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EGFR-TKI不良反應管理專家共識

 圓見君 2019-05-11

讓我們一起學習??!

本共識中的證據(jù)等級及推薦等級標準見表1和表2

EGFR-TKI相關性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及其處理

EGFR-TKI導致的最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腹瀉和肝損傷。

因此,在EGFR-TKI治療前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治療中可能出現(xiàn)的腹瀉和肝損傷風險,并配合醫(yī)生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嚴密監(jiān)測,以期早期診斷,并采用恰當?shù)闹委煼桨负筒呗浴?nbsp;

1.1  EGFR-TKI相關性腹瀉及其處理 

1.1.1  EGFR-TKI相關性腹瀉的發(fā)生率  

EGFR-TKI導致腹瀉的確切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提示可能與氯離子的過度分泌有關。EGFR-TKI治療后,腹瀉發(fā)生的頻率較高,甚至可能出現(xiàn)臨床上較為嚴重的腹瀉。在目前已公布的不同EGFR-TKI的III期臨床研究中,腹瀉的總體發(fā)生率報道為9.5%-95.2%,≥3級的發(fā)生率為 1%-14.4%(表3)。 

1.1.2  EGFR-TKI相關性腹瀉的臨床診斷  

腹瀉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大便次數(shù)明顯增多和大便性狀的改變。通常,腹瀉時的大便性狀可表現(xiàn)為稀便、水樣便、粘膿便或膿血便。嚴重腹瀉時,患者可出現(xiàn)口渴、皮膚粘 膜彈性變差等脫水癥狀,少數(shù)患者還會伴有明顯中毒癥狀(煩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蒼白、高熱或體 溫不升、外周白細胞計數(shù)明顯增高等)表現(xiàn)。 

對于EGFR-TKI治療前無腹瀉而治療后出現(xiàn)腹瀉癥狀者,或EGFR-TKI治療前已有腹瀉而治療后腹瀉癥狀顯著加重者,均應考慮EGFR-TKI導致腹瀉的可能性。 

因此,其診斷依據(jù)應包括明確的服用EGFR-TKI史,以腫瘤患者通常伴隨腸道菌群紊亂,而腸道菌群紊亂可導致腹瀉。而且,腫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是腸道感染的高風險人群,一旦出現(xiàn)腸道病原學微生物感染,也可出現(xiàn)腹瀉癥狀。

此外,一些腫瘤如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腫瘤的類癌綜合征、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腸肽(VIP)瘤等,疾病本身也可導致腹瀉的發(fā)生。因此,在建立EGFR-TKI所致腹瀉診斷時,應同時排除或鑒別其他原因導致的腹瀉。由于會影響到后續(xù)EGFR-TKI的治療策略,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腹瀉是至關重要的。 

1.1.3  EGFR-TKI相關性腹瀉的臨床評估  

臨床上,一旦診斷為EGFR-TKI所致腹瀉,應對腹瀉進行合理評估,了解腹瀉的嚴重程度,為后續(xù)治療決策提供依據(jù)。 

目前,通用的分級標準是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NCI)針對消化道不良反應制訂的分級標準。2017年NCI發(fā)布了更新的常見不良反應術語評定標準( CTCAE)5.0標準分級。

腹瀉采用的是CTCAE 5.0 分級標準(表4)。

除按上述標準進行分級外,尚應對下列內(nèi)容進行評估:

(1)確認出現(xiàn)腹瀉癥狀的時間及持續(xù)時間; 

(2)記錄排便次數(shù)及排便性狀;

(3)評估是否有發(fā)燒、暈眩、痙攣等癥狀,以排除伴隨其他更嚴重副作用的可能;

(4)評估患者的飲食特點與對先前治療的依從性。 

1.1.4  EGFR-TKI相關性腹瀉的預防  

對于EGFR-TKI所致腹瀉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獲得患者接受EGFR-TKI治療開始前6周的大便信息,以便更好評估 EGFR-TKI導致腹瀉的狀況;

在治療開始前收集患者同時服用的其他藥物以及其他臨床狀況,以便評估藥物對消化系統(tǒng)潛在的影響,對可能導致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的藥物相互作用也應進行評估;

