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的秋天,潮州的氣溫高達(dá)30度,我們這幾個吃貨在這樣的天氣里暴走潮州,探秘潮州小吃,四天內(nèi)吃了四十二家店,平均不到一個半小時就得探一家店,這需要何等堅(jiān)韌的毅力!何等堅(jiān)強(qiáng)的胃!何等堅(jiān)不可摧的消化系統(tǒng)! 潮州的精華就在這些街頭小吃,豐富多樣又極具特色。吃貨們,走起! 1.潮州腸粉 地址:牌坊街的一個入口 潮汕的腸粉絕對是當(dāng)?shù)芈糜尾豢慑e過的美食。每道腸粉現(xiàn)點(diǎn)現(xiàn)做,只見一陣煙霧繚繞之后,一盤晶瑩透亮閃著柔滑光澤的腸粉就上桌了。 伴著漂亮的腸粉一共上桌的,是氤氳在周圍的花生醬香和豉油香,還沒入口就已讓人垂涎三尺。 輕輕撥開晶瑩的腸粉皮,有大蝦!居然有大蝦!只吃過肉蛋腸的深圳人驚呼起來~ 除了大蝦,還有蛋!還有肉!還有包菜絲!還澆了菜脯??!十塊錢一份,頓時感覺自己幸福地快昏過去了。 醬香,粉滑,蝦鮮,包菜絲清爽解膩。 2.粽球 地址:牌坊街,太平中學(xué)附近 白頭發(fā)的老爺爺就是這家粽球的招牌,一看見他就不由自主地走進(jìn)店買了個粽球來嘗嘗。 粽球個頭大而飽滿,一大塊半肥瘦豬肉和大塊的肥厚香菇的加入,讓給五香味的糯米更添了一份滋味。這家的粽球雖不似汕頭老媽宮的粽球材料豐富,但是,我更喜歡這樣糯米與肉的單純搭配。 3.水果炒冰 地址:牌坊街太平路 潮州的炒冰用果汁冰加新鮮水果、綠豆、紅豆、芋頭絲、干果等材料做成,各種材料的香味一起融入了冰涼甜美的冰塊中,簡直就是炎夏救星。 4.魚餃 地址:湘橋區(qū)西馬路 皮脆餡香的十八曲老二魚餃,將新鮮的池魚肉用刀刮、拍成魚蓉后,在將魚蓉放薯粉上用搟面杖搟成薄薄魚皮,再包上調(diào)好味的豬肉餡兒,就成一個個飽滿肥白的魚皮餃了。除了魚皮餃,還有魚冊、魚丸、魚面和炸餃。吃的時候,將魚餃煮熟澆上高湯,放一片紫菜,最后撒上芹菜末和炸蒜蓉,鮮香撲鼻,超級美味。 5.糯米豬腸 地址:西馬路,十八曲老二魚餃附近 豬大腸里塞滿用香料拌過的糯米、芋頭粒,蒸熟。吃的時候切片,再淋上甜甜的醬汁來吃。醬汁太甜膩,完全可以不要。豬腸有著豐腴的油脂香,連同糯米一起被迷人的豬腸脂香所浸潤,口感飽滿軟糯,又不時有著嚼到粉粉芋頭時的小小驚喜。愛吃肥腸者,勇敢嘗試吧。 6.糕粿 地址:漢庭酒店馬路斜對面的室外宵夜攤,麥當(dāng)勞旁邊。 用米漿蒸熟的米糕,拌上咖喱變得金黃。切小塊,下大量豬油煎至焦香,再打幾個雞蛋一同煎至金黃酥脆。不過,還是有些油膩感的,飽腹感太足,如果吃的話建議多人分一小份。 7.蠔煎 地址:下水門水平路 潮州的蠔煎不同于臺灣的蚵仔煎,不放薯粉這些配料,只把沒有泡過水的蠔仔,和雞蛋一起用旺火煎,用高溫迅速將外表煎至金黃酥脆,鎖住內(nèi)里蠔仔的鮮汁,吃起來有鮮美飚汁的美妙??上c糕粿一樣的油膩飽腹,最好多人分享。 潮州的三輪車,是潮州特有的一道風(fēng)景,遍地的三輪車的確比那些不定時的公交和貴死人的的士方便很多。 8.咸水粿 地址:中山路 “咸水粿”外觀是一個由米漿做成的如同小碟子的粿皮,中間是盛放著熱的菜脯干,色澤嫩白,口感潤滑。粿皮無味但有嚼勁,配上菜脯干的香甜和芳咸,成為一道具有潮州特色的民間小吃。有的也可以加上辣椒醬或者甜漿,使得咸水粿味道更重,更美味。 “咸水粿”一般是以 小吃攤點(diǎn)的形式出賣,攤主先把粿皮蒸好備用,而菜脯干切成丁,加入 蒜蓉,用小爐子微熱,現(xiàn)作現(xiàn)賣?!?/p> 賣咸水粿的大姐跟我們說,好吃的秘訣就在于這用熱油慢慢煎香的菜脯丁了,一定要煎到足夠干,菜脯的香味才能被充分激發(fā)出來,讓咸水粿吃起來咸香撲鼻。 在咸水粿攤后是廢棄的老式廠房。 9.