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起一念,把近日所讀宋詞與春有關(guān)者摘出,古人曰“春色將闌,鶯聲漸老,又報芳菲歇,無計留春住”,我道“春意正濃,繁花綠柳,又是春好處,且留鏡頭間”。 踏莎行·春色將闌 寇凖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 紅英落盡青梅小。 畫堂人靜雨蒙蒙, 屏山半掩余香裊。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 菱花塵滿慵將照。 倚樓無語欲銷魂, 長空黯淡連芳草。 全詞由描寫景物起,情由景生,景中有情;又以寫景結(jié),寄情于景,以景結(jié)情。情景交融,意境渾然。《四庫提要》稱他的詩作“含思凄婉,綽有晚唐之致”。 一叢花·傷高懷遠幾時窮 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 離愁正引千絲亂, 更東陌、飛絮蒙蒙。 嘶騎漸遙,征塵不斷, 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 梯橫畫閣黃昏后, 又還是、斜月簾櫳。 沉恨細思,不如桃杏, 猶解嫁東風。 用擬人手法,把無感情的“桃杏”與“東風”寫得像人一樣有情有意,是意深語新的警句俊語,千古被人稱頌。張先的小令以“韻高”受到文人的贊賞,他善于鍛煉字句,被歐陽修稱為“桃杏嫁東風郎中”。 天仙子 張先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 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 臨晚境,傷流景, 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 云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 風不定,人初靜, 明日落紅應滿徑。 這首詞是北宋詞中名篇之一,也是張先享譽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則由于詞中有 “云破月來花弄影”之句。據(jù)陳師道《后山詩話》及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所引各家評論,都說張先所創(chuàng)的詞中以三句帶有“影”字的佳句為世所稱,人們譽之為“張三影”。 說起此詞,還有一段趣事:據(jù)說宋祁任尚書時往見張先,彼此便以 “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和“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稱呼對方。 千秋歲 張先 數(shù)聲鶗鴂,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把殘紅折。 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 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 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 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把主人公相思郁結(jié)的心情形象具體地表露出來了,是傳誦很廣的名句。瓊瑤言情小說《心有千千結(jié)》題目,就是從這兩句變化而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e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蠍矍Ы疠p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此詞從游湖寫起,謳歌春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鮮明的早春圖;下片則一反上片的明艷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及時行樂,反映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尋歡作樂思想。作者宋祁因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名揚詞壇,被世人稱作“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全詞以樂寫愁,托物興懷。詞的上片展現(xiàn)了一位孤獨行人騎馬離開候館的鏡頭。在這畫面里,殘梅、細柳和薰草等春天里的典型景物點綴著候館、溪橋和征途,表現(xiàn)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氣氛。這首詞以春景寫行旅,以樂景寫離愁,從而得到煩惱倍增的效果。 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此詞寫閨怨。詞風深穩(wěn)妙雅。所謂深者,就是含蓄蘊藉,婉曲幽深,耐人尋味。此詞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嘗嘆其用疊字之工,李清照酷愛這一句,并用它作《臨江仙》詞。不妨說這首詞的景寫得深,情寫得深,意境也寫得深。 臨江仙 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這首《臨江仙》含蓄真摯,字字關(guān)情。詞的上闋“去年春恨卻來時”可說是詞中的一枚時針,它表達了詞人處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蘋有過一段甜蜜幸福的愛情。時間是這首詞的主要線索。其余四句好像是四個相對獨立的鏡頭(即1、夢后,2、酒醒,3、人獨立,4、燕雙飛),每個鏡頭都渲染著詞人內(nèi)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 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 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山色青翠、春深花繁之時,流鶯漫不經(jīng)心地隨意飛鳴,唯有杜鵑善解人意,于百花深處向行人殷勤勸慰:“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行人”走在春色絢爛的優(yōu)美環(huán)境中,心情本來是會愉悅的,但因為離家作客,所以聽了杜鵑叫聲,不免會引起思家之念,作客之愁。