EGFR-TKI治療期間應低脂低纖維飲食,忌食用咖啡因、酒精、奶制品、脂肪、纖維、橘子汁、葡萄汁以及辛辣食物,少食多餐;不得服用瀉藥,除非有醫(yī)囑。

 1.1.5  EGFR-TKI相關性腹瀉的處理  

對EGFR-TKI導致腹瀉的患者,處理措施可參考表5。

1.1.6  EGFR-TKI相關性腹瀉的中醫(yī)論治(詳見原文)

1.2EGFR-TKI相關性藥物性肝損傷(DILI)及其處理 

1.2.1  EGFR-TKI相關性DILI的發(fā)生率在目前已公布的不同EGFR-TKI的III期臨床研究中,DILI的發(fā)生率為5%-55.3%,≥3級的發(fā)生率為0.4%-26.3%(表6)。

除阿法替尼以外,多數(shù)EGFR-TKI主要通過肝臟(CYP450)酶系代謝。

有研究認為EGFR-TKI的肝毒性與其活性代謝產(chǎn)物的代謝有關,而誘導的自身免疫性損傷是EGFR-TKI肝毒性的另一種機制。 

1.2.2  EGFR-TKI相關性DILI的臨床診斷

1.2.2.1 EGFR-TKI相關性DILI的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  

DILI的臨床表現(xiàn)通常無特異性。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減退、厭油、肝區(qū)脹痛及上腹不適等消化道癥狀。淤膽明顯者可有全身皮膚黃染、大便顏色變淺和瘙癢等。少數(shù)患者可有發(fā)熱、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甚至關節(jié)酸痛等過敏表現(xiàn),還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損傷的表現(xiàn)。因此,對于EGFR-TKI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相應非特異性癥狀的患者,應考慮到DILI的可能性。但無癥狀患者,并非一定能排除DILI可能。 

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轉肽酶(GGT)和總膽紅素(TBil)等改變是目前判斷是否有肝損傷和診斷DILI的主要實驗室指標。

此外,白蛋白和凝血功能是反映肝臟功能的指標,其水平下降通常提示肝臟損傷較重,肝臟的功能受到了影響。EGFR-TKI治療過程中,定期篩查這些實驗室指標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潛在的DILI。

超聲、計算機斷層掃描( CT)或磁共振成像( MRI)等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可協(xié)助發(fā)現(xiàn)特殊類型的DILI(如失代償期肝硬化、肝臟血管病變、腫瘤等),在有強烈臨床提示時,可考慮進行相應檢查。事實上,影像學檢查也是臨床上DILI鑒別診斷過程中常用的手段。 

1.2.2.2  EGFR-TKI相關性DILI的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  

DILI的診斷目前仍屬排他性診斷。在實踐中,對疑似DILI患者,首先要確認患者是否存在肝損傷,其次需排除引起肝損傷的其他病因,最后通過因果關系評估量表來確定肝損傷與可疑藥物EGFR-TKI的因果關系。

通常,RUCAM量表打分在6分以上時,可建立DILI診斷;3分-5分時是否可建立診斷目前仍存有爭議。診斷的具體流程和策略可參考中華醫(yī)學會藥物性肝病學組發(fā)布的《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如圖1。 

完整的DILI臨床診斷應包括診斷命名、臨床類型、病程、RUCAM評分結果、嚴重程度分級。 

由于(1)DILI的潛伏期差異很大,可短至數(shù)日至1個月、長達數(shù)月,藥物和肝損傷的關系比較隱秘;(2)藥物可以導致目前已知的所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肝損傷類型;(3)同一種藥物在不同人群中可導致不同的肝損傷類型;(4)中國有大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慢性乙型肝炎和脂肪肝等慢性肝病背景的患者等,這些因素導致了DILI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充滿挑戰(zhàn)。

盡管DILI的組織學無特異性表現(xiàn),但進行鑒別診斷時,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不能除外時,肝臟組織學可以提供額外的信息幫助我們進行鑒別診斷。因此,在遇到肝損傷病因診斷仍不明確、疑難和重癥肝損傷患者時,建議轉診至肝病專業(yè)協(xié)助診治。 

需要提醒的是,對腫瘤患者而言,患者除了應用EGFR-TKI外,有可能同時服用其他藥物包括其他處方和非處方藥、傳統(tǒng)中藥、保健品等治療,而這些信息 患者可能不會主動告知醫(yī)生,因此,在建立DILI診斷時,肝損傷是由EGFR-TKI引起的還是服用其他藥物引起的,應注意鑒別。 

1.2.2.3  DILI的臨床分型  

診斷DILI后,應對肝損傷進行臨床分型。對于EGFR-TKI所致肝損傷,目前無證據(jù)顯示可造成肝臟血管損傷。因此,對多數(shù)患者,分型可參考中華醫(yī)學會藥物性肝病學組發(fā)布的《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進行:

