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詞中有很多是描寫詩人失去愛人后的痛苦和失落的心情的,比如蘇軾的“十年生死兩忙茫,不思量,自難忘。”晏幾道的“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等等。今天我們來欣賞唐代詩人張泌的一首《寄人》。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據(jù)《古今詞話》、《詞苑叢談》、《詞壇紀(jì)事》等書的記載,張泌年輕的時(shí)候曾經(jīng)和鄰居浣衣女相戀,并為她做了一首《江城子》:“浣花溪上見卿卿,臉波明,黛眉輕。綠云高綰,金簇小蜻蜒。好是問他來得么?和道:莫多情。”然而,好景不長,張泌為了前程而外出奔波,兩人多年未曾相見,而浣衣女也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嫁給了別人。當(dāng)張泌得知到這個(gè)消息后,對她卻久久難以忘懷,相思形于夢寐,夢醒之后,便作了這首詩,并將詩寄給了浣衣女,這也是這首詩提名叫做《寄人》的原因。 詩從一個(gè)夢境寫起,詩人在夢里隱隱約約感覺自己來到了伊人的家中,也許詩人曾經(jīng)到過這里,所以對院中的壞境十分熟悉,不過雖然環(huán)境相同但人卻不見了,他的夢魂繞遍回廊,倚盡闌干,他失望地徘徊著,追憶著,直到連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脫出這種難堪的夢境。 人肯定是找不到了,只剩下那多情的明月為離人照著那一片片飄零的落花。現(xiàn)實(shí)中難以相見,只能寄托于夢境,已經(jīng)讓人感到十分可憐,但如今卻連在夢中的故園中仍然不可尋見佳人,更是百倍可憐。 全詩以虛為實(shí),寫幽幽夢境,夢中之小廊回合、曲闌微斜、月照落花、幻夢之真切、可以看出相思之凄苦,夢中景色的迷離凄清與夢中相尋之情緊相糅合,讓人在清幽冷寂中體會(huì)到詩人的苦澀和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