音),龍音圓潤韻味厚,虎音開擴聲敞亮;龍音取口腔與鼻腔雙重共鳴發(fā)聲或利用鼻音作裝飾音,虎音多用口腔共鳴發(fā)聲。一般凈角多有所假重,兼有者不多。裘盛戎兼有龍、虎音,而且文武皆能,是凈角的全才,而以銅錘戲最拿手。 “裘派”唱腔字正腔圓,韻味濃厚,沉著端凝,為廣大觀眾所贊賞。裘盛戎的唱工造詣很深,在行腔和吐字方面有獨到的功夫。他唱快的板頭(如:〔快板〕、〔流水板〕)嘴皮子有勁,“趕板跺字”,鏗鏘有力,吐字清晰,字聲準確。他唱慢的板頭(如:〔原板〕、〔三眼〕、〔慢三眼〕、〔搖板〕),都能分字頭、字腹、字尾,即是用拼音(反切)式的唱法發(fā)聲吐字。 現(xiàn)選取“裘派”《姚期》劇中一句唱腔為例,加以說明。這句唱腔是: “馬”字,是由“摸啊” (ma)的音拼成的。裘盛戎唱這個“馬”字,是從“閉口音”先取鼻腔共鳴發(fā)聲成“摸”字音開始,然后,開口放音,共鳴點轉換到口腔“啊”字音方位上,緩緩吐出一個“馬”字。這就是拼音式的發(fā)聲吐字法。這樣,字領音隨,字隨腔轉,相輔相成,有機聯(lián)系,以達到咬字準確,吐字清晰,行腔婉美,富有韻味的效果。 在行腔中“轉換共鳴點”,制造裝飾音和“變音調氣”,是凈角唱腔中的突出特點。單純用口腔共鳴發(fā)聲吐字和行腔,顯得音薄 (音色單調),缺乏韻味。裘盛戎無論是唱和念,都以鼻音作裝飾音,顯得音厚有韻味。對純用口腔發(fā)聲的字,則運用“調(音條)音”的技巧,用“半鼻音”來加厚它的音量,使音色單調的薄音字不顯飄浮,并賦予韻味。他在行腔中遇到以口腔共鳴發(fā)聲的字(開口音字),他用“轉換共鳴點”的技巧,詠造出很多裝飾音,把一個薄音字的行腔豐滿起來。 比如這句唱中,就遇到在“來”字上行腔?!皝怼弊值奈惨羰恰鞍!币簦莻€“懸舌開口音”,既不便運氣,也不便行腔。裘盛戎就用口腔與鼻腔反復轉換共鳴部位和調音的技巧,詠造出很多音品的裝飾音,把這段行腔裝點成色彩斑駁的美腔了;同時,整句唱腔也因此行腔的裝潢而顯得精神俏麗了。曲譜中裝飾音中有加重點的字是鼻腔共鳴音,其中的“呀”字為調氣用。 裘盛戎《姚期》 另外,鼻音在凈角唱腔中,雖然是加重音量和詠造韻味的有利因素,但是,鼻音過重就會出現(xiàn)堵悶擁塞、音濁不清,或“以音包字,以腔吃字”等唱病。在“裘派”唱腔中對必須用鼻腔發(fā)聲的字,如“中東轍”的龍、洪、冬……等字,不是一開始就歸鼻音的,而是先放字頭的“開口音”,最后攏口落音歸于鼻腔,而且“開口音”較長,落音 (字尾)較短(以上是指慢板頭的唱腔而言)。這樣,就顯得音清韻準、字正腔圓。 京劇《鍘美案》選段(裘盛戎飾包拯、馬長禮飾陳世美) 再如,“人辰轍”的人、深、鎮(zhèn)……等字,尾音(韻母“n”)也是歸鼻音的字,但是,它是“前鼻音”(半鼻音)。這樣的字放在一句唱腔的句尾,唱到字尾“歸韻”時,容易把字唱飄了。裘盛戎唱“……把草橋來鎮(zhèn)”的“鎮(zhèn)”字時,是發(fā)的“珍—嗯”音,顯得字音沉穩(wěn)有力。 還有,如果在唱腔中遇到不便行腔或拖長音的字,如:“姑蘇轍”的母、府、姑……等字;“一七轍”的宇、妻、西……等字,必須在字的尾音后變加其它音行腔或拖長音。如果強用“母、府”等字行腔或拖長音,會出現(xiàn)“喔……喔……”吹喇叭的聲音;如果強用“宇”字行腔或拖長音,容易出吹口哨的聲音;如強用“姑、妻、西……”等字拖長音,必不能運氣而致失音,都會造成唱病。裘盛戎在《鍘美案》中唱:“包龍圖打坐開封府”的〔西皮導板〕唱腔,在“府”字的尾音后就變加了“哇啊”二音。正是由于上邊說的那些道理。 “裘派”唱腔成就很高,其中有很多寶貴的藝術珍品,希望方家加以總結,作為借鑒的資料。粗略談來,拋磚引玉,錯謬之處,尚希教正。 人民戲劇 1979-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