(1)肝細胞損傷型:ALT≥ 3×ULN,且R≥5;

(2)膽汁淤積型:ALP≥2×ULN, 且R≤2;

(3)混合型:ALT≥3×ULN,ALP≥2×ULN,且2<R<5。

R=(ALT實測值/ALTULN)/(ALP實測值/ALP ULN)。 

1.2.3  EGFR-TKI相關性DILI的臨床評估  

對所有診斷為 DILI的患者,可參考中華醫(yī)學會藥物性肝病學組發(fā)布 的《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評估肝損傷的嚴重 程度,見表7。 

1.2.4  EGFR-TKI相關性DILI的預防  

對于EGFR-TKI所 致肝損傷的預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認真閱讀 EGFR-TKI類藥物的說明書,了解藥物肝毒性的整體情況,了解藥物應用的禁忌證和注意事項;

用藥后嚴密監(jiān)測肝損傷的發(fā)生,定期進行肝臟生化學檢測;遵循說明書和臨床指南合理用藥;

聯(lián)合應用CYP3A4酶抑制劑或誘導劑,應對EGFR-TKI進行劑量調(diào)整;加強用藥知情同意管理,提高患者對EGFR-TKI所致肝損傷風險的意識;肝功能改變嚴重或惡化時,考慮終止用藥 等。 

1.2.5  EGFR-TKI相關性DILI的處理  

DILI的基本治療原則:

(1)及時停用可疑肝損傷藥物;

(2)充分權 衡停藥引起原發(fā)病進展和繼續(xù)用藥導致肝損傷加重 的風險;

(3)根據(jù)肝損傷的臨床類型選用適當?shù)乃幬镏委煟?/p>

(4)急性肝衰竭/亞急性肝衰竭(ALF/SALF)等重癥患者必要時可考慮緊急肝移植。 

由于在多數(shù)人群中機體對藥物的肝毒性可產(chǎn)生適應性,ALT和AST的暫時性波動臨床上很常見,真正進展為嚴重肝損傷和肝衰竭的情況相對少見,因此,多數(shù)情況下血清ALT或AST升高而無癥狀者并非是必須立即停藥的指征。但出現(xiàn)TBil 和(或)INR升高等肝臟明顯受損的情況時,若繼續(xù)用藥則有誘發(fā)ALF/SALF的危險,重度或懷疑有急性肝功能衰竭征象者,應及時轉診到??漆t(yī)生,必要時行肝移植治療。

DILI的具體治療措施見表8。 

關于停藥后,能否再用同一個EGFR-TKI或換成其他的EGFR-TKI進行治療,目前沒有明確的共識和推薦。

日本曾報道過一例EGFR突變陽性肺腺癌的日本老年女性患者,在使用吉非替尼16周后出現(xiàn)肝毒性(AST 和ALT升高,毒性級別分別為1級和3級),停藥后肝酶恢復至正常水平。換用厄洛替尼治療10周,肝酶再次升高。停藥2周,再次使用厄洛替尼,劑量從100mg/d 減至50 mg/d,直至肝酶恢復正常水平。隨后換用阿法替尼,治療超過44周,未發(fā)現(xiàn)肝毒性的證據(jù)。

作者認為,這是首次使用阿法替尼成功治療經(jīng)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療出現(xiàn)高級別肝毒性的案例報道。

另一項研究使用吉非替尼治療8例NSCLC患者出現(xiàn)AST和 ALT升高,隨后吉非替尼停用或減量,然后患者均換用厄洛替尼,雖有3例患者出現(xiàn)肝毒性(2例1級、1例2 級),但均能耐受,因此,作者認為,對于吉非替尼所致肝毒性的患者,換用厄洛替尼,同時加強肝功能監(jiān)測,是個不錯的替代方案。 

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降低患者靶向治療的依從性,增加停藥風險,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應加強對患者的宣教,早期發(fā)現(xiàn)并識別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提前采取相關的預防措施。醫(yī)生應對患者進行合適的管理,以盡可能降低消化系統(tǒng) 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影響,維持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EGFRTKI治療中應充分權衡抗腫瘤治療的獲益和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風險,既避免不必要的劑量減少或者中斷治 療從而影響抗癌效果,也避免忽視相關的風險。

