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陸宗達、王寧先生:《說文解字》為什么沒有“劉”篆

 許學仁 2018-12-29

《說文解字》中為什么找不到“劉”篆的身影呢?來聽聽陸宗達和王寧先生是怎么講的吧!


“劉(劉)”是中國的一個大姓。從中國的歷史考察,劉作姓氏最初有兩支:一支是姬姓之后?!蹲髠鳌せ腹荒辍罚骸巴跞∴w劉蔿邘之田于鄭?!编w劉是周成王時王季子的封邑,因此是姬姓之劉氏。另一支是祁姓之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劉累?!碧仗剖霞刺茍颍掌?,劉累即祁姓之劉氏。漢代的帝王姓劉,《史記索隱》和《唐書》都認為是晉國士會的子孫以后到秦國去的。士會是夏代孔甲臣劉累的后代,所以,漢的劉姓應屬陶唐氏祁姓之后。


至于“劉”的字形,《漢書·王莽傳》有“劉之為字卯金刀也”之說,可見它的繁體字形“劉”早就有了?!墩f文解字》有“瀏”、“?”二篆,均從“劉”得聲,但遍查《說文》全書卻沒有“劉”篆。想要弄清這個問題,需從“劉”的字義說起。

《注音版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出版


《爾雅·釋詁》、《方言》都訓“劉”為“殺”,這是有先秦文獻為根據(jù)的:


《書·盤庚》:“重我民,無盡劉?!弊ⅲ骸皠?,殺也?!?/span>

《書·君奭》:“后暨武王,誕將天威,咸劉厥敵?!弊ⅲ骸皠?,殺也?!?/span>

《逸周書·世俘解》:“咸劉商王紂。”注:“劉,克也。”


這個意義在《左傳》里仍然應用?!冻晒辍贰膀瘎⑽疫呞铩?,“劉”與“虔”連用,都當“殺”講。


“劉”的同源字多半都有殺戮之義。如,“劉”與“戮”雙聲,同在“蕭”韻,二字同源,“戮”也訓“殺”?!柏偂迸c“劉”雙聲,“蕭”與“咍”韻近,兩字也同源。貍是一種善殺之獸?!吨芏Y·射人》:“則以貍步張三侯。”注說:“貍,善博者也?!彼浴柏偂币暌灿小皻ⅰ绷x?!墩撜Z讖》:“徐衍負石,伐子自貍。”宋均注:“貍猶殺也?!币馈蹲髠鳌贰皠⒗邸睘樘仗剖现螅秶Z》說:“丹朱貍姓。”可見“貍”訓“殺也”,就是“劉”。從“劉”的同源系統(tǒng),又進步一證明“殺”是“劉”的基本詞義。


“劉”是漢朝帝王之姓,正是當朝的避諱,而“劉”的詞義是“殺”,是個兇義,許慎不便直言,便把它的正篆改成“鎦”字。《說文·十四上·金部》:“鎦,殺也?!毙戾|說:“疑此即‘劉’字也。從金從卯,刀字屈曲,傳寫誤作田?!边@個說法前一半是對的,后一半不得要領(lǐng),“刀”誤為“田”的可能很小,又無先例,許慎改“刀”為“田”,正可將“劉”篆從“刀”而有“殺”義這一點隱去,是因為避諱。漢以前文獻沒有用“鎦”字的,這是許慎臨時自造的字。


漢高祖劉邦像


漢代諱“劉”,不只表現(xiàn)在字形上,而且反映在聲音上。漢代讀“劉”不為“蕭”韻而為“侯”韻,《漢書·婁敬傳》說:“婁者,劉也?!睗h時有“貙劉”之祭,而寫作“貙膢”,或作“貙?”,《說文》說:“楚俗以二月祭飲食也?!辉?,祈谷食新曰離膢。”這種祭祀也是因殺牲而得名的?!澳|”即“劉”,也訓“殺”??梢姖h代“劉”讀“侯”韻作“婁”。


避諱影響訓詁,此為一例。


(本文選自《古漢語詞義答問》,原題作《“劉”字的本義與避諱》)


《古漢語詞義答問》出版說明

《古漢語詞義答問》是陸宗達和王寧兩位訓詁學專家合寫的一部訓詁考據(jù)的文集,作者原來的意圖,是為另一部闡釋訓詁學總體方法及原理的理論專書《訓詁方法論》提供較為完整的例證。

陸宗達先生




王寧先生


陸宗達、王寧師生二人,是章黃學術(shù)的重要傳人,幾十年來堅持中國傳統(tǒng)“小學”(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的繼承,極力推動中國訓詁學走入現(xiàn)代,因而對中國傳統(tǒng)訓詁學如何取其精華、加強理論建設和現(xiàn)代應用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本書和與之相關(guān)的《訓詁方法論》,都是他們在訓詁學復蘇的上世紀80年代踐行志念的重要成果。本書在前言中將古代文獻詞義考據(jù)的內(nèi)容和實際操作的要點,概括為查本求源、系詞聯(lián)義、較同辨異、尋形分字互有聯(lián)系的四個方面,全書的編排就按照這四個方面分為四個部分。需要說明的是,這四個方面在詞義考據(jù)的實際操作中,難以斷然分開,全書四個部分的劃分,只是就主要采用的操作內(nèi)容而言。兩位作者訓詁學功底深厚,考據(jù)過程詳盡,重視取證和推理,文章風格深入淺出,足以為今天的訓詁學初學者示范,對古漢語教學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是本書出版后在語言學、文獻學界引起讀者重視的主要原因。