行人一夢驚醒后,已是陽光明媚,杜鵑仍在喋喋不休,“聲聲只道不如歸”,使得羈旅之人益發(fā)孤寂、更多春愁,惹得他久久蓄積在心的思歸懷人之情傾瀉而出,因而斥責杜鵑,“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眉眼盈盈處”有兩層理解:一是鮑浩然是去山水秀麗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與“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會。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語帶雙關(guān),扣得天衣無縫,實在是高明的手法。 詞人用兩個“送”字遞進,深刻描寫詞人的離愁幽情。“才始送春歸”寫出才剛送別春天,心中還滿懷著傷春之愁;“又送君歸去”則再添了別恨,離愁更深?!叭舻浇稀倍湓侔l(fā)奇想,詞人將心中沉痛之情暫時擱置,對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住。既飽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這兩句,一反送別詞中慣常的悲悲切切,寫得情意綿綿而又富有靈性。這首詞,輕松活潑,比喻巧妙,耐人尋味,幾句俏皮話,新而不俗,雅而不謔。 菩薩蠻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 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 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此詞寫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繪了思婦盼望遠行丈夫歸來的情思。全詞緊緊圍繞一個“溪”字構(gòu)圖設(shè)色,表情達意,寫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饒有情韻,耐人尋味。本首詞聲律極具特色,押韻工整,平仄交錯,語言曉暢,詞句清麗,不失為借春景抒離情詞中之珍品。 溪水旁邊,有一道長堤,堤上長著一行楊柳,暮春時節(jié),嫩綠的柳絲籠罩著長堤,輕拂著溪水,詞人每天早晚到溪旁柳下盼望離人早日歸來,可是“三見柳棉飛,離人猶未歸”。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復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此詞既是詠楊花,又是寫思婦,一筆兩意,韻味無窮。通篇以既不粘著于物象,又不脫離物象,達到了詠物詞主客觀不即不離的神境。 蝶戀花·春景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是傷春之作,感嘆春光易逝、佳人難見,頗有“流水落花春去也”之感。蘇軾長于豪放,亦擅婉約,這首詞寫春景清新秀麗。作者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不僅僅局限于對“佳人”的相思,是一首很好的婉約詞。王士禎《花草蒙拾》所說的“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fā)有為,但終究未能如愿。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于清新中蘊涵哀怨,于婉麗中透出傷情,意境朦朧,韻味無窮。 清平樂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這是一首惜春詞,表現(xiàn)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下片惜春之無蹤影可以追尋。用筆委婉曲折,層層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語道破,結(jié)語輕柔,余音裊裊,言雖盡而意未盡。 詞中以以清新細膩的筆觸,表現(xiàn)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珍惜與熱愛,抒寫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和追求。作者以擬人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全詞構(gòu)思新穎委婉,思路回環(huán)反復;筆情跳脫,風格清奇;語言輕巧,淡雅饒味;有峰回路轉(zhuǎn)之妙,有超軼絕塵之感。 八六子 秦觀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 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 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 正銷凝,黃鸝又啼數(shù)聲。 這首詞的意境蘊藉含蓄,情致悠長,耐人尋味。秦觀善于通過凄迷、朦朧的意境來傳達自己傷感、迷惘的意緒。語言清新自然,情辭相稱,精工而無斧鑿之痕。前人曾這樣評論:“子瞻辭勝乎情,耆卿情勝乎辭,辭情相稱者,惟少游而已?!鼻赜^的詞之所以能有如此高超的語言成就,一方面是因為他工于煉字。這首詞中“飛花弄晚”“殘雨籠晴”這二句是互文的,意思是飛花殘雨在逗弄晚晴。這里的一“弄”一“籠”,既音韻和諧,又能使人產(chǎn)生無限想象,十分貼切生動。 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掛小銀鉤。 這首詞曾被譽為《淮海詞》中小令的壓卷之作,以輕淺的色調(diào)、幽渺的意境,描繪一個女子在春陰的懷抱里所生發(fā)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全詞意境悵靜悠閑,色調(diào)輕淺幽渺,含蓄有味。 上闋寫陰冷的春天早晨,獨上小樓,空房內(nèi)畫屏豎立,顯得格外清幽。下闋所寫眼前景物,待慢慢掛起窗簾,觀落花輕飄,細雨蒙蒙,觸目傷情。作者用“輕描淡寫”的筆法,融情入景,明寫景,實寫人的愁怨,其構(gòu)思之精巧,意境之優(yōu)美,猶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藝術(shù)品。