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18-3和18-4 維特根斯坦 奧斯丁

 太陽當空照917 2019-01-07
18.3維特根斯坦
維特根斯坦的哲學之路
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生于1889年4月26 H ,是奧匈帝國一個最顯貴家庭的8個孩 子中最小的一個。他的父親卡爾·維特根斯坦19世紀90年代積累了巨額財產(chǎn),成了重金 屬工業(yè)界的領(lǐng)袖之一??梢岳斫?,在他臨退休的時候,卡爾·維特根斯坦想讓子女在他的大 公司里任職。可是,他的子女們大都按自己的興趣行事。路德維希在他姐姐格蕾特爾的影 響下讀了一些哲學書,但同時他也不能完全不顧及他父親的希望:父親希望他學習工程技 術(shù),以便為他進人家族的公司做準備。
維特根斯坦離開歐洲大陸到曼徹斯特研究航空學。但他無法遏制自己要搞哲學的強烈內(nèi)心沖動。甚至在他潛心工程技術(shù)問題的時候,他的主要興趣也是放在數(shù)學哲學上。這 使他不得不在哲學和T.程學兩種專業(yè)之間作出抉擇。但是他仍然需要得到某種確認,以確 定他有足夠的哲學天賦來從事哲學職業(yè)。他帶著自己著作的一個樣本拜訪了耶拿的杰出 哲學家戈特羅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算術(shù)基礎(chǔ)》的作者)。他感到對弗雷格的拜訪相當 成功,因為弗雷格鼓勵他去劍橋師從伯特蘭·羅素。
會晤了維特根斯坦之后,伯特蘭·羅素說,“我的德國朋友怕是會令人頭疼的,在我講 座之后他和我一起回來,一直爭論到晚餐時分——他又倔又擰,不過我認為他并不笨”;他 還說,“我的德國工程師十分好辯而且很煩人。他不承認房間里肯定沒有一頭犀?!?冋到我這里,在我穿衣服的時候也一刻不停地和我爭論?!弊詈?,“我覺得我的德國工程師
真是個傻子。他認為沒有任何經(jīng)驗上的東西是可知的——我要求他承認房間里不存在一 頭犀牛,可他偏不(”最后談話終于變得輕松些了,羅素“不僅了解到維特根斯坦對哲學問 題有極為強烈的興趣,還了解到他更多的方面。諸如,他是奧地利人而不是德國人,他富文 采,通音律,舉止文雅……并且我認為他確實非常聰明?!?/div>
1912年1月,維特根斯坦返回劍 橋大學時,他給羅素看了他在假期寫的一份手稿。這改變了羅素對維特根斯坦的看法,使 他非常欣賞后者的能力,并認為其手稿“非常棒,比我的英國學生做得好得多”,并且乂補 充說,“我當然應(yīng)該鼓勵他。也許他會做成幾件大事?!痹谙乱粋€學期,維特根斯坦非常勤奮 地研究數(shù)學邏輯,以至于羅素相信維特根斯坦超過了他,說他已經(jīng)學會自己要教的所有東 西并且實際上已經(jīng)研究得更深入了。“是的,維特根斯坦一直是我一生中的一個偉大事 件——不管這個事件意味著什么?!?/font>事實上,羅素現(xiàn)在認為維特根斯坦可能解決他自己的 研究所引發(fā)的那些問題。羅素說道,“我太老了,解決不了我的研究提出來的所有問題。解 決這些問題需要新思想和年輕人的精力。他正是我所期望的那個年輕人。”事實上,維特根 斯坦的能力給羅素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羅素把他看作要培養(yǎng)的“門生”。
