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 當然這是騙你的,肯定是有的 就像總有人長命百歲,總有人一生平坦,總有人老當益壯 但也總有廉頗老矣感嘆的人兒 就像有的人說這感冒發(fā)燒呀,燒一燒,長一長 也有人說啊,這感冒發(fā)燒抵抗力不好 有人說不干不凈吃了沒病 也有人說不干不凈吃了得病 其實這就是生活的智慧,給人的考驗,面對發(fā)燒我們要沉著冷靜應(yīng)對 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防止下次再發(fā)生,發(fā)燒本身是能夠給身體一次對抗疾病的歷練 但是老是頻繁的犯也是不好的,所以看待問題得全面 對于吃喝來說,印度人活得很邋遢,很多外國朋友也許去了印度會覺得水土不服 但是呢,印度人卻不會,仍然有高壽者,原因就是如何去適應(yīng) 所以人這一生無非就是從生到死,每個人都得經(jīng)歷這個一個拋物線 哪有不凋謝的生命,哪有不曲折的道路 甭管如何,我們自然有應(yīng)對之法。 我們說心法高于任何法,那是因為心已超然,身亦何擾 我老師生前之事我還是歷歷在目,從認識之初見識了天下無癌論的神奇 到最終用生命完整有演繹了真正天下無癌的心態(tài) 我已然覺得這就是最高的高度解釋天下無癌了 為什么很多人還會死去,那是因為肉身本身就會腐爛 而心能恒之,我們只要保持一顆向上的心享受當下 要有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tài),樂觀對待每一天,什么都不是問題 其中《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就寫過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所以自古以來練功家都會去意守丹田,我們作為針灸醫(yī)生也得會引導病人呼吸 大家可以跟我來做個深呼吸,記住是腹式呼吸,我相信有一部分朋友做不到 腹部呼吸的話可以意守丹田,引氣歸元,吸氣的時候腹部隆起 如果有朋友做不到的話要么就是不得要領(lǐng),要么就是中焦瘀堵,心浮氣躁 因此現(xiàn)在人匆忙的生活已經(jīng)失去了原先呼吸就能養(yǎng)生的樂趣了 心浮氣躁,生活中充斥著眼目的物欲就會使人無法呼吸精氣,獨立守神 從而焦慮、失眠、心慌、脹氣等等都隨之而來了 說到這個呼吸,非常神奇,同樣的針灸穴位,呼吸不呼吸就天差地別 所以自然界中得來的能量是很強大的,然后稍加運用,力道無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就像菩提樹下修禪,可以長生延年,無有終時,放下執(zhí)念,一呼一吸,乃養(yǎng)生之道 不爭不吵,不煩不憂,才是一輩子不生病的辦法 但是人總會在這個世界里得到偏頗,最后就得了病 受了涼就感冒,受了氣就胃疼,受驚嚇就失眠等等 所以面對生命,從容生活,珍惜一呼一吸,活在當下,就是一輩子不生病的辦法 即使生病,心中坦然,自然也是一種絕佳的解脫! 有句話叫做:病由業(yè)造,業(yè)由心生,境隨心轉(zhuǎn)。感恩所有,一切盡在美好之中。 任何事情有好有壞,取其好而觀之智慧,挑其差而擾之紛紛擾擾無限憂慮 生病也是一樣,生病就是向好,很多朋友還沒努力就妄自菲薄,啊,不會好了,啊,太難受了,啊,我怎么這么慘! 我相信,心能恒之,人能勝之 那么怎么就到心能恒之呢,就得悟,去理解,去相信,去實踐 我在年后有來過兩位患者朋友,都是腰腿痛 反正兩位都是針下就好轉(zhuǎn),過幾個小時又發(fā)作了 我說這就說明有效,需要鞏固,天有不測風云,下雨天、陰天皆會使人疾病加重 其中一位發(fā)生過幾次,就不再相信,放棄治療,從接診就可以看出此人多憂多慮,并不想著這疾病會好,信心很低。另一位朋友就理解我的意思,深信不疑,因為的確有效果,只是需要鞏固,花了五個多月,戰(zhàn)勝了疾病 所以不生病的辦法就是要知道病是怎么來的,然后防范它,最后呢,就是有了疾病,也要從容面對,按部就班,這樣即使疾病來到,我們也可以不懼怕,不要把病當病,而要當作是人生的伙伴,讓我們看開,走向更寬廣坦然的道路 就像我剛開始說的天下無癌,天下無癌并不是說沒有癌癥,因為第一治好了就沒有癌,第二就算沒治好,好好對待自己過好每一天,心中無癌那就無癌。所有不生病的辦法無非就是這兩種,一種就是預(yù)防,一種就是既來之則安之,活在當下,尋找解脫。 最后本人仍然詩興大發(fā),想要吟詩一首,大家鼓掌: 呼吸吐納養(yǎng)長生, 心中無病業(yè)自消。 病本不在安何來, 心中苦惱疾纏身。 自己不作病怎作, 施主放下執(zhí)念吧。 天地間呼吸精氣, 渾然一體泯恩仇。 養(yǎng)長之道何其多, 無非就是陰陽合。 脾腎胃降斡中焦, 肝升膽降通樞機。 心腎相交氣自流, 肺如雨露溉百骸。 (為了這首詩也得轉(zhuǎn)起來??!朋友們,不容易?。。?/strong> 請來的施主在底下留言,一起來探討探討,謝謝您的足跡,使我們蓬蓽生輝! 同時呢!也希望大家都能多學習一些中醫(yī)知識,大家可以在下面留言自己想要了解的話題,多多益善!謝謝助力中醫(yī)傳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