EGFR-TKI相關性皮膚不良反應及其處理

EGFR對皮膚生理學有多種作用,包括刺激表皮生長、抑制分化、加速傷口的愈合等。抑制EGFR的活性可導致細胞內(nèi)信號轉導通路的級聯(lián)反應從而引起多種皮膚不良反應,如皮疹/痤瘡樣皮疹、皮膚干燥、瘙癢和指甲/甲周組織的炎癥。

EGFR-TKI導致的皮膚不良反應,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還可能導致正常治療無法繼續(xù),嚴重影響腫瘤的治療效果,其中又以皮疹/痤瘡樣皮疹和甲溝炎兩類不良反應最為常見。

因此,本章節(jié)著重對皮疹/痤瘡樣皮疹和甲溝炎兩類皮膚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高危因素、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分級標準以及防治措施進行歸納總結。
2.1  不同EGFR-TKI相關性皮膚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不同 EGFR-TKI的III期臨床研究中皮疹/痤瘡樣皮疹的發(fā)生 率為15.5%-89.1%,≥3級的發(fā)生率1%-16.2%。甲溝炎的發(fā)生率4%-56.8%,≥3級的發(fā)生率0-11.4%(表9)。 

2.2  EGFR-TKI相關性皮膚不良反應的高危因素  

由于EGFR存在于所有正常上皮和部分間葉來源的細胞 (包括表皮角質(zhì)形成細胞、外毛根鞘和皮脂腺),因此,EGFR-TKI對皮膚及其附屬器官具有特殊的毒副反應。

EGFR-TKI所致皮膚不良反應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不僅與所用EGFR-TKI的種類和治療時間相關,也與患者自身因素相關,如吸煙、免疫狀態(tài)、遺傳變異(如K-ras突變)等相關。

加重EGFR-TKI所致皮膚不良反應的因素有陽光暴曬、同期進行放射治療、皮膚保濕不充分、老年人、曾接受細胞毒藥物治療繼而導致皮膚屏障改變的患者等。 

2.3  EGFR-TKI相關性皮膚不良反應的臨床癥狀  

EGFR-TKI所致的皮疹/痤瘡樣皮疹多在靶向藥物治療后1周-2周發(fā)生,常發(fā)生于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嚴重時下肢亦可受累甚至遍及全身;多伴有瘙癢和皮膚干燥,常使患者 心煩意亂,影響日常生活和夜間睡眠。

EGFR-TKI引起的痤瘡樣皮疹與尋常痤瘡具有差異。尋常痤瘡是由毛囊不同深度的炎癥以及其他繼發(fā)性反應造成的,初發(fā)損害常為白頭粉刺及黑頭粉刺,伴炎性丘疹、結節(jié)和囊腫,常伴有疼痛,皮脂溢出部位好發(fā);而EGFR-TKI所致的皮疹形態(tài)單一,以丘疹膿皰疹為主,可伴有瘙癢,在臨床和組織病理學特征方面都不同于尋常痤瘡。

指甲改變多出現(xiàn)在EGFR-TKI初始治療后4-8周,可發(fā)生于任何指甲或腳趾甲,通常由指(趾)甲根部的邊緣開始出現(xiàn)紅腫、疼痛,之后兩側甲溝逐漸有發(fā)炎、潰瘍、出現(xiàn)化膿性肉芽組織等癥狀,使指(趾)甲內(nèi)嵌,造成患者活動不便。

EGFR-TKI所致皮疹和甲溝炎的臨床表現(xiàn)見表10。 

2.4  EGFR-TKI相關性皮膚不良反應的診斷和分級  

根據(jù)明確的EGFR-TKI服用史、以及相關的臨床癥狀進行診斷。同時需排除具有類似癥狀的其他相關疾病。 

2.5  EGFR-TKI相關性皮膚不良反應的分級  

對EGFR-TKI皮膚不良反應嚴重程度的評估是治療該病的基礎。目前通用的分級標準是NCI針對皮膚不良反應制訂的分級標準。痤瘡樣皮疹和甲溝炎的分級參考2017年NCI發(fā)布的CTCAE5.0標準分級,具體見表11。 

2.6  EGFR-TKI相關性皮膚不良反應的預防  

使用EGFRTKI治療之前,醫(yī)護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患者教育:首先,EGFR-TKI所致的皮疹不具有傳染性;其次,皮疹與普通痤瘡具有差別,部分非處方藥( OTC)類的痤瘡治療藥物缺乏療效。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預防措施,如囑咐防曬,建議使用防曬系數(shù)(SPF≥30)的廣譜防曬用品;每天保持皮膚的清潔與濕潤,溫水洗浴后適當涂抹保濕乳霜;EGFR-TKI治療過程中需穿寬松、透氣的鞋子,堅持溫水沐足后涂抹潤膚霜可預防足部 皮疹的發(fā)生,治療足癬等原發(fā)疾病。 