此外,維特根斯坦還結(jié)識了摩爾,開始參加他的講座。不過,盡管獲得了這些哲學大家 的稱贊,但是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發(fā)展并沒有沿著一條筆直的路前進。他的人格上存在著一 些特異之處,這使他不時地偏離了航線。他強烈的獨處欲望致使他隱居于挪威的鄉(xiāng)村,他 在那里建了一座小屋,可以在那里完全投身于邏輯問題的分析一一他認為這就是他要做 的獨特哲學貢獻,可是身心都與外界隔絕又讓他痛苦。他繼承了數(shù)量可觀的遺產(chǎn),可他沒 做什么解釋就把它送出去了,致使自己手頭拮據(jù)。當歐洲走向戰(zhàn)爭的時候,他帶著自己的 手稿參加了奧地利軍隊。在服完兵役之后,他便能帶著一部已經(jīng)基本寫就的手稿返回到劍 橋大學并在大學得到講師職位了。在那個教學職位上他并不開心,而且很奇怪的是,他力 勸那些受到他的教學影響的年輕學者自己不要去教書;相反,維特根斯坦勸他們從事體力 或手工勞動^盡管他的出色才華得到了同輩們的認可,但維特根斯坦的學者生活并不快 樂。他獻身研究工作的抱負和他對友誼的忠誠都被他自己作出的一些選擇破壞了。最后, 他失去了伯特蘭·羅素的友誼和支持,而羅素曾經(jīng)在維特根斯坦的事業(yè)剛開始的時候給過 他巨大的鼓勵。
維特根斯坦一生中只出版了一部著作,即他早年寫的《邏輯哲學論- 必w〇P/^u5,1919)。這部著作提出的邏輯原子主義的理論類似于羅素的理論。雖然維特根 斯坦不是維也納學派的成員,但他與他們交流過,并且維也納學派認為他的《邏輯哲學論》極 其準確地表達了該學派的哲學觀點。維特根斯坦不僅說,“凡是可以言說的東西都可以被清 楚地言說,”他還用這樣的話來結(jié)束他的這部著作:“凡是不可說的東西,就必須對之保持沉 默。”1951年他去世后,人們以他的手稿和學生的課堂筆記為基礎(chǔ)出版了他的大量著作,其 中重要的一部是《教學研究》1953)。這些著作反映了一種完全
不同于《邏輯哲學論》思想的傾向,而正是他后期的觀點給他在哲學領(lǐng)域帶來了名望。
新的維特根斯坦
在他的《邏輯哲學論》出版后不久,維特根斯坦就否定了該書的大部分觀點?,F(xiàn)在他相 信他以前的那些觀點都是建立在錯誤假定的基礎(chǔ)之上的,該假定認為語言只有一個功能, 即陳述事實?!哆壿嬚軐W論》還進一步假定,語句的意義大體都是來自于事實陳述。最后,維 特根斯坦就像卡爾納普那樣假定,在所有語言背后的構(gòu)架是一個邏輯的構(gòu)架?,F(xiàn)在維特根 斯坦忽然注意到一個頗為明顯的要點:除了簡單地“描畫”對象之外,語言還有許多功能。 語言總是在某個語境里發(fā)揮作用,因而,如同存在著諸多語境那樣,語言有許多效用。他說 道,語詞就像“工具箱里的那些工具;那里有錘子、鉗子、鋸子、螺絲刀、尺子、膠水瓶、膠水、 釘子和螺絲。語詞的功能就像這些工具的諸多功能一樣,是各不相同的?!?/font>
是什么讓他以前認為語言只有一項功能呢?他說,他以前受到了這個觀點的迷惑,即 認為語言給事物命名,就像《圣經(jīng)》里的亞當給動物命名那樣。他寫道,我們都上了“我們的 理智借助語言手段而進行的蠱惑”的當。我們關(guān)于語言的不正確的圖畫是“由語法的幻覺 所產(chǎn)生的”。分析語法也許會引導我們發(fā)現(xiàn)語言的某種邏輯結(jié)構(gòu)。可是這就能證明“所有語 言本質(zhì)上有同樣的規(guī)則、功能和意義”這個結(jié)論是正當?shù)膯幔烤S特根斯坦想到,這個假 定——所有語言都陳述事實并且包含一個邏輯的構(gòu)架一-不是由觀察,而是由思想推演 得來的。我們簡單地假定,盡管有某些表面的差別,但所有語言都是相似的。他以各種游戲 為例,通過下述追問揭示了在這個類比之中的缺陷:
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不要說:必定存在某種共同點,否則它們就不會被叫 做“游戲”了——而要睜眼看看究竟是不是存在著共同點。——因為,如果你看一看 這些游戲,你就不會看到所有游戲都有的共同點,而只能看到許多相似之處和親緣關(guān) 系,以及整整一系列由這些關(guān)系聯(lián)系起來的事物。再說一遍:不要想,而要看。
