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保ā墩撜Z·公治長26》)孔子說他不曾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過失就在內(nèi)心自我批評的人??鬃诱f的這樣的人真的沒有嗎?當然不是,顏淵能做到“不二過”就是這樣的人。孔子這樣說只是喟嘆這樣的人太少,幾乎沒有。那么他那個時代沒有,今天我們這個時代有嗎?尤其是在我們的干部隊伍中這樣的人有嗎? 我只能這樣說,能夠有這種認識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做到的不會多。 “內(nèi)自訟”是自我批評,是自責,也是一種反省。反省是一問很深的學問,是一個很嚴肅的態(tài)度,什么是反???反省是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動,檢查其中的錯誤。顧名思義,反省就是回過頭來檢查過去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的錯誤或欠缺。 人不可能不犯錯,關鍵是看對待犯錯的態(tài)度。反省就是正確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避免相同或類似的錯誤重復出現(xiàn)。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4》)曾子為什么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他就是擔心自己能不能做到謀而忠,交而信和傳而習,忠和信就是做人,習就是做事。一個人如果每天這樣反省,他在做人做事上還有什么欠缺嗎? 領導干部要忠于黨,忠于國家,同時也要信于人民,信于社會,更要在政策、政令的貫徹執(zhí)行中反思和檢查得失,這樣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干部。如果每天只知道謀求私利,只知道往上爬,從不反省自己的過失,或者說只知道總結在鉆營、攀附上的失敗,從不反思自己思想上、行為上的差錯,不僅是做人的失敗,更是作為一名領導干部的恥辱。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17》)孔子說:“看見德行卓越的人,就要想怎么努力像他一樣;看見德行有虧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犯同樣的毛病?!币虼艘部梢哉f反省是一面鏡子,可以從別人身上出現(xiàn)的毛病來檢視自己是否有同樣的毛病。 我們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實際上是面對的一面面鏡子。有的人從中照出了自己毛病,照出了和別人的差距;而有的人卻把他人當成了墊腳石,當成了棋子,當成了自己以權謀私,蠅營狗茍的同盟,因此我們看到了偉大,也看到了齷齪。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wèi)靈公20》)孟子說:“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公孫丑上》)君子要求的是自己,他們的反思自己的過失后,不會責怪別人,他們只會反求諸己。所以一個人懂得了反省,他也接近了仁。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子張6》) 能內(nèi)自省的人還有一個顯著特征,那就是無所憂,無所懼,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保ā墩撜Z·顏淵4》)他們能做到無憂無懼,只是因為他們能“內(nèi)省不疚”。反腐的風暴席卷中國大地,有的人惶惶不可終日如過街老鼠,而有的人卻坦然自若,從容面對新時代的到來,就是一個能反省,避免自己走在錯誤的道路上。而另一個不能反省,讓自己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反省就是讓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29》)人難免有過錯,只要能改,就不算是過了?!斑^而改之,是不過也?!保ā俄n詩外傳》)改過是每個人必須承擔和正確對待的,也許每個人都是在一步步改過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能自我反省的人帶來的結果是什么?那就是個人品行和能力的全面升華。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28》)這里的道是指人道,道雖然客觀存在,但也只有賢德之人慢慢發(fā)現(xiàn)和總結出來,但道不能弘人。假如道能弘人,那不是人人都成了君子,那還談什么學習和修養(yǎng),談什么反省和自我批評,就干脆等著讓道來弘揚了。 所以我們的領導干部在一次次反省后思想得到升華,眼界會更高,境界會更大。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學而15》)一個領導干部追求的卓越?jīng)]有止境,不能滿足于現(xiàn)狀,也不能滿足于取得的成績,百尺竿頭還可以再進一步。每個領導干部應該堅持不懈努力追求思想升華,提升能力和素質(zhì),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7》這不僅是讀書人的努力方向和艱難歷程,更是每一個領導干部必須履行的職責和理想的追求。同時也要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豁達與豪邁,堅信前途的光明,積極體驗人生的意義。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8》)“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每一個盡忠盡職的干部必備的決心和信念,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實現(xiàn)“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和個人道德水準的提高。 到今天,反省的外延擴大了,人們將反省推擴到幫助別人,成就他人,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與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28》)的思想相契合,是追求道德水平的最高境界。領導干部一定要推己及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反省自己,想到他人,盡可能地讓人民群眾和自己一同來提高,活出每一個人的尊嚴。 《論語》與干部道德品質(zhì)修養(yǎng)系列(1、概論) 《論語》與干部道德品質(zhì)修養(yǎng)系列(2、道德與品德) 《論語》與干部道德品質(zhì)修養(yǎng)系列(3、理想和情懷) 《論語》與干部道德品質(zhì)修養(yǎng)系列(4、權力和責任) 《論語》與干部道德品質(zhì)修養(yǎng)系列(5、使命和擔當) |
|
來自: xiaoyao110 >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