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在這里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很新奇。這兩句用語奇絕,特別具有一種音樂美、詩意美和畫境美。 行香子·樹繞村莊 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坡塘。 倚東風、豪興徜徉。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 揚青旗、流水橋傍。 偶然乘興,步過東岡。 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這首詞描繪春天的田園風光,詞人運用樸素的語言、輕快的格調(diào)描寫農(nóng)家風景,可謂異類,與秦觀的一貫詞風也不大相同。全詞下筆輊靈,意興盎然,洋溢著一種由衷的快意和舒暢。 上片先從整個村莊起筆,一筆勾勒其輪廓,平凡而優(yōu)美?!靶@”五句,集中筆墨特寫春之一隅。色彩鮮明,暗含香氣,絢爛多彩而又充滿生機,達到了以點帶面的藝術(shù)效果。 下片“遠遠圍墻”四句,作者的視野由近放遠。周墻,茅堂,青旗,流水,小橋,動靜相生,風光如畫,而又富含詩蘊,引入遐想?!罢L兒啼”三句,仍是特寫春之一隅,地點卻已經(jīng)轉(zhuǎn)到田野之中。與上闋對應部分描寫靜靜綻放的開花植物不同,這里集中筆力寫的是動感極強、極為活躍的蟲鳥等動物;“啼”、“舞”、“忙”三字概括準確,寫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盡致。比起小園來,是別一種春光。 青玉案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此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fā)作者所感到的“閑愁”?!霸噯枴币痪涞暮锰庍€在一個“閑”字?!伴e愁”,即不是離愁,不是窮愁。也正因為“閑”,所以才漫無目的,漫無邊際,飄飄渺渺,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種若有若無,似真還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差堪比擬。作者妙筆一點,用博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形變有形,將抽象變形象,變無可捉摸為有形有質(zhì),顯示了超人的藝術(shù)才華和高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閑愁”。立意新奇,想象豐富,能興起人們無限想象,歷來廣為傳誦。賀鑄的美稱“賀梅子”就是由這首詞的末句引來的。可見這首詞影響之大。 臨江仙 李清照 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shù)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 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凋零。 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李清照酷愛“深深深幾許”之語,是很有藝術(shù)見地的。因為它一連疊用三個“深”字,不僅渲染出庭院的深邃,而且收到了幽婉、復沓、跌宕、回環(huán)的聲情效果。上片寫春歸大地,詞人閉門幽居,思念親人,自憐身世;下片承上片怕觸景傷懷,進而追憶往昔,對比目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此詞不單是作者個人的悲嘆,而且道出了成千上萬想望恢復中原的人之心情。全詞格調(diào)蒼涼沉郁,幾乎全以口語入詞,明白曉暢,又極準確、深刻地表達了詞人彼時的心理狀態(tài)。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簡煉含蓄,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風住塵香花已盡”一句已達至境: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xiàn)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 全詞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對故國故人的憂思,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貼切,絲毫無矯揉造作之嫌,饒有特色。此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塑造了一個孤苦凄涼環(huán)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 全詞一唱三嘆,語言優(yōu)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 憶王孫·春詞 李重元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 杜宇聲聲不忍聞。 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這首詞寫思念戀人感傷春情,從視覺到聽覺交織成一幅生動的春天風物畫。然而“欲黃昏”時,“深閉門”的沉寂,又給這般春景籠罩上一層斷魂的感傷。全詞景中含情,含蓄雋永,意境優(yōu)美,語言樸素清麗,十分自然?!坝S昏,雨打梨花深閉門”,被后人評為“情景雙繪”“趣味無窮”。 安公子 袁去華 弱柳絲千縷,嫩黃勻遍鴉啼處。 寒入羅衣春尚淺,過一番風雨。 問燕子來時,綠水橋邊路。 曾畫樓、見個人人否。 料靜掩云窗,塵滿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許,為誰都著眉端聚。 獨立東風彈淚眼,寄煙波東去。 念永晝春閑,人倦如何度? 閑傍枕、百囀黃鸝語。 喚覺來厭厭,殘照依然花塢。 此詞為早春懷人,抒寫相思離愁之作。以其構(gòu)思別致、章法新穎而獨有特色。全詞以景起,以景結(jié),前之柳絲、風雨、燕子、綠水,后之花塢、殘照、黃鸝,煙波遙映,意象清麗,筆致宛轉(zhuǎn),造語俊拔,情蘊詳厚。 “嫩黃勻遍鴉啼處”一句不僅聲色俱全,而且用“勻”字寫顏色,一方面使人覺得處處都有春色,另一方面又仿佛是從一處勻向別處,因而色彩都并不算濃。這種著色法既符合初春的情調(diào) ,也使色彩空靈透明。 秦樓月 范成大 樓陰缺。闌干影臥東廂月。 