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繼如 《槐聚詩存》中,有錢鍾書于1959年見其夫人楊絳二十六年前所書錢詩冊子有感而寫的十首七言絕句,中有句 云:“自笑爭名文士習(xí),厭聞清照與明誠。”李國濤先生引入其文《一起慢慢變老》中(見4月1日“筆會”),而謂“不太明白”,“不知道為什么錢氏不喜趙、李二人的方式”,是以 為“厭”就是討厭。我讀后覺得未必然。后馬斗全先生有文《錢鍾書那兩句詩》(見5月11日“筆會”),說是“爭名文士厭聞、不能理解或無暇有這樣的夫妻情趣”。我也覺得這種理解未必然。“自笑”者,自己笑自己,此處即自嘲也。自嘲尚有爭名之文士習(xí)氣,與妻子斗腹笥或文采之高下,有似趙明誠與李清照。“厭聞”,飽聽之意,謂清照與明誠那種斗腹笥以定飲茶之家居之趣早已熟知,言下有今則行之之意。所以這十首最后的結(jié)句是“翻書賭茗相隨(是隨字,不是偕字,《詩存》前所付手稿影本亦如是)老,安穩(wěn)堅牢祝此身?!?/div> “自笑”是自己笑自己,如劉長卿《感懷》“自笑不如湘浦雁,飛(一作春)來即是北歸時?!崩畎住队[鏡書 懷》:“自笑鏡中人,白發(fā)如霜草?!贬瘏ⅰ督洗簢@》:“從人覓顏色,自笑弱男兒。”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之十:“自笑燈前舞,誰憐醉后歌?!庇帧犊穹颉罚骸坝顪羡治┦璺牛孕穹蚶细??!贝魇鍌悺毒湃张c敬處士左學(xué)士同賦采菊上東山便為首句》:“徒憂征車重,自笑謀慮淺?!薄度圃姟分小白孕Α庇?3例,也有其他的含義,但沒有一例是用于嘲笑他人的。熟諳古書的錢鍾書,不可能用“自笑”之語來寓笑話他人之意。 “厭”字今人習(xí)見討厭義,實則還有個饜足、飽足之義常見于古書之中,如常見的《左傳·僖公三十年》“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就是饜足義。“厭聞”除了討厭聽到的含義之外,也有個飽聽的含義,如:[晉]袁宏《后漢紀(jì)》卷二十七說到蔡邕因董卓受誅而有嗟嘆之聲即被王允治罪時,蔡邕謝罪說:“身雖不忠,猶識大義,古今安危,耳所厭聞,口所常說,豈當(dāng)以背國而向卓也?”“厭聞”與“常說”對舉,飽聽之義甚明?!稘h語大詞典》中還有“厭聞飫聽”一個詞條呢。 我從自己的語感出發(fā),以為這兩句是自我調(diào)侃和妻子斗才華之事仍有文士爭名之習(xí)氣,有如明誠與清照,此也見錢楊居家之情趣。所言如有不是,請予教正。 【原載】 文匯報 2009-06-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