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升職加薪從思考開始! 文/潯瀠 2019年◆書評◆第02篇 在職場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有這樣一種人: 他們做事的時候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卻看不到效果,他們往往都會抱怨說:為什么我這么努力,卻沒有進步?我肯定運氣不好,或者環(huán)境不好!但是,事實是這樣嗎? 在同樣的環(huán)境下,往往還有另外一種人的存在:他們做事雷厲風行,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事情做出成果,讓別人接受并夸贊,他們進步神速,不過短短的一兩年時間,就可以和同期進公司的人拉開差距,成為他們的上級! 人們常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而職場一如戰(zhàn)場,我相信每一個進入職場的人,都是想要得到晉升的。那么那些能夠在職場中步步高升的人,和其他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其實差別就在工作效率的高低上面! 在職場中,工作效率是評價工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試想一下,同樣的工作,你需要一天完成,而別人只需要一個上午,誰會更有競爭力?你是老板,你會喜歡哪個員工?這兩個問題不言而喻。 既然工作效率如此重要,那我們要如何做,才能夠更好地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呢?那么在《極簡思考》這本書中,作者提出用“結構化思維過程”這種方法就可以幫到你,通過訓練熟悉這種防范,可以極大地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極簡思考: 來自世界頂尖咨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這本書以溝通、結果為導向,介紹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構化思維過程,讓你思維清晰,學會正確表達觀點和建議,獲得同事、領導以及同行的認可。 這本書的作者是邁克·費廖洛(Mike Figliuolo ),畢業(yè)于美國西點軍校,是美國知名、備受推崇的演說家和培訓師。曾任職于世界頂級咨詢公司麥肯錫多年,后創(chuàng)辦自己的公司,為世界知名公司(包括谷歌、福特汽車、西門子電器、高沃金融、維薩信用卡等)的成千上萬領導人培訓,讓其掌握更清晰、簡潔、高效的工作法。著有《盒子里的領導力》《一頁紙工作法》《極簡思考》等書。 《極簡思考》這本書介紹的是一種高效的工作方法: 結構化思維,一種來自世界頂尖咨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作者從用結構化思維為什么可以高效工作,結構化思維和傳統(tǒng)思維的區(qū)別,結構化思維的9大步驟詳細解構,從理論到實際的操作,讓你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成為工作高手。 接下來讓我們進入主題,看看這種方法的特別之處在哪: 一、高效工作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向上司作相關工作匯報、根據項目做出方案并向相關人員講解的會議、為客戶講解規(guī)劃方案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怎么樣稱得上是高效工作呢?那就是用最短的時間、最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你的觀點和建議,并得到相關利益對象的認同和通過,比如向領導匯報,領導滿意了解到他需要的信息;向客戶講述方案,客戶得到了他想要的要求和效果等等。 在這其中有兩個關鍵點,一是你的表達要簡潔,二是得到對方的認可,這其實就是一種溝通上的問題,換句話說,高效工作其實很多時候需要高效的溝通。你的表達要讓對方能明白,并引導對方的到你想要表達的結論,從而讓他認可你的建議。 作者通過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實踐,總結出了一種有效的高效工作方法: 教你簡化信息和選擇最重要的事例的能力,讓你能在溝通中傳達有效的信息,而不是所有的信息,這種方法稱之為結構化思維過程方法。 