對于不同類型的皮膚不良反應的預防措施見表 12。 

2.7  EGFR-TKI相關性皮膚不良反應的處理  

針對痤瘡樣皮疹和甲溝炎的具體治療方法見表13和表14。

 國外有文獻推薦:

治療痤瘡樣皮疹1級時,可使用 1%-2%的紅霉素;

治療2級痤瘡樣皮疹時,可口服土霉素500mgbid(5A)。 

治療瘙癢時,可使用的抗組胺藥包括:左西替利嗪5 mg qid、地氯雷他定5 mg qid、苯海拉明25 mg-50 mg tid、羥嗪25 mg tid或非索非那定60 mg tid。

重度瘙癢者 可使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受體激 動劑(如果患者有腎功能損害則調(diào)整),如加巴噴丁 每8小時300 mg或普瑞巴林每8小時50 mg-75 mg;三環(huán)類藥物,如多西平每8小時25 mg-50 mg、阿瑞匹坦三次: 第1天125 mg,第2天和第3天各80 mg(5A)。

國外推薦用藥:

治療1級甲溝炎時,可外用1%紅霉素、1%四環(huán)素、1%氯霉素和碘軟膏和20%硝酸銀 (5A)。 

總之,多數(shù)EGFR-TKI所致痤瘡樣皮疹和甲溝炎是可防、可控的,亦有部分患者的皮疹隨治療而趨向穩(wěn)定,相對嚴重的患者停藥后皮疹可消退,再次用藥皮疹再發(fā)或加重。因此為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提高靶向治療的依從性,應正確防治EGFR-TKI所致的痤瘡樣皮疹和甲溝炎。

對輕-中度不良反應,可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如生活方式及藥物干預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而無需調(diào)整靶向藥物的劑量或中斷治療從而影響抗癌效果;對重度不良反應,應系統(tǒng)用藥對癥改善癥狀,必要時減量或暫??鼓[瘤靶向治療,待皮疹改善后調(diào)整抗癌方案。

2.7  EGFR-TKI相關性皮疹的中醫(yī)論治(詳見原文)

  EGFR-TKI相關性口腔粘膜炎及其處理

EGFR-TKI類藥物在治療中可引起藥物相關口腔粘膜炎等不良反應。現(xiàn)就EGFR-TKI類藥物會導致藥物相關口腔粘膜炎的發(fā)生率、分級、臨床表現(xiàn)、危險因素、預防和治療闡述如下。 

3.1  EGFR-TKI相關性口腔粘膜炎的發(fā)生率  

不同的EGFR-TKI藥物所致的口腔粘膜炎其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吉非替尼所致所有級別口腔粘膜炎的發(fā)生率約17%-23.9%,3級及以上的發(fā)生率<1%;厄洛替尼所致的口腔粘膜炎的發(fā)生率約8%-13%,3級及以上的發(fā)生率為1%;阿法替尼所致口腔粘膜炎的發(fā)生率約51.9%-72.1%,3級及以上的發(fā)生率4.4%-8.7%;奧希替尼所致口腔粘膜炎的發(fā)生率約15%-29%,3級及以上的發(fā)生率<1%。

表15為這些III期臨床研究所示的口腔粘膜炎的發(fā)生率。 

3.2  EGFR-TKI相關性口腔粘膜炎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 分級  

EGFR-TKI藥物引起的口腔粘膜炎,常在用藥開始第13-19天出現(xiàn)。病人口腔粘膜出現(xiàn)紅斑、水腫、糜爛,進一步形成點狀、片狀潰瘍,可波及上下唇、雙頰、舌、口底粘膜;粘膜潰瘍表覆偽膜、滲血,引起疼痛、吞咽困難、味覺異常等。

口腔粘膜炎分級亦采用CTCAE 5.0 的分級標準,見表16。 

3.3  EGFR-TKI相關性口腔粘膜炎的危險因素及造成的危害見表17。 

3.4  EGFR-TKI相關性口腔粘膜炎的預防  

鑒于當前國人口腔衛(wèi)生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齲病、牙周炎及口腔粘膜病發(fā)病率高,目前仍是常見的口腔疾患。所以建議在使用EGFR-TKI類藥物之前,應接受口腔健康教育 指導,從而降低EGFR-TKI相關口腔粘膜炎的發(fā)生率 和級別。 