因此,維特根斯坦就把分析計劃從專注于邏輯以及“完備的”語言的建構(gòu)轉(zhuǎn)到了對語言的 日常用法的研究。他離開了羅素和卡爾納普正在做的事情,轉(zhuǎn)到了摩爾早先強調(diào)的分析日 常語言、按照常識標準檢驗語言的方向。
這個時候,維特根斯坦感到,語言并不是僅僅包含一個單一的模式,它就像生活本身 一樣是可變的。他寫道,“想象一種語言意味著想象一種生活方式?!蹦敲?,分析就不應(yīng)該在 于對語言或它的意義進行定義,而在于仔細描述它的用法:“我們必須拋棄一切解釋而只 用描述取而代之。”“我們必須堅持日常思考的主題,不可誤入迷途并想象著我們不得不描 述極端微妙的東西?!崩Щ蟛皇钱a(chǎn)生于我們的語言“正在正常工作”的時候,而是產(chǎn)生于它 “像引擎在打空轉(zhuǎn)”的時候。
語言游戲和遒守規(guī)則
“遵守規(guī)則”這個概念是維特根斯坦哲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 忙于各種各樣的事務(wù),它們耑要某些規(guī)則。我們常常效仿其他人的行為,比如在我們試圖 學會一種舞步的時候。我們常常參加如fL,例如畢業(yè)典利^,在典禮上我們穿上專門的衣著,和畢業(yè)的同學們一起排隊行進,并領(lǐng)取一份文憑。類似的遵守規(guī)則行為支撐著所有語言。
我們在一定的語境中說出一定的事情,當我們遺詞造句的時候,我們遵守具體的語法規(guī) 則。不只是我們講出來的話,就連我們整個思維活動都要遵守規(guī)則。維特根斯坦指出,語言 的規(guī)則就像不同游戲——語言游戲——的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隨著語境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當 一名學生在生物學課上提問的時候,她遵守各種語言游戲規(guī)則,例如,在正規(guī)課堂上一名 好問的學生的語言游戲規(guī)則、生物學學科的語言游戲規(guī)則,等等。維特根斯坦寫道,
可是,句子的種類有多少呢?例如,斷定、提問、命令?——有無數(shù)種:我們稱為 “符號”、“語詞”、“句子”的那些東西的用法有無數(shù)不同的種類。而且,這種多樣性并不 是某種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東西;新的語言類型——我們可以說,新的語言游戲—— 會形成,而其他的則會變得過時,被遺忘……在這里,“語言游戲”這個詞是要突出這 個事實:說出語言是一種活動的組成部分,或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
因為哲學問題是從語言產(chǎn)生出來的,因此有必要熟悉每一個問題由以產(chǎn)生出來的語言的413 用法。就像存在著許多種游戲那樣,也存在著許多套游戲規(guī)則。同樣,如同存在著許多種語 言一樣(就是說,工作、玩樂、禮拜、科學等的日常語言的許多形式),存在著許多用法。在這 些情況下哲學家的工作就是為了特定目的收集提示物”。
澄清形而上學的語言
維特根斯坦如何對待形而上學的語言呢?和實證主義者不同,他沒有斷然拒斥形而 上學的陳述。相反,他把形而上學家看成病人而不是罪犯,而哲學的功能是治療性的。形 而上學語言的確能夠制造困惑,而哲學核心要務(wù)就是處理那些由于缺乏清晰而使我們陷 人困惑的問題。哲學就是“為了不讓理智借助于語言來蠱惑我們而進行的一場斗爭”蠱惑導致困惑,因此“哲學問題具有這樣的形式:'我不知道我的道路在哪里。’ ”哲學幫助我 們?nèi)フ业轿覀兊牡缆?,去勘察現(xiàn)場;它把“語詞從它們的形而上學用法帶回到它們的日常用法”。