這種方法適合每一個需要和人溝通的場景,比如寫郵件匯報工作、發(fā)語音信息、打電話等等,它讓你的思維更清晰,溝通更有效,提出的方案被通過的效率更高。 二、結構化思維和傳統(tǒng)思維的區(qū)別 傳統(tǒng)思維模式一般按照以上的四步進行,它是直接以大量的數據為支撐,然后做出分析、得出結論的思考方法。這種傳統(tǒng)的做法,常常使得方案需要多次的會議溝通、或者推翻重做、甚至分析更多的數據來再次做出方案。 但是,有時候方案沒被通過并非數據分析不夠,而是你沒有明白你的回報對象需要的是什么,他們往往需要的是最終的答案和結果,而不是冗長的數據分析過程。這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在工作上我們需要以結果為導向,而不是過程。 結構化思維過程方法的特點是用假設解決實際問題,即先預設一個可行的結論,然后以事實為基礎,用數據為輔助來證實這一假設的結論。它是以結果(即通過方案)為導向,因此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放下自己的目標,而根據聽眾(你所面對的匯報人)的需求而調整你的方案內容,從而提高你的方案一次通過率的方法。 它的過程總結為以下,九大步驟: 三、詳細解構九大步驟的用法 在前面我們給出了,結構化思維過程的九大步驟?,F在我們來詳細解構,這九個步驟要如何運用在實際的工作中。 第一步:定義問題 當你接到一個問題的時候,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確地定義問題,這樣可以避免做浪費時間。 比如你的上司說:‘我需要能夠增加100萬利潤的方法?’你是不是急匆匆就去做方案,你可以想到很多種方案,比如開發(fā)新產品,提高售價,融資,開展新的營銷活動等等,但這卻不是上司需要的方案,于是你去匯報的結果就是打回重做。因為你的上司原本的意思是“我需要在本季度,也就是三周后能夠增加100萬利潤的方法。” 為什么你最終會需要重做方案?就是因為你沒有了解清楚他真正的意思,所以當有人向你尋求建議,但是表述不清楚、不夠明確的時候,你需要去弄清楚背后的原因即為什么,這就是在正確地定義的問題。 接著對定義的問題進行頭腦風暴,做出盡可能多的假設答案來回答這個問題,做假設的時候要清晰、明確地描述具體情景,比如“我們應該開拓一個新市場”和“我們應該在歐洲開拓一個新市場”,第二個假設比第一個更明確和清晰。 第二步:提出核心建議 核心建議一般被稱為“電梯游說”,即你要在30秒甚至更短的時間內把你的信息傳達給溝通對象,打動他。它包括兩個部分:假設(第一步中的假設)+觸動點(對溝通對象有價值的東西)。 比如“我們應該在歐洲開拓一個新市場”這個假設,如果針對銷售總裁匯報,那么觸動點就是“可以幫助我們創(chuàng)造X百萬美元的銷售額”;針對財務總監(jiān)匯報,觸動點是“創(chuàng)造X百萬美元的利潤增量”;你可以發(fā)現同一個問題,不同職位的人關注點是不一樣的,比如銷售總裁更關系銷售額,而財務總監(jiān)更關心利潤增量。 所以你的核心建議需要根據不同的溝通對象,變動觸動點,以符合他們的利益相關,增加通過的幾率。如果有多個溝通對象,那么就根據對方案的決定作用,確定觸動點的優(yōu)先級別,對方案起決定性作用的溝通對象,他的觸動點要優(yōu)先給出。 第三步:建構框架 搭建框架的過程是將想法和概念按照一定邏輯分組、排列,目的是引導你的溝通對象得出你的結論——而你所要達到的結論是你的核心建議。 1、首先選擇框架,作者在這里給出了兩種搭建框架的方法,分別是層形結構和列形結構。 層形結構適用于兩種情況,一是:溝通對象對這個主題的背景知識不夠了解;二是:溝通對象對你提出的核心建議并不贊同。它的結構模式如下圖: 層形結構模型 列形結構適用于你的溝通對象熟悉主題的背景,一般是你的直接領導或者經常接觸的相關利益人員。它的結構模式如下圖: 列形結構模型 所以你需要根據你的主題和溝通對象去選擇合適的建立框架模式,你既可以選擇單一的結構模式,也可以適當選擇混合(層形+列形)的結構模式,如下: 混合模型 2、其次,確定好建立框架的結構之后,將你的信息填入到框架中,列形框架的信息排列順序,以溝通對象的關注度輕重為原則,看重的排在前,輕的在后。 3、最后,測試框架的完整度和區(qū)別度:簡單說就是信息完整沒有缺失,以及信息沒有重復重疊(每條信息只出現一次,在一個地方)。 