口腔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包括:指導腫瘤病人完成日 常個性化的口腔衛(wèi)生維護,包括口腔保健品(牙刷、牙膏、牙線、牙縫刷、沖牙器)的選擇及使用,如發(fā)現(xiàn)病人口腔存在嚴重感染病灶應適度干預。與病人建立聯(lián)系,以便對使用EGFR-TKI相關藥物的病人進行隨診,及時發(fā)現(xiàn)并干預1級和2級口腔粘膜炎,適時適度緩解癥狀,防止口腔粘膜炎發(fā)展成3級及以上。 

3.5  EGFR-TKI相關性口腔粘膜炎的治療  

EGFR-TKI所致的口腔粘膜炎,其臨床處理原則及目的為:

控制疼痛,覆蓋潰瘍面,使其盡早愈合;

保持口腔清潔,減少多重感染;

阻止口腔粘膜炎發(fā)展為3級或4級;

多學科協(xié)作治療口腔粘膜炎引起的潰瘍出血、口腔多重感染、營養(yǎng)不良、脫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并發(fā)癥。

EGFRTKI類藥物治療前及治療中,腫瘤??漆t(yī)師、口腔醫(yī)師、營養(yǎng)師應溝通協(xié)作;口腔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自用 藥起,每天自行完成口腔檢查、口腔清潔,保證每日 均衡營養(yǎng)及水的攝入,禁煙酒,禁用含有酒精的含漱劑,唇部干燥可使用無刺激性油膏;如有不適,可與口腔醫(yī)師溝通。見表18。 

國外指南或文獻對口腔粘膜炎的管理措施和用藥推薦:

1級:餐后可使用芐達明含漱液(1A)??墒褂门晾蛎鳎?A)。

3級:如嚴重疼痛影響生活質(zhì)量,可局部給予2%嗎 啡含漱劑(3A)、0.5%多慮平含漱劑(4A)。 

3.6  EGFR-TKI相關性口腔粘膜炎的中醫(yī)論治(詳見原文)

  EGFR-TKI相關性間質(zhì)性肺疾病ILD及其處理

ILD是以肺間質(zhì)為主要病變的眾多異質(zhì)性疾病的總稱,以局灶或彌漫性肺間質(zhì)的非感染性炎性改變和進行性纖維化,甚至發(fā)展為呼吸衰竭和心功能不全為病變特點。

EGFR-TKI導致的ILD雖然發(fā)生率較低,但一旦發(fā)生可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 

EGFR-TKI相關性ILD的發(fā)生機制,可能是因為肺泡II型上皮細胞表達EGFR,參與肺泡壁的修復,而EGFR-TKI和抗EGFR單抗二者在抑制腫瘤生長的同時,也抑制了氣管上皮細胞的生長和損傷的修復而加重肺損害。此外,EGFR-TKI可能引起肺泡和支氣管上皮損傷及慢性炎癥,二者均刺激成纖維細胞遷移、增生、產(chǎn)生細胞外基質(zhì),從而引起肺纖維化,導致ILD的形成。另外,部分ILD可能是由于機體對EGFRTKI的免疫介導的過敏反應所導致。

 4.1不同EGFR-TKI相關性間質(zhì)性肺疾病發(fā)生率和死亡率  不同EGFR-TKI的III期臨床研究中藥物相關性ILD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不同(發(fā)生率:0%-5.3%;死亡率 0%-0.9%),見表19。

此外,不同EGFR-TKI相關性ILD的發(fā)生時間也不同,見表20。 

4.2EGFR-TKI相關性間質(zhì)性肺疾病的危險因素  

EGFRTKI相關性ILD的危險因素包括:

男性;

近期放化療史;

吸煙史;

年齡≥55歲;

體力狀態(tài)( PS)評分>2分;

影像學檢查顯示正常肺組織 <50%;

有間質(zhì)性肺疾病病史;

肺氣腫或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部感染;

被診斷為癌癥的時間短(<6個月); 