腐乳餅 地址:湘橋區(qū)西新路西新花苑7號鋪面 博香餅食店 腐乳餅的內(nèi)餡有花生、芝麻、糖漬肥肉和米粉,味道有點(diǎn)類似雞仔餅,帶有腐乳香的咸、甜、鮮味融為一體,味道非常濃重。吃第一口覺得還不錯,可惜幾口就膩到了。不過作為潮州的特產(chǎn),可以考慮帶給家人嘗嘗。 10.鴨母捻 地址:湘橋區(qū)牌坊街太平路136-144號 胡榮泉(老店) 喜愛甜食的童鞋的至愛——潮州傳統(tǒng)小吃鴨母捻,因形似母鴨在水上游蕩浮沉而得名,傳統(tǒng)制作要求嚴(yán)格,外層為糯米制,有豆沙、芋泥、芝麻糖等餡料,放在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 “糯米浸透,用石磨磨成粉漿,再把粉漿倒進(jìn)一個質(zhì)地較疏的布袋中,讓它把水分一滴滴的滴出來,到一定時間,使?jié){粉保存適當(dāng)水分,然后倒出來用力揉壓,直至它又柔又韌,再做成小酒杯般的(米志)耙皮,包上精制的黑、綠豆沙、芋泥或水晶(冬瓜冊、香黃片制的)甜餡,捏成一粒粒較荔枝果大些的“鴨母捻”,放進(jìn)白糖湯中煮熟,每碗四粒,配上甜湯;傳統(tǒng)賣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同。本為元宵節(jié)的小吃,故俗稱元宵。 11.炸春卷 地址:胡榮泉 春餅為潮州傳統(tǒng)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間小食薄餅卷炸蝦演變過來的。清代以前,在潮州大街小巷盛行著一種小食一一薄餅卷炸蝦,即用薄餅皮卷著炸香的小蝦,醮著甜醬吃,這種小食主要是路邊的小攤賣給小孩吃。到了清代末年,這種小食的餡由炸蝦改進(jìn)為菜頭丁(蘿卜丁)加豬肉粒。到了1911年,潮州名店胡榮泉的創(chuàng)始人胡榮順、胡江泉兩兄弟在此基礎(chǔ)上,又把這種小食改進(jìn)為一直流傳到今天的潮洲春餅。 12.糖蔥薄餅 地址:西新路街口 “把三張薄餅疊擺成品字形,中間放兩塊糖蔥,灑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加上些香菜,包起來,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蔥薄餅了。其吃起來松松脆脆,入口即化又不沾牙,很多人通過央視《舌尖上的中國》認(rèn)識了糖蔥薄餅這一潮州特有的風(fēng)味小吃?!?/p> “做箔餅的人一手捧著稀面團(tuán),往熱鍋底一抹收回,被粘住附著在鍋上的薄面層隨卻凝固成餅,于是另一手即將箔餅揭起疊放在旁。如此一抹一收,一揭一放,十分地快捷。” 至于糖蔥薄餅給我的真實(shí)感受嘛,呵呵,吃起來松松脆脆,入口即化又不沾牙,實(shí)在太好吃了。美中不足的是吃時老要掉糖屑,于是有了箔餅卷糖蔥。。 13.各種粿 地址:西馬路 在潮州有各式各樣的小吃,最有名的莫過于“粿”,何為粿呢?潮州人對于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經(jīng)過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稱“粿”,粿是潮州小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小吃但不僅是一種小吃,它還是一種潮州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 流口水了嗎?這些都是百吃不厭的粿品小食!不但美味可口,贊贊的“好食”,它更承載著潮州人對食物創(chuàng)造的智慧!還有各種炸制品,快撐死的我們了。 14.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