第四步:創(chuàng)建故事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很容易記住一個故事,并且被故事所渲染的環(huán)境,傳達的感情所感染,可是我們卻很難記住一次枯燥無味的會議內容。因此,在我們的方案撰寫的時候,我們需要加入故事的思維,跟故事一樣簡明扼要,符合邏輯,把溝通對象迅速帶入當中,改變他固有觀點,同意你的建議。 層形結構的敘述,采用倒敘的方式,由下往上講:“從前……”(背景介紹),“然后,發(fā)生了一些事情 ……”(形勢變化),“最后,我們的英雄拯救了我們,他做了……”(核心建議) 列形結構的敘述,順序講解,由上往下:“首先,我們應該.....”(核心建議),'然后,可以.......'(豎列要點),在講述豎列要點時,順序根據溝通對象的關注點,進行排列,重點關注的排前面,,以此類推。 寫完后,從溝通對象的角度閱讀這篇初稿,問自己:
不斷優(yōu)化你的內容,直到你可以肯定地回答上述所有問題。 第五步:討論和打磨故事 在這一步之前,你都是自己或者和團隊一起制定建議,現在你需要去尋求外界對這個初步方案的看法,以求得到反饋,完善修改方案。你需要根據你的問題,建立一個相關利益人的列表,把所有和它有關的部門和人員加入進來,去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 第六步:選擇重要事例 根據第五步得到的反饋,修改完善架構之后,幫助架構中的每一個要點,選擇最重要的事例(即事實)和分析,支持和論證這些要點。這個事實可以是一張流程圖、一頁來自客戶的引文,以及任何可以支持你結論的事實論據。 第七步:證明或推翻假設 根據第六步選擇的論據,去搜集相關的數據和事實,來證明你的假設是否正確。沒錯,這里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你的假設是正確的,那么方案可以繼續(xù)下去;二是,你的假設被推翻,那么你就需要根據被推翻的情況更改你的假設或者修改方案。 在這里,方案被驗證錯誤的情況,也分為兩種:一是、核心建議完全推翻,重新建立假設;二是,核心建議沒錯,是驗證過程的某個細節(jié)要點出錯,那就根據驗證的情況重新修改細節(jié)要點,再行論證。 第八步:整合信息 通過第七步的驗證分析,證明你的假設是正確的,那么你就可以將你完成的方案內容進行整合。 原則是,根據你要分析的信息類型和溝通對象的喜好,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比如報告,圖表,語音等等方式進行溝通。記住一點:溝通要專注于問題內容,以及用于論證它的分析或事實材料,除此之外其他的任何信息都是多余的。 第九步:分享想法 首先,在和溝通對象作報告的時候,注意,要把注意點放在你的溝通對象身上,觀察他們對于你匯報的反應,而不是關注你自己的幻燈片。 其次,如果時間允許,就提前將相關信息提交給相關人員,以備他們熟悉材料并提出問題,準備好在會議上針對他們的疑問作出解答。 最后,在匯報結束要主動詢問,確認方案是否能直接推行,確保得到明確的回答。 《極簡思考:來自世界頂尖咨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這本書中,作者從方案失敗的原因,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行說起,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簡單地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構化思維過程。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在一開始就將重點放在提出容易理解的假設,并找出溝通對象的觸動點,然后一步步引導對方得出我們想要的結論,從而實現方案的一次通過這種高效的工作方法。 高效率的工作將使你的工作事半功倍,讓你的生活變的井然有序,人也會更快樂。最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工作,書中提到建立架構以及相關的分析方法,還可以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PS:在書中作者用了很多實際的案例數據來講解這九大步驟,這些案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這九個步驟,這篇文章篇幅有限,建議去看原書加深理解,能讓你更好地運用哦。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