哲學并不給我們提供新的或者更多的信息,而是通過對語言的仔細描述來增加清晰 性。這就好像我能夠看到一副拼板玩具的所有部分可是又為如何把它拼在一起而感到困 惑。我實際上是在觀察一切我需要的用來解決問題的東西。哲學的迷惑與此類似,可以通 過仔細描述我們是如何運用日常語言而得到消除。使我們感到閑惑的,是語言何時以新 的、異常的方式被使用。因而,“哲學的結(jié)果就是揭示這樣或那樣的胡言亂語。如果說形而 上學對此表現(xiàn)出抵制態(tài)度或者一種遮蔽語詞日常用法的偏見,維特根斯坦承認這不是“一 種愚蠢的偏見?!毙味蠈W的困惑是人類境況的組成部分:
通過對我們的語言形式的曲解而產(chǎn)生的問題,具有深刻性的特征。它們都是深刻 的焦慮;它們與我們的語言形式一樣都深深地扎根于我們之中,而且它們的重要性與我們的語言形式的重要性是一樣大的 
真正的哲學并不在于對問題作出干脆的抽象回答。迷路的人需要一幅地形圖,而要滿足這 個需要,就必須挑選并整理一些在日常經(jīng)驗中語言的實際用法的具體例子。
然而,只是觀察拼板玩具的組成部分是不夠的,同樣,只是觀察慣用法的這些例子也 是不夠的。我們經(jīng)?!皼]有注意那個一旦看見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最引人注目的、最有力的東 西”?!坝捎谒鼈冏屛覀兏械胶唵魏土曇詾槌!?那些最重要的東西就隱藏起來了。可是沒 有注意”意味著什么?按照維特根斯坦的觀點,不存在任何可靠的方法來保證我們將會“注 意到”并就此發(fā)現(xiàn)我們的道路。無論如何,維特根斯坦努力去做的事情就是把哲學關(guān)注從 意義那里轉(zhuǎn)移開去——從認為語詞像運送貨物一樣負載著世界之中的對象的“圖畫”的這 個假定轉(zhuǎn)移開去。而通過收集、挑選、整理那些有關(guān)的例子,維特根斯坦把哲學的注意力引 向了語詞的實際用法n因為大多數(shù)哲學的問題都被認為是產(chǎn)生于對語詞的困惑,所以對它 們的日常用法的細心描述會消除這個困惑。
18.4約翰·奧斯汀
奧斯汀的獨特方法
另-位關(guān)注語言的日常用法的哲學家是牛津大學的學者約翰·奧斯?。↗ohn Austin, 1911-1960)。奧斯汀出版的作品不多,部分原因是他49歲就過早去世了。他曾經(jīng)說過,他 必須及早決定是打算著書立說,還是用他發(fā)現(xiàn)的,在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非常有用而又 令人滿意的方式來教人們做哲學。奧斯汀有一種獨特的研究哲學的方法。在他的“為辯解而抗辯”這篇論文中,奧斯汀告訴讀者,哲學為他提供了常常是稀缺的東西,即“發(fā)現(xiàn)的樂 趣、協(xié)作的快樂和取得一致意見的滿足”。他用輕松幽默的口吻告訴讀者,他的研究怎樣使 他能夠考慮各種各樣的語詞和慣用法而“不用記起康德想了什么”,能夠逐漸地在“討論審 慎問題時不用想到亞里士多德的看法,或者討論自制問題時不用想柏拉圖在這個問題上的 觀點?!迸c沉重刻板的哲學研究相反,奧斯汀展示了一種容易讓人誤解的質(zhì)樸。在《如何以言 行事》的開頭,他寫道:“在這里我必須要說的東西既不困難
也不會引起爭議:我想要申明的它的惟一優(yōu)點,就是它是真實的,至少是部分真實的。”