本書1986年9月(完稿于1982年)第一次在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數(shù)較少,且因多種原因,未曾再版。1994年9月,本書曾與兩位作者的另外兩部性質(zhì)相同的著作組合,用《訓詁與訓詁學》為書名,在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雖然繼續(xù)流傳,但真實書名被掩蓋,作者原來的意圖也未能彰顯。此次出版,征得作者同意,恢復1982年原貌。由于詞義考據(jù)涉及字形與字理,故改用繁體字重新排版,并經(jīng)原作者之一王寧教授親自校訂。根據(jù)作者意見,將“代序”改為“前言”,成為本書內(nèi)容主體的一個部分。王寧教授又撰寫了“再版序言”,與1982年“初版說明”相互參照,對撰寫本書的背景和初衷做了進一步的闡明。


相信此次出版,會給讀者閱讀此書帶來更多收獲。


《古漢語詞義答問》

陸宗達   王寧 著

繁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34629

48.00元


內(nèi)容簡介

《古漢語詞義答問》是一部綜合運用訓詁方法所作的字詞考證集。書中圍繞著溝通本義和引申義的關(guān)系、系聯(lián)同源詞、辨析同義詞差別、解決文獻訓詁假借這四項工作,收錄了若干篇單篇考證,考證了《左傳》《詩經(jīng)》《史記》等文獻中的具體字詞問題,以詳實準確的詞義考證,說明了查求本源、系詞聯(lián)義、較同辨異、尋形分字這些工作,在古漢語詞義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對訓詁方法的綜合運用提供了具體的實例。


作者簡介

陸宗達(1905—1988),訓詁學家,字穎民(一作穎明),浙江省慈溪人。1928年自北京大學畢業(yè)后受黃侃推薦,任上海暨南大學講師,后曾歷任北京大學預科講師、輔仁大學講師、中國大學講師、東北大學講師、民國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中國語文》編委會委員等。


王寧,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中文系古代漢語教研室主任,漢字與中文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哲學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專家評審組成員、全國文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中文專業(yè)委員、教育部高師面向21世紀教改指導委員會中文專業(yè)召集人、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等學術(shù)職務。是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字訓詁學專家,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的重要繼承人之一。


目錄

新版序言

初版說明

前言:談古代文獻詞義的探求

 

說“祭”字

“中”字形義釋

“劉”字的本義與避諱

談“局”的本義

釋“皇”

“骯臟”解

談“撥亂反正”

“備行伍”解

干支字形義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談先秦文獻中“如”的詞義

釋“類”

談“首鼠兩端”的“鼠”

“檥船待”解

“草”字小議

談談“因”字的形與義

談“社”與“后”

“職”、“志”同源說

“時”、“待”同源說

談“祈”與“乞”

“玩”、“翫”、“忨”辨

談“?”及其有關(guān)的字與詞

“名”、“命”、“明”、“鳴”義相通說

“戲”、“麾”、“和”、“綏”皆旗說

“言”與“語”辨

從“除”與“守”看古今詞義的微殊

“資斧”古義考

談“加”、“暫”、“數(shù)”的詞義訓釋

釋“趼”

“唱喏”考

“騃”與“呆”

釋“貪墨”

“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解

“尚書”與“尚公主”

“尉劍挺”解

論“行李”即“行使”

“輔車相依”解

“麗土之毛”與“不毛之地”

“天?!笨坚?/p>

索引


內(nèi)頁圖

拓展閱讀

《訓詁方法論》

陸宗達  王寧 著

32開  精裝

簡體橫排

9787101120547

34.00元


《訓詁方法論》是一部從科學方法的角度,總結(jié)傳統(tǒng)訓詁學的基本方法和應用原則的學術(shù)專著。本書介紹了訓詁學的歷史發(fā)展,指出了訓詁方法的科學化在當代的作用,并就以形索義、因聲求義、比較互證這三種主要的訓詁方法的基本原理、要點進行闡發(fā)。作者清晰明確地總結(jié)了基本的訓詁方法及其背后的科學原理,并以生動具體的實例,對運用這些訓詁方法,在解決實際訓詁問題中的作用進行說明。該書在當代訓詁學領(lǐng)域有著深遠的影響。


《訓詁學的知識與應用》

陸宗達  王寧  宋永培 著

簡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28574

35.00元


《訓詁學的知識與應用》,中國當代訓詁大師陸宗達及其弟子王寧、宋永培著。這部書集結(jié)了作者發(fā)表在多個刊物上的一些訓詁學方面的通俗小文章,主要包括:一、關(guān)于論訓詁學的普及和應用的專文;二、圍繞著訓詁原理,對古注和今注、求本字、同源通用等訓詁問題的普及性說明文章;三、介紹《說文》學及清代以來的段玉裁、王念孫、章太炎、黃侃的小學成就的專文;四、對古代漢語詞義、禮俗所作的普及考證。文章以應用和普及為目的,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了許多訓詁學相關(guān)的知識和著作,舉例貼近生活,生動而富于趣味性,即適合專業(yè)人員,又適合一般讀者。


文章來源:公眾號“中華書局1912”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