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 隔煙催漏金虬咽,羅幃暗淡燈花結(jié)。 燈花結(jié),片時春夢,江南天闊。 一般的懷人怨情,感情濃露,而本詞卻無一言怨愁,抒情婉曲。上片描寫春天月夜景色:一個靜謐的月夜,高樓掩映在綠蔭之中,只露出一角;欄干的影子灑落地上。情調(diào)非常溫馨。朗月中清風徐來,女主人公深夜不眠,獨在月下癡情思念。下片寫回到樓內(nèi)閨房中的情景。靜謐和溫馨掩蓋了淡淡的離愁,別有風味。 西江月 張孝祥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結(jié)尾兩句,來到寒光亭上,只見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萬頃,猶如遼闊無際的藍天;在這明麗如畫的水天之間,一群沙鷗展翅飛起,自由翱翔。這一靜一動、點面交映的畫面,充滿了蓬勃的生氣,陶醉著詞人的心胸。特別是沙鷗飛起的鏡頭,不僅使整個畫面靈動起來,更寄寓著“鷗鳥忘機”(典出《列子·黃帝》)與鷗同盟的深意。 如果說上片以問訊春色和風物含情寫出了物我一體的美妙境界,那么,下片就以唾棄世路和同盟鷗鳥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而這末尾兩句,純粹寫景,以景結(jié)情,語淡意遠,余味不盡,詞人對于世路塵俗的鄙棄憎惡,對于返歸自然的恬適愉快,盡在言外,從而成為全詞意境曠遠、余音繞粱的結(jié)筆。 摸魚兒 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這首詞上片寫春意闌珊,蜘蛛結(jié)網(wǎng)沾絮,想留住些春色,極寫自己的幽憤。下片“長門事”的典故,取自司馬相如《長門賦序》,詞人通過這個典故表達了自己的失意和對朝廷的不滿。最后一句“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比喻南宋國勢衰微。 祝英臺近·晚春 辛棄疾 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 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 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 更誰勸、啼鶯聲?。?/p> 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shù)。 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 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 卻不解、帶將愁去。 上闋斷腸三句,一波三折。從“飛紅”到“啼鶯 ”,從惜春到懷人,層層推進。下闋由“占卜”到“夢囈 ”,動作跳躍,由實轉(zhuǎn)虛 ,表現(xiàn)出癡情人為春愁所苦、無可奈何的心態(tài)。 詞的上下片分別圍繞著一個“怕”字和一個“愁”字寫來。江山風雨,怯于登覽;而知音不至,愁無可訴。昔人用詞來寫傷春懷遠之情者,不一而足;而寫得如此濃烈、深致而又如此委婉者,確不多見。如果聯(lián)系作者的整個身世來理解,則一臠之嘗,其味更堪咀嚼了。 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辛棄疾的詞本以沉雄豪放見長,這里選的這首卻很清麗,足見偉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這是一首歌詠江南農(nóng)村美好景色的詞,詞中初發(fā)的桑葉芽、剛孵出的蠶寶寶、悠然吃草的小牛犢、斜日林中的歸鴉以及村頭風中飄揚的酒旗、溪邊盛開的薺菜花,每種意象都是山林田野尋??梢?,詞人運用清新明快的筆調(diào)、素凈淡雅的色彩,描繪出一幅主次分明、遠近有致、動靜相生、有聲有色、情致盎然的田園早春圖。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享受。 淡黃柳 姜夔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 馬上單衣寒惻惻。 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 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全詞從聽角看柳寫起,漸入虛擬的情景,從今朝到明朝,從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其惆悵情懷已然愈益深濃。然而還不僅此。前人曾道“自古逢秋悲寂寥”,作者卻寫出江淮之間春亦寂寥,并暗示這與江南似相同而又相異,又深憂如此春天恐亦難久。這就使讀者感到全詞的情感決非“客懷”二字可以說盡,作者的感葉傷春,實際上反映出同時代人的一種普通的憂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大有一種大難臨頭的末日之感。因此張炎贊此詞:“不惟清空,且又騷雅,讀之使人神現(xiàn)飛越?!?/p> 留春令·詠梅花 史達祖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 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 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暮色已濃,明月倒映,把一涓春水照得上下透明,打破了溪上昏暗的暮色,仿佛一切都無所隱匿,連詞人的滿懷相思也沒有可安頓的地方,真?zhèn)€是“寸心外,安愁無地”,閑婉深曲的細膩感情在低低的訴語中得到全面的吐露。“春月”,一作“春水”。水字不如月字。用月字,既寫月光月色,又映帶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見。句中的“點”字形象地寫出月光映澈溪水,點破黃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點破黃昏又富有一種動態(tài)感,化靜為動,饒有情趣。 這首小令不寫形而寫神,不取事而取意,對所詠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見梅字而處處梅在,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詞意深曲含蓄,詞情跌宕低徊,奇思巧語,妥貼輕圓,確為詞中俊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