奧斯汀覺察到,諸如“語言分析”、“分析哲學”甚或“日常語言”等措詞的用法有可能導 致這樣的誤解,即認為哲學分析僅僅關(guān)注語詞而不涉及其他。奧斯汀不僅關(guān)注語詞,也關(guān) 注我們用語詞來談?wù)摰摹皩嵲凇??!拔覀兪窃谶\用對語詞的敏銳覺察來使我們對現(xiàn)象的知覺 更加敏銳,盡管這知覺不是現(xiàn)象的最終裁判?!彼踔另槑胫腊阉难芯空軐W的方法 稱為“語言現(xiàn)象學”(linguistic phenomenology)是不是會更有益處,不過由于這個概念“太糊 口了”,奧斯汀放棄了它。奧斯汀沒什么興趣批評其他哲學家的方法,也沒有興趣過分強調(diào) 他自己的風格。他發(fā)展了一種研究語言本性的技術(shù),并且發(fā)現(xiàn)它在處理各種哲學問題的時 候是成功的。
“辯解”的概念
在他的論文“為辯解而抗辯”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奧斯汀那富有成效的日常語言分析所 具有的特色。他精詳?shù)卣撌隽怂麨槭裁匆约叭绾蝸磉M行關(guān)于語詞的哲學探討。首先,他覺 得哲學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做”。與任何一門科學不同一科學的題材和方法都415 是高度有組織的——而在哲學起作用的領(lǐng)域里,人們對解決某個特定問題的最佳方法是 什么都是沒有把握的。因此,奧斯汀選擇了他認為哲學家會感興趣的話語領(lǐng)域。在他看來,
“辯解”一詞為研究語言和人的行為提供了豐富的土壤。通過對這個詞的分析,奧斯汀發(fā)現(xiàn) 了同“辯解”有密切關(guān)系的那些語詞之間的程度差別。另外,他的分析還產(chǎn)生了對人的行為 的有趣洞見,如同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語詞織成的網(wǎng)絡(luò)之中所存在的差別所提示的那樣。
一開始,“辯解” 一詞被證明是由其他有意味的語詞諸如“違抗”(defiance),辯護”
(justification)或“抗辯” (plea)所圍繞著的一個詞項。奧斯汀指出,有必要對所選語詞作出完 整清晰的說明,有必要考慮盡可能多的與所選語詞用法有關(guān)的事例。一般來說,辯解涉及 這樣的情況,人們被指控做了某件錯事,或者“壞事”、“蠢事”,而他們試圖為自己的行為申 辯或者證明自己并無過錯。他們可能承認,他們的確做了他們?yōu)橹艿街肛煹氖虑?,然?爭辯說,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那樣做是正當?shù)?,或者是可以接受的,或者至少是可以理解的。這 就是為行為“辯護”。另一種不同的做法就是,被控者承認自己的行為是壞的,但不加限制 地說他們“做出了”該行為,卻是不公平的。他們的行為有可能不是有意的,可能是意外,或

者是其他事件促成的。這樣“責任”一詞就與“他們做了那件事”以及“辯解理由”有了重要 關(guān)系。而且,在為某個行為“辯解”和對它的“辯護”之間的區(qū)別其實是很重要的。此外,如果 指控的罪名是謀殺,那么為被告提出的抗辯就可以辯護說那是自衛(wèi)或者辯解說那是意外。
在這里,還可以使用等級區(qū)別更精細的語詞,包括“情有可原” (mitigation)和“從輕發(fā)落”
(extenuation)。而如果一個被告說,“我并沒有做那件事——而是在我身上的某種東西使我 做了那件事”,那又該如何看待他這種說法呢? 一個行為也可能是“一時惱怒”的結(jié)果,這就 有別于一個“蓄意的行為”。
