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要靜,身要動,營養(yǎng)均衡不過剩,這是歷代各個門派的養(yǎng)生家提倡的三大法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心。身體是不會說謊的,它忠實地幫我們貯存所有的情緒,生病是在提醒我們要看到心、看到情緒。 “病都是自己作的, 不作就不會病” 俗話說:50歲以前人找病,50歲以后病找人。生命的開始就是衰老的啟動,養(yǎng)生抗衰老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長期的晝夜顛倒、飲食無節(jié)制、運動少,都會引發(fā)疾病,這都是對自己身體的摧殘,都是在“作病”。 現在大家就明白為什么一定要強調“養(yǎng)心”,也許是很難做到,但至少是在腦子里有這根弦,能時刻提醒自己也是好的。 “真正高明的醫(yī)生, 在你身體中” 人渴了要找水喝,餓了要找飯吃,這都是人體的自調機能在發(fā)揮作用。這不僅是中醫(yī)的思想,也是現代醫(yī)學的觀點。 現代醫(yī)學之父,2500年前的希波克拉底說:“疾病的痊愈是要通過自身的自愈力,醫(yī)師只是在旁協助而已”。 所以說,真正高明的醫(yī)生不在醫(yī)院,而在你的身體之內;最珍貴的靈丹妙藥不在藥店,而在你的身體之中,就看你會不會利用。 “不生氣,就不生病” 情緒是人的本能,但在競爭激烈的生活環(huán)境下,人的精神壓力自然會增大,于是各種負面情緒會經常影響到人的健康。 好多人,到處都抱怨,看啥都不順眼。國家怎么這個樣子,社會怎么這個樣子,單位怎么這個樣子。回到家就抱怨,家里人怎么這個樣子,抱怨就是一種負向情緒?!?/span>“現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 只要我們把控好情緒這個關,我們就可以不得病,不得大病,少得病,晚得病?!?/span> “心要靜,身要動” 養(yǎng)心、靜心、修心、調控意識情緒,本身就是一個養(yǎng)生常識,可惜不被大家重視,所以才會出現“治不好的胃病”、“伴隨一生的咽炎”。心靜則身安,身安則體健,心安體健則百病少生。 動能生陽,陽氣旺盛而通達,則氣血流暢,肌肉豐滿,筋骨強健。心要靜,身要動,營養(yǎng)均衡不過剩,這是歷代各個門派的養(yǎng)生家提倡的三大法寶。情緒給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影響,句句有道理。很多人還被疾病折磨,卻不知是被情緒影響。 “世上所有的病, 都是免疫系統打了敗仗” 我們一直低估了身體的智慧,人體里有著一套精密的免疫系統。這不僅是西醫(yī)所說的狹義的免疫能力,還包含自我診斷、人體資源管理、自我修復及再生。當我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的時候,最先攻擊到的是身體的免疫系統,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這是導致出現病癥的最大原因之一。 以女性為例:生氣不消易得乳腺增生,長期郁積易患乳腺癌,忽視女性身份會影響卵巢健康、例假紊亂,夫妻感情不合者婦科疾病糾纏。研究表明,導致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的情緒中,常見的包括:生氣、悲傷、恐懼、憂郁、敵意、猜疑,以及季節(jié)性失控(如夏季頻發(fā)爭執(zhí)和摩擦;冬季抑郁患者會比平時多。) 當感到皮膚過敏、喉嚨不適、胃痛胃潰瘍、失眠多夢、經常性頭痛等癥狀,我們常常會想:是不是身體出現什么問題了?其實很多時候,經常性的負面情緒才是幕后黑手。 “生病不能只治病, 還得找到病癥所在” 當我們腸胃不適,只是大把吞下胃藥,卻逃避壓力和緊張的根源;當我們皮膚上的各種紅疹,猶如一座座小火山的爆發(fā),但卻沒有發(fā)出:“我很生氣,請看看我的憤怒的心聲?!?/span> 很多疾病都是我們自己的情緒引起的,即使好了一點,我們的情緒再上來的時候,健康又沒了。我們常說“氣死我了”、“壓力好大”、“心有不甘”,這正是情緒在作祟。 生氣讓人感覺失控,身體自動釋放出大量有害呼吸系統的因子;焦慮讓人的體進入到空鐵壺干燒的狀態(tài),一點點消磨掉人的心力;壓力讓人沮喪,像一只看不見的手,捂住了人的鼻子,看得見五指透過灰色的天空,又摸不到。 身體是不會說謊的,它忠實地幫我們貯存所有的情緒,而生病其實是在提醒我們,要去真實地面對自己真正的需求,妥善地去處理,并相信身體的能力。 人體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所有的醫(yī)生都起不到治療的作用。我們需要喚醒身體內在的自愈力,讓康復自動發(fā)生。 疾病只是一種現象,一定不要恐懼這些現象,我們可以透過現象去找背后的本質。疾病是上天另一種形式的愛,它提醒我們從錯誤中醒來。 世上沒有既安逸又精彩的人生,美好前程都是血汗打下來的,想要為自己的夢想負責,為家人負責,我們就必須管理好情緒,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 祝愿所有人都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讓生活與身體越來越好,讓健康變成看得見的財富! |
|
來自: 實力9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