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證 《千金》三黃湯(《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第五》) 治中風手足拘急,百節(jié)疼痛,煩熱心亂,惡寒,經日不欲飲食。
麻黃五分 獨活四分 細辛二分 黃芪三分 黃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熱加大黃二分,腹?jié)M加枳實一枚,氣逆加人參三分,悸加牡蠣三分,渴加栝蔞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經方才叔編譯,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前言 《金匱》里頭有附方28首,普遍認為不是仲景方,都認為是宋代林億等人所加。這些方子分別來自千金、外臺、古今錄驗、近效方、肘后方等書或者某醫(yī)生如崔氏。由于效果非凡,我們通常也把這些附方當做經方對待。 這張三黃湯很神奇,在《千金方》和《外臺秘要》都有記載三黃湯。千金要方講仲景三黃湯末尾說道“此方秘不傳”;千金翼方也講“此仲景方,神秘不傳”;外臺后面是提到“此方神秘不傳”。這正說明當時這張方子是作為秘方為人具有而不樂意外傳的,當成家傳寶貝收藏,可見她的療效肯定不一般。 原文解讀 “中風手足拘急,百節(jié)疼痛,煩熱心亂,惡寒,經日不欲飲食。”這里的中風,我們不要把它當成腦卒中看待,應該解讀成感受外邪?!帮L為百病之長”,很多時候,古人都是用“風”來代表外邪。 這段話講的是病人向來營衛(wèi)較虛(從使用黃芪我們可以反推此證必有表虛),感受風寒濕邪,邪氣入里,郁而化熱,但是邪氣入里的程度還不是很深,不是太深,總體癥狀表現比續(xù)命湯證來得輕一些。
風寒濕邪氣侵入肌膚腠理、經絡之間,營衛(wèi)之氣壅遏不通,所以就會出現手足拘急,關節(jié)疼痛,惡寒怕冷。
體內陽氣被寒邪團團圍住,不得外透,郁而化熱,加上隨著邪氣的深入也漸漸化熱,我們稱作邪氣入里化熱,兩熱相得,邪熱內擾心神,就會出現心煩意亂。
陽氣被郁,向里退縮,壅遏脾胃,脾胃氣機不利,胃失和降,所以整天不想吃東西,沒胃口。 方義分析 這一張方子用藥也非常簡單,就5味藥,分別是麻黃、細辛、獨活、黃芪、黃芩。因為藥物包含有麻黃、黃芪、黃芩,所以稱作三黃湯。這與大黃、黃連、黃芩的瀉心湯有區(qū)別的,我們要記住。 從這五味藥我們看到麻黃和黃芪配伍使用,是不是有似曾相識之感。沒錯,這種配伍前面見過,在第廿四講的烏頭湯證。麻黃辛溫發(fā)汗解表,黃芪甘溫益氣固表止汗,兩個藥物好像存在矛盾。但是在烏頭湯與三黃湯的確麻黃黃芪相須為用。烏頭湯治療歷節(jié)病不可屈伸的疼痛,三黃湯治療百節(jié)疼痛。這一種疼痛不像麻黃湯證能夠一汗而解。用麻黃黃芪配伍使用,能夠保持藥氣在肌肉之間流竄從而達到通陽開痹止痛的作用,黃芪固護正氣防止麻黃發(fā)汗太過,補益衛(wèi)氣扶正祛邪,一舉多得。
麻黃、獨活、細辛溫散深入機體的風寒濕邪,溫通經絡暢行營衛(wèi)氣血;黃芩清熱燥濕;黃芪溫補衛(wèi)氣杜絕外邪再犯。整張方子達到散寒清熱,補益衛(wèi)氣虛弱的功效。 煎服方法 將以上5味藥,用水6升,煮取汁2升,分3次溫服。第1次服藥后使身體微微出汗,第2次服藥后則應大汗而出?,F在我通常是這樣交待患者的,用3碗水煮取1碗湯藥,分3次飲服。傷寒論里頭的煎煮法幾乎都是用3份的水煎取1份的藥,分2次到3次口服。 方后加減 后面還帶了一些加減法,胡希恕老前輩不認可這些方后加減,但是岳美中老前輩認為這些加減法內容雖少,且彌覺珍貴,可以探測仲景用藥規(guī)律。岳老認為“仲景的書,最大優(yōu)點是列條文而不談病理,出方劑而不言藥理,讓人自己去體會,其精義也往往在于無字之中。如果認真閱讀其方后加減,可以從中揆探仲景用藥之宗旨?!?/span>
方后加減是這樣:如果心中煩熱更重了,加入大黃2分;腹部脹滿的,加枳實1枚;氣上逆的,加人參3分;心悸的,加牡蠣3分;口渴的,加栝蔞根3分;怕冷的,加附子1枚。 由于陽熱內郁,濕熱膠著,上焦中焦氣機不利,腸道濕熱積滯,常常會見到心中煩熱不已,腹脹腹?jié)M腹痛、大便秘結、或者大便粘滯不爽,可以加大黃瀉濕熱通腑實;可以再加枳實行氣消滿。我們以后還會學到枳術丸治療心下堅滿,上學的時候我們學過腹脹腹?jié)M用枳實、厚樸,但滿不痛用厚樸,又滿又痛用枳實。
濕熱蘊結在胃,耗傷胃氣,胃的功能是必須要和降的嘛,胃虛她就降不下來了,要上逆,那么就會出現心下痞滿,惡心欲嘔的表現,加人參補脾胃之氣,以運化濕濁而降逆氣。您看,三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姜瀉心湯)里頭都有人參,專門就是治療這種胃虛氣逆之心下痞。
內熱擾心,心主血脈功能受損,會出現心悸,加牡蠣安神緩解心悸;肺胃熱盛累及氣陰,氣陰兩傷,加刮蔞根(天花粉)養(yǎng)陰清熱、清肅肺胃之氣;如果體質是陽虛的人,平素就經常四肢不溫怕冷的,加附子溫腎通陽。您看,她的用方加減啊非常靈活,隨證加減,活靈活現。 臨床運用 我拿她治療一些頸肩腰腿痛,以及疼痛性的神經損害,如正中神經、坐骨神經、三叉神經、肋間神經痛,還有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這些疾病表現為寒邪外閉、陽郁化熱這種病機的都可以放膽使用。 附:陳修園《金匱方歌括》 《千金》三黃湯
風乘火勢亂心中,節(jié)痛肢拘絡不通, 二分芪辛四分獨,黃芩三分五麻攻。
二分黃加心熱端,消除腹?jié)M枳枚單。 虛而氣逆宜參補,牡蠣潛陽悸可安。
增入蔞根能止渴,各加三分效堪觀。 病前先有寒邪在,附子一枚仔細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