為什么要仔細考察對“辯解”一詞或者任何其他話語所作的分析呢?除了因為進行辯 解事實上在人類事務(wù)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值得細致研究之外,奧斯汀還相信有兩個理由 說明了道德哲學可以得益于這個分析。首先,這種分析有助于提出關(guān)于人的行為的更準確 也更合時宜的看法。其次,這就必然使它可以有助于修正陳舊的倉促定論。既然道德哲學 是對行為或行為施行的正當性與不正當性的研究,所以,在我們能夠適當?shù)卣務(wù)撃呈抡?或不正當之前,關(guān)鍵就是先要理解“做某事情”意味著什么。
奧斯汀說,“做某個行為”是個非常抽象的說法。我們用它來表示的意思是“思考某 事”、“說某事”還是“試圖去做某事”呢?認為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有同樣的本性,就如同認 為所有的“事物”都是同樣的種類一作為一個行為,打贏一場戰(zhàn)爭就像打一個噴嗅一 樣;一匹馬作為一個事物就等于作為一個事物的一張床——這都是不準確的。當我們呼 吸或看到什么的時候,我們的確是在做一個行為嗎?那么,如果“做某個行為”這個短語是 一個合適的替代物,它代替的是什么?有什么規(guī)則來說明如何用適當?shù)脑~來指明某個人 為之負有責任或編造理由為之辯解的“那個”行為呢?人的行為是否可以被分割,以便把 一部分歸因于行為人而把剩下的歸因于其他人或其他事物?此外,一個行為是一個簡單 的事件嗎?奧斯汀更強調(diào)人的行為具有復雜的性質(zhì)。就連單純的身體動作也是如此,這種 動作可能涉及意圖、動機、對信息的反應(yīng)、對規(guī)則的反思、對肢體動作的故意控制,或者來
自其他人的推擠
奧斯汀相信,我們對“辯解”一詞的分析能澄清以上所舉的問題。首先,一個辯解意味 著一定類型的行為在某種意義上做得不當。要確定“不正當”的實質(zhì)就要求澄淸“正當”的 性質(zhì)。反常的東西經(jīng)常能澄清正常的東西。對辯解的細致研究提供了機會,使我們可以確 定辯解在何時是適當?shù)?,什么行為能夠歸為可辯解的行為,什么樣的特定反常行為真正是 “行為”,并且使我們能以更為復雜的方式來確定什么構(gòu)成了人的行為的真正機制或結(jié)構(gòu)。 對辯解的研究也可以對道德哲學中的一些傳統(tǒng)錯誤或毫無結(jié)果的爭論作出裁決。這其中 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自由問題。奧斯汀比較了“自由”和“真理”這兩個語詞,并指出,正如 “真理”不是刻畫斷定之特征的名稱,“自由”也不是刻畫行為之特征的名稱。他說,自由是 “行為在其中得到評定的維度的名稱”。然后他又說道,“通過考察每一個行為可能不是'自

由的’所有情況,也就是考察那些只是簡單地說' X做了 A ’將會行不通的情況,我們或許有 望解決自由問題”。
曰常語言的優(yōu)點
除了有助于啟發(fā)道德哲學的探討,對辯解的研究還使奧斯汀的哲學方法得到了一次 具體應(yīng)用。他從“日常語言”出發(fā),希望通過它來發(fā)現(xiàn)“什么時候我們會說什么,為什么這么 說,以及我們所說的意思是什么”。他相信,這可以清理語詞的使用和誤用,并且這樣可以 避開不準確的語言為我們設(shè)下的陷阱。日常語言分析也強調(diào)語詞和事物之間的差別,并使 得我們能夠把語詞從我們用語詞來談?wù)摰膶嵲谀抢镆崎_,并由此獲得對那些實在的新看 法。奧斯汀認為,最無可懷疑的是我們擁有的共同詞匯體現(xiàn)了人們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 所發(fā)現(xiàn)的值得劃出的所有區(qū)別、值得標示的所有聯(lián)系?!彼J為,比起我們?yōu)榱烁阏軐W而可 能想出來的任何語詞,日常語言的詞匯更可靠也更精妙,因為它們已經(jīng)經(jīng)受住了時間的檢 驗和其他可能的語詞的競爭。此外,日常語言還為哲學家提供了一個“進行田野工作的好 地方”。它使個人脫離僵硬刻板的哲學立場,從而讓一種不同以往的哲學討論氛圍成為可 能。就語詞的用法達成一致,或者哪怕就如何達到一致達成一致,比過去的那些哲學T作 要容易得多。奧斯汀希望這個方法有朝一日能被運用到混亂不堪的美學領(lǐng)域,他說如果417 我們能暫時忘掉美的東西,開始認真考察嬌小的東西和臃腫的東西,那就好了。”
