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屯卦中兩次提到"婚媾"和"乘馬班如"。 那就說一說與古代婚禮相關(guān)的"成婦之祭"和"反馬之禮"。 巜周禮》,《儀禮》和巜禮記》被稱作三禮。其對婚禮都有詳細(xì)解說。特別是《儀禮.士昏禮》中對禮制的詳細(xì)解說更是細(xì)致繁雜。士昏步驟可分六個大步驟,稱“六禮"。其中不乏更細(xì)的細(xì)枝末節(jié),此處不詳解。 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徴,請期,親迎。其中除納徵的禮物用帛和儷皮(鹿皮,可作古代錢?? )外,其它五禮皆用"雁"。取其一夫一妻之忠貞,寒來暑往之有則,及長幼有序之禮節(jié)等等此處不詳解。而"納徵"中的"徴"字有兩個讀音。讀zhi,則為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中的一音。而讀zheng時,則為"征"的繁體。此處讀征,即彩禮。 男家"親迎"女方至家中,不是立即舉行婚禮,而先由男家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三從四德之四德),時間為三個月,教成后,在祖廟行正式祭祖儀式(所謂"廟見",也叫"成婦之祭")之后,夫妻關(guān)系才算成立,女方“婦"的身份才算成。 古代貴族娶妻,乘女家之車,駕女家之馬,到夫家后,女方將車馬暫留男方之家。原因是女方不敢自以為必能得夫家歡心,必能為夫家所接受,如一旦被棄,可乘之返回娘家。如女方被男方接受,廟見之禮后,夫家遣使將女方所留之馬送返而留車,以向女家"示與之諧老不復(fù)歸也"。即鄭玄稱"反馬,婿之義也"。謂"示以后不致發(fā)生出婦之事"。 鄭玄巜箴膏肓》曰"天子以至大夫,皆有留車反馬之禮"。又《士昏禮》曰:主人爵弁,纁裳緇衣,乘車從車二乘。婦車亦如之。"此婦車出于夫家,則士妻始嫁,乘夫家之車也。由此看應(yīng)該是乘夫家車。 倒底是乘婦家車還是夫家車?總之,"婦家車如之",說明有婦家二車從,即"反馬之禮"可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