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該知道,根據(jù)抗原的性質(zhì),人類體內(nèi)針對抗原的IgG抗體通常呈現(xiàn)不同的亞型傾向性,IgG亞類包括IgG1、IgG2、IgG3、IgG4四類,其血清濃度分別為:4.9~11.4g/L,占43%~75%;1.5~6.4g/L,占16%~ 48%;0.11~0.85g/L,占1.7%~7.5%;0.03~ 2.0g/L,占0.8%~11.7%。其中IgG1、IgG3是針對蛋白抗原產(chǎn)生,IgG2針對糖類抗原,而IgG4是抗原反復刺激產(chǎn)生的。 IgG4相關性疾病的歷史認知 1960 首次報道了一例慢性炎癥硬化性胰腺炎患者 1995 首次提出自身免疫性胰 腺炎概念 2001 發(fā)現(xiàn)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所累及的多個臟器的免疫組織化學均顯示大量的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 2003 首次提出IgG4相關性 疾病的概念 2010 AutoimmuneRev雜志上正式宣布該種疾病的誕生 因此,IgG4相關性疾病是一種與IgG4相關的疾病,是近年來新認識的一種由免疫介導的慢性炎癥伴纖維化的疾病。累及多器官或組織;受累器官或組織腫脹伴硬化;血清IgG4水平增高;組織中淋巴細胞和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 它是系統(tǒng)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累及胰腺,經(jīng)常涉及其他組織,因此診斷通常需要結合臨床表現(xiàn)(腹痛、體重減輕、黃疸)、血清學(血清IgG4濃度升高)、影像學(胰腺彌散性增生,可能發(fā)現(xiàn)類似于腫瘤的局部腫脹)、組織學(IgG4陽性細胞浸潤,出現(xiàn)纖維變性)。 2011年IgG4相關性疾病診斷標準 (1)臨床檢查顯示1個或多個器官特征性的彌漫性/局限性腫大或腫塊形成; (2)血液學檢查顯示血清IgG4升高>>1350mgdL; (3)組織學檢查顯示: ①大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伴纖維化; ②組織中浸潤的IgG4 漿細胞與漿細胞的比值>40%,且每高倍鏡視野下IgG4 漿細胞>10個。 臨床上IgG4相關性疾病誤診的病例很多 病例1(IgG4相關硬化性膽管炎誤診為膽管腫瘤) 患者,男,60歲。因“胃部不適1月,乏力、尿黃半月余”。查ALT:125U/L,AST:55U/L, 總膽紅素(TBil):4.8μmol/L, 白蛋白(Alb):46g/L, 口服護肝片后效果不佳。 10天后查 ALT:157U/L, AST:119U/L, TBil:118.2μmol/L, DBil:69.9μmol/L, GGT:656U/L, ALP:586U/L, 脂肪酶:1137U/L,淀粉酶正常; 乙肝抗原抗體: HBsAg(-) 、HBsAb( ) 、HBeAg(-) 、HBeAb( ) 、HBcAb( ) , 丙型肝炎抗體陰性。 腹部磁共振、磁共振胰膽道成像(MRCP)結果:胰腺炎,膽總管下段及胰頭部胰管管壁增厚強化伴膽系擴張,考慮炎癥所致可能性大。 內(nèi)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黏膜組織慢性炎伴糜爛,纖維肉芽組織增生,間質(zhì)見部分嗜酸粒細胞浸潤。再次行ERCP,黏膜組織慢性炎,并伴糜爛,部分腺上皮呈中度不典型增生,建議治療后復查。以“梗阻性黃疸:膽管癌?”入院。 入院后腹部增強磁共振:考慮炎性病變可能性大,穿刺活檢除外腫瘤性病變;胰腺形態(tài)飽滿,不除外胰腺炎(IgG相關性)可能,結合臨床。進一步查IgG亞型,IgG4:1690.0mg/dl, 結合病史查體及化驗檢查結果,診斷“IgG4相關硬化性膽管炎”。 病例2(以尿頻為首發(fā)表現(xiàn)的IgG4相關性疾?。?/strong> 患者,男,65歲,因“尿頻5個月,雙頜下腺腫伴乏力3個月,加重10余天”入院?;颊?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尿頻、尿失禁,尤以夜尿增多明顯,行前列腺彩超、PSA等檢查未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后口服“衛(wèi)喜康”治療,尿失禁癥狀好轉,但仍有尿頻。 輔助檢查 ? 免疫球蛋白G4:78.700g/L ? 免疫球蛋白G:117g/L ? C3:0.21g/L ? C4:0.02g/L ? 球蛋白:54.7g/L ? CRP:9.17mg/L ? 血沉:120mm/1h ? 血清游離λ鏈:235.00mg/L ? 血清游離κ鏈:306.00mg/L ? 24h尿LAM輕鏈:79.60mg/24h ? 24h尿KAP輕鏈:404.00mg/24h ? 24h尿微量白蛋白:29.60mg/24h ? 24h尿蛋白定量:0.56g/24h ? ANA、抗線粒體M2全陰性 ? 免疫組化結果:CD138( ) , CD34 (血管內(nèi)皮 ), IgG4蛋白( ), IgG蛋白( ), CD10 (散在 ), CD7 (上皮 ), LCA ( ) , CD20 (灶狀 ), CD3 ( ) ? 骨髓涂片、活檢、染色體未見明顯異常 結合病史及輔助檢查診斷為IgG4相關性疾病、2型糖尿病、主動脈瓣瓣膜置換術后。給予激素加免疫抑制劑、降糖、抗凝等對癥支持治療,患者尿頻、乏力、口干等癥狀好轉,血清IgG4水平較前明顯下降、頜下腺腫大較前明顯消退后出院,目前隨訪中。 IgG4相關性疾病實驗室檢查:嗜酸性粒細胞↑;血沉↑;CRP↑;血清IgG↑;血清IgG4↑(>135mg/dl);血清總IgE↑;自身抗體大多數(shù)陰性;低補體。 總之,IgG4的血清學檢測對于IgG4相關性疾病的診斷非常重要;IgG4越高,患者發(fā)生其他器官受累的可能性越高;IgG4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但是不能作為診斷的單獨依據(jù);激素治療過程中,IgG4水平的上升,和治療后IgG4水平上升,提示有復發(fā)風險,建議每隔半年進行復查。IgG4相關性疾病不是常見病,應先排除其它疾病后再考慮。 作者:吉曉菲 來源:檢驗醫(yī)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