合并心血管疾病。 

4.3EGFR-TKI相關性間質(zhì)性肺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  

EGFRTKI相關性ILD起病方式多樣,既可表現(xiàn)為用藥數(shù)天至數(shù)周即有明顯臨床表現(xiàn)的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甚至短期內(nèi)危及生命,也可表現(xiàn)為慢性隱匿起病,逐漸進展至呼吸衰竭,發(fā)現(xiàn)時已屬不可逆轉階段。癥狀、影像和病理表現(xiàn)各異,有時與腫瘤進展難以鑒別,少數(shù)情況下可因合并感染而加重病情,或因需治療EGFR-TKI相關性ILD而終止抗腫瘤治療,進而腫瘤進展,不僅使病情復雜化甚至危及生命。 

EGFR-TKI所致ILD的主要臨床癥狀常見以咳嗽 (以干咳為主)起病,伴或不伴有漸進性加重的呼吸困難和發(fā)熱。

(1)咳嗽:82%-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干咳或有少量粘痰;

(2)呼吸困難:多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為隱匿起病,漸進性,活動后呼吸困難; 

(3)發(fā)熱:以低熱更為常見,容易與肺部感染相混 淆;

(4)通常沒有肺外表現(xiàn),但可有一些伴隨癥狀,如食欲減退、消瘦、乏力等;

(5)最終可導致嚴重的雙肺纖維化(蜂窩肺),引起呼吸衰竭、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查體可聞及雙下肺吸氣末捻發(fā)音 或濕啰音。

肺功能檢查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和彌散功能降低、可伴低氧血癥。

胸部CT影像學表現(xiàn)多樣、缺乏特異性,可有急性彌漫性間質(zhì)性肺炎、閉塞性細支氣管炎、隱源性機化性肺炎、嗜酸粒細胞性肺炎等的影像學改變特征,如雙肺散在或融合的斑片狀陰影、或彌漫性分布的磨玻璃樣或網(wǎng)格狀改變、小葉間隔增厚、多灶性肺實變、肺實變伴牽 拉性細支氣管擴張,最終可進展為肺纖維化、肺容積縮小、甚至蜂窩肺等,見圖2。

圖 2  EGFR-TKI相關性ILD胸部CT特征。

A:磨玻璃樣改變;

B:牽拉性細支氣管擴張;

C:急性間質(zhì)性肺炎樣改變;

D:機化性肺炎樣改變;

E:嗜酸粒細胞性肺炎樣改變;

F:網(wǎng)織狀改變;

G:蜂窩狀改變。 

Fig 2  CT Features of EGFR-TKI-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4.4EGFR-TKI相關性間質(zhì)性肺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4.4.1  EGFR-TKI相關性間質(zhì)性肺疾病的診斷 EGFR-TKI 相關性ILD的診斷主要依據(jù)影像學診斷和排他性診斷。 

具體如下:

(1)近期使用過EGFR-TKI;

(2)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病理學提示ILD;

(3)除外其他引起 ILD的病因;

(4)停藥后癥狀好轉;

(5)重新使用該藥物,癥狀再發(fā)。 

4.4.2  EGFR-TKI相關性間質(zhì)性肺疾病的鑒別診斷  

服用EGFR-TKI的患者出現(xiàn)任何新發(fā)的呼吸系統(tǒng)癥狀都應謹慎評估,當胸部CT檢查疑似存在藥物相關性ILD的可能時,可考慮進行下列檢查,排除以下情況(包括但不限于):感染性疾病、腫瘤進展、肺栓塞或肺梗死、先前存在的間質(zhì)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等。

(1)血液學檢查[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病毒核酸檢測、1,3-β-D葡聚糖檢測(G試驗)、半乳甘露聚糖檢測(GM試驗)、隱球菌莢膜抗原、非典型病原體抗體、結核感染 T細胞檢測( T-SPOT)、自身抗體等];

(2)痰涂片革蘭氏染色和抗酸染色、痰培養(yǎng)(細菌、真菌和分枝桿 菌);

(3)應在發(fā)熱患者中進行血培養(yǎng);

(4)支氣管鏡檢查(如可耐受): 采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進行微生物學檢測 (與上述相同的病原體),同時經(jīng)支氣管鏡肺活檢(盡管肺組織活檢并非必須,但可提高確診率、縮短診斷時間、為治療贏得時間。是否進行肺活檢和 活檢方式的選擇,取決于病灶部位、醫(yī)療機構技術條件和操作經(jīng)驗水平以及患者個體的危險因素)病理學檢查幫助診斷。

(5)動脈血氣分析、肺功能(如可耐受)、心臟彩超、BNP等評估病情嚴重程 度。 

4.5  EGFR-TKI相關性間質(zhì)性肺疾病的分級標準  

目前臨床尚無統(tǒng)一的EGFR-TKI相關性ILD的分級標準,本共識參考2017年NCI發(fā)布的CTCAE 5.0分級標準,藥物相關性ILD分級標準如下見表21。 