奧斯汀明內(nèi),把日常語言當作分析的基礎(chǔ),也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首先,日常語言里存在 著某種“松散性”,以致一個人的用法可能與另一個人的不同。對此奧斯汀答復說,語詞在 使用上的不一致,并不像我們所認為的那么多。我們通過分析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人們原來所 談?wù)摰膶嶋H上并不是同一個情境,這時候表面的差別就趨于消失了。他說道,“我們對情境 的想象越是詳細,關(guān)于我們應(yīng)該說什么的分歧就越少?!比欢?,有時候在語詞的使用上確實 存在著不一致。但即便在這里,“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為什么我們不一致”,而“這個解釋決不會 沒有啟發(fā)作用”。除了松散性之外,日常語言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它是否應(yīng)該被當作對事情 的“定論”(last wonl)。雖然日常語言并未宣稱是定論,但很明顯它體現(xiàn)了人們世世代代繼 承下來的經(jīng)驗和洞見。盡管這些洞見一直都特別關(guān)注的是人們的實踐事務(wù),但這個事實還 是讓它更有理由聲稱自己是準確的。因為,如果語詞的諸多區(qū)別在日常生活中行之有效,
“那么在它里面就有有價值的東西”。比起那些其語言適合于日常生活的人們,學者們有充 分的理由對日常語言感興趣。沒有任何理由相信錯誤和迷信不可能長期在語言中留存下 來。在這個程度上,奧斯汀樂于承認,“日常語言不是定論:原則上它可以在任何地方被補 充、改進甚至被取代?!钡撬嘈牛粘UZ言在他的分析計劃里是第一要義(first word)。
奧斯汀提出,在全面分析“辯解”一詞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三種資源。對于分析其他 語詞,類似的資源和方法大概也是可資利用的。第一,他提議利用字典。一本簡明字典就
行。他建議把它全部通讀并且列出所有相關(guān)的詞匯,他說這并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要花費 很多時間。或者可以先列出明顯相關(guān)的詞匯,然后査字典找出其各種意義——這個過程會 導向其他有密切關(guān)系的詞匯,直到列出的相關(guān)詞匯表完整為止D第二個資源就是法學。這 里可以為我們提供大量的案例、各種各樣的抗辯以及對案例中的特定行為環(huán)境的大童分 析。第三個資源是心理學。對心理學的利用是一個有趣的例子,它表明日常語言是如何被 補充甚至被代替的。因為心理學對那些一直沒有受到非專業(yè)人員注意,也沒有被日常語言 記錄下來的行為進行分類,或者對這些行為方式作出解釋。奧斯汀確信,有了這些資源“以 及想象力的幫助”,大批表達式的意義就會浮現(xiàn)出來,大量的人類行為就可以得到理解和 分類,由此就可以達到這整個過程的核心目標之一,即“解釋性定義'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