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讀起來讓人心情略沉重的小說,全書兩到三個小時可以讀完,作者余華用冷靜客觀的筆調(diào)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輸光家產(chǎn)而一無所有,他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jīng)受著苦難。到最后,福貴所有的親人都先后死去,只剩下他一個孤零零的老頭和一頭年邁的老黃牛相伴,但他是那樣樂觀豁達地活著,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文末有驚喜!) ![]() 在這部小說中,作者用第一人稱來敘述主人公福貴的生活,“這樣只是在寫福貴自己的感受,而非其他人的看法,所以他講述的是生活,而不是在別人眼中看來的苦難或幸存”。正如作者所說:如果用第三人稱來、敘述,一旦有了別人的看法,那么福貴在讀者的眼中就是一個苦難生活的幸存者。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何看待《活著》的內(nèi)涵,全憑讀者自己的詮釋。但無論如何,《活著》告訴了我們一種對待死亡可能的態(tài)度。 選擇活著是一種勇氣常聽人說,活著不易。細細想來,如同福貴一樣,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充滿了太多的無奈和心酸,死去遠遠比活著更容易。因此,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钪?,不是茍且、軟弱,而是一種可敬的勇氣。漫漫人生充斥著無奈與艱險乃至絕望,而無論命運如何,死死地抓住生命不放手永存做人的尊嚴,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在小說中,福貴經(jīng)歷了一切苦難之后,依然平淡地活著,“沒有人想到我們都活到了今天”,讀到這里,你不得不感嘆生命的堅韌。 不必深究活著的意義很多人常常去思考,活著的意義是什么?這本書顯然是給這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因為作者告訴我們——人是為自己的生命而活,是為活著本身而活,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有些人為愛情而活,失戀便想著尋死覓活;也有些人為事業(yè)打拼,視其為生活的全部,一旦失敗便向一走了之。當你想為自己的活著賦予某種特殊意義的時候,不妨追問自己一句:意義的意義是什么?其實活著這件事本不需要什么深刻的意義,讓每一天簡單有趣就是值得的。 福貴從富家子弟變成鄉(xiāng)下種田的人,我總以為這種身份的轉(zhuǎn)變意味著對“活著”這件事有不同的理解。我見過很多鄉(xiāng)村的人,每日忙忙碌碌不去想為什么活著,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田間勞作。后來,隨著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我也見過很多哲學家一樣的文藝青年,他們習慣性思索著人生的意義,似乎只有帶上使命出發(fā)生命才更有價值。其實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奔波忙碌的鄉(xiāng)村人,他們腦海中沒有什么價值追問,每個人都只是自自然然活著,但似乎他們也沒有多少快樂,更多的是為歲月所累,為苦難、痛苦和欲望所折磨,其實他們也是為活著而活著,就像福貴一樣。我總覺得這是現(xiàn)實中略可悲的一點。 一定要堅強樂觀活著活著本來艱難,延續(xù)生命就更要艱難地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但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活著就是最好的幸運。無論現(xiàn)實多么殘酷,生活多么苦澀,每個人都要樂觀地活著。因為,活著都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它不單單是心跳,呼吸......更多的是責任與情感的承載。對于一個人來說,活著是上天最大的恩賜,也是這一生最大的義務。這樣想似乎有些沉重,但是對于那些沒有經(jīng)歷多少苦難或者遇到一點小事就覺得自己最慘的人來說,《活著》會是一劑良藥,它讓你知道,人世間沒有絕望的事,只有絕望的人,沒有過不去的苦難,只有被痛苦嚇倒的人。 活著,不是茍且、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可敬的勇氣。漫漫人生充斥著無奈與艱險乃至絕望,而不論命運如何,死死地抓住生命不放手永存做人的尊嚴,便是人生最大的成功。要知道,我們活著的今天,是殞身之人所期待的明天,多少亡靈再無機會看日升日落,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厭倦這世界,去和命運做朋友吧! 總結(jié)讀《活著》,絕望者會懷疑“活著”是走向死亡、走進墳墓的過程。強者會感受到福貴在困頓之中選擇活下去的勇氣。每個人都會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驗給出不同的感受,但到底如何認定,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同時代賦予了人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我們所處的時代當然和以前不一樣,在活著的歲月里,我們所經(jīng)歷所感受的,就成了我們自己關于《活著》的領悟。作者以第一人稱敘述想表達的是: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是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事實上,對我們而言,活著本身就該被珍惜。因為活著,我們能感受到身邊人的愛,能看到大自然的美妙,能體味那些難得的溫暖時刻。 關注微信公眾號:小爺不看書 回復“活著+郵箱”,送你電子書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