4.6  EGFR-TKI相關性間質(zhì)性肺疾病的預防  

使用EGFRTKI前應對患者進行ILD危險因素評估; 

治療期間加強對患者呼吸功能的監(jiān)測和影像學檢查,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停藥、早治療。 

文獻報道的預防方案包括使用EGFR-TKI前和使用EGFR-TKI時。具體預防方案詳見表22。 

4.7  EGFR-TKI相關性間質(zhì)性肺疾病的處理(圖3) 

 ILD 的治療目標是抑制炎癥反應,促進滲出吸收,防止肺間質(zhì)纖維化,保護心肺功能。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氧療、機械通氣、糖皮質(zhì)激素以及按需進行經(jīng)驗性抗感染治療,密切監(jiān)測病情變化,及時進行再評估和檢查。 

具體處理措施:

(1)臨床上一旦發(fā)生或懷疑ILD時,應立即停止EGFR-TKI;若有引起或加重ILD的合并用藥(如博來霉素、胺碘酮等),可換用其他對ILD 無影響的藥物;

(2)對于確診或高度懷疑EGFR-TKI相關性ILD的患者,應立即開始以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并注意補充鈣及維生素D,監(jiān)測血糖,預防消化道出血: 

①1級:密切監(jiān)測癥狀體征和血液學檢查,一旦惡化, 按2級-4級治療;

②2級:起始潑尼松龍0.5 mg/kg/d-1.0 mg/kg/d或等效藥物,持續(xù)2周-4周癥狀體征恢復后緩 慢減量,總療程至少6周(1A);

③3級:起始潑尼松龍1.0 mg/kg/d-2.0 mg/kg/d或等效藥物,持續(xù)2周-4周癥狀體征恢復后緩慢減量,總療程至少8周(1A); 

④4級:甲潑尼龍500 mg/d-1,000 mg/d沖擊治療,3天后潑尼松龍1 mg/kg/d-2 mg/kg/d,持續(xù)2周-4周癥狀體征恢復后緩慢減量,總療程至少8周-10周(1A); 

(3)經(jīng)驗性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按需或根據(jù)微生物學檢查結果選擇敏感抗感染藥物);

(4)氧療:推薦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療指征,靜息狀態(tài)低氧血癥[動脈血氧分壓( PaO2) ≤55mmHg,1mmHg=0.133kPa,或動脈血氧飽和度 (SaO2)≤88%]的ILD 患者接受長程氧療,氧療時間>15 h/d;

(5)發(fā)生呼吸衰竭時行機械輔助通氣。 

4.8  EGFR-TKI相關性間質(zhì)性肺疾病后再次用藥問題 

 發(fā)生EGFR-TKI相關性ILD后,在肺部損害緩解前不宜再 次使用EGFR-TKI。建議3級以上患者永久停藥。1級-2級患者待肺間質(zhì)損傷消退或治愈后,在全面充分評估 臨床獲益與潛在風險后,且在沒有其他種類全身系統(tǒng) 治療藥物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方可考慮謹慎再次使用 EGFR-TKI,治療期間需密切觀察病情,如果再次發(fā)生ILD,則永久停藥。

有一項研究報道了5例EGFR-TKI所致ILD恢復后的患者在再次使用EGFR-TKI的同時, 口服潑尼松龍0.5 mg/kg,所有患者獲得了部分應答。 對于出現(xiàn)ILD的患者接受再次使用EGFR-TKI較停藥患者有更長的整體存活時間(15.5個月vs 3.5個月, P=0.029)。 

與EGFR-TKI所致皮膚和消化道不良反應相比, ILD發(fā)生率明顯較低,但由于其病情發(fā)展迅速,及時停藥后,病死率仍較高。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識別ILD以及 提前采取相關的預防措施是至關重要的。

從預防角度來講,選擇進行EGFR-TKI藥物治療的患者,應盡量避免一些高?;颊撸绺啐g、男性,吸煙、既往有肺部放療史等。對于服用EGFR-TKI藥物的患者突發(fā)咳嗽加 重、呼吸困難,應及時想到ILD,此時應及時監(jiān)測肺部 影像學變化而不是等待癥狀明顯加重時再進行,應及時停藥并給予恰當?shù)奶幚硪越档筒∷缆省?/p>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