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 早期胃癌易發(fā)部位 標準胃鏡檢查步驟 賁門周圍解剖結構 -口側端接食道下段 -肛側端接胃底部 -食道下段括約肌LES(3-4cm)產生的持續(xù)高壓區(qū),靜息壓約10-30mmHg -食管下段與迷走神經伴行通過膈肌食道裂孔進入腹腔內 賁門早癌內鏡特征 色調的改變: -賁門位于鱗狀上皮和腺上皮交界處,內鏡下可見色調的改變 -大部分分化型胃癌合并有萎縮的黏膜背景,胃底黏膜示蒼白 -早期胃癌由于血供豐富,部分病例合并有糜爛炎癥,因此在萎縮黏膜的蒼白背景下會顯示的異常鮮艷 微小的凹陷: 觀察賁門下時需要盡量抵近賁門口,合理注氣吸氣,避免過度充氣導致病灶被拉伸影響觀察。 微小的隆起: 適度注氣避免過度充氣導致的黏膜拉伸,同時合理使用側光觀察病變,使得病變立體感更加強烈。 自發(fā)性出血: 腫瘤由于血供豐富極易產生自發(fā)性出血,賁門口的自發(fā)性出血往往提示腫瘤性病變。 微結構特征: 部分賁門腫瘤由于腺體分化較好,腺腔結構發(fā)育較完整,與周圍背景黏膜間的差異較小,需綜合評價。 微血管特征: 網格狀血管或者是異常扭曲擴張及管徑陡變的血管均是微小早癌的特征性改變。 小 結 正鏡觀察要點 -遠景近景各留一張清晰圖片 -合理利用充氣吸氣使得賁門充分張開,減少賁門皺縮導致的病灶遺漏 -留意賁門周圍色調改變以及隆起和凹陷,避免過度充氣導致病變黏膜被過度拉伸從而造成漏診 倒鏡觀察要點 -由遠及近,360°無死角的對賁門及賁門下四周黏膜進行詳細觀察 -賁門包饒鏡身較緊時需要緊貼賁門下靠近觀察賁門周圍黏膜 -清醒狀態(tài)下患者反應較大,倒鏡觀察賁門下需要警惕賁門撕裂可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