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說過:“人這一生至少要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這一生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不管是富裕還是貧窮,不管是歡樂還是痛苦,只要我們活著,在我們心中,必然就有我們堅持的理由。 這個理由不必高尚,更加不必偉大,只要是我們堅持的,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 人生不能沒有意義,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只要活著,你總是在踐行某種意義,創(chuàng)造某種生活,就算是怕死,那也是一種意義(理由)。 01意義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講述了他在集中營里的經(jīng)歷和見聞。 在集中營里的人,每天都是朝不保夕,時時刻刻都可能死去,還要面對無休無止的折磨。 在集中營里的三年,弗蘭克爾的妻子、父母、哥哥,都死于毒氣室里。 他自己也飽受折磨:肉體和精神雙重的折磨。 集中營有多可怕呢? 看過《辛德勒的名單》的人都知道,在集中營,除了勞動,就是死亡。 集中營中老弱病殘等沒有勞動力的,就會被關(guān)進一個被稱為洗浴中心的冰冷屋子里,有些被叫去做肥皂,有些被活活燒死。 身強力壯的,能夠勞動的,每天都要做苦力,并且還要面臨隨時會到來的毆打,甚至不知道什么時候背后就會飛來一顆子彈。 《辛德勒的名單》里有這樣一個場景,辛德勒雇傭了一個獨臂老人,想以此救下老人的性命??墒且廊徊荒苄颐?,軍官召集辛德勒所有的工人鏟雪,看到了獨臂老人,沒有一點憐憫,就給了老人一顆子彈。 不能勞動,就去死亡。 這就是集中營。 弗蘭克爾也提到過,唯有勞動,才能活下來,唯有想盡辦法讓自己精神狀態(tài)好一點,振作起來,才能更好地工作,才能保住性命。 集中營中的日子,可謂生不如死,弗蘭克爾就是從這樣的折磨中走過來的。 02尼采說過:“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就能存活”。 弗蘭克爾在集中營里也發(fā)現(xiàn),能從集中營里活下來的人,不一定是身體最好的,也不一定是最聰明的,更多的是那些內(nèi)心有所堅持的人。 他講過一個故事,在集中營的最后一段時間,有一次有人告訴他們說,兩頭以后就會得到釋放。 然而兩天之后,困難并沒有終止,反而在繼續(xù),于是很多人選擇了死亡。 那么久的苦難都熬過來了,為什么到了最后反而熬不住了呢?不就是心中的意義和堅持和打破,心態(tài)一旦放松下來就崩了嗎? 弗蘭克爾的發(fā)現(xiàn)后來被他發(fā)展成與佛羅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并駕齊驅(qū)的意義療法。 每個人都必須要找到自己堅持的意義,他才可能堅持下去,不然,這日復一日無意義卻不斷重復的日子,叫人如何忍受得了。 這意義未必偉大,未必崇高,但他一定在指導人的行動,引導人的生活。 在余華的小說《活著》當中,福貴從一個富家公子,到后面朝不保夕,再到后面妻子、孩子都因為意外離開自己,最后連唯一的孫子也被豆子撐死了,福貴只能和那頭老牛相依為命。老牛耕地,福貴活著。 有時候想想,福貴活著才是苦難,才是在毫無意義的生命里受苦受難。 可是現(xiàn)在越來越覺得,這種對于對于苦難的忍耐,恰是生命的意義啊,對于福貴來說,要活著,這就是堅持,這就是意義。 正如弗蘭克爾所說:“無論何時,我們都還有最后一種自由,那就是選擇用態(tài)度的自由”。 這也是人生意義的關(guān)鍵所在。 03有些人活得痛苦,甚至覺得人生難以繼續(xù),實際上就是因為人生缺乏意義,或者說,是我們沒有看到人生的意義。 就目前來看,國內(nèi)抑郁癥(或有抑郁傾向)的人越來越多,在生活的高壓下,人的個性被壓抑,生活痛苦不堪。 我們找不到生活的意義,覺得自己的生命空虛矛盾。 實際上很多時候,許多痛苦就是因為我們不能過一種充滿意義的生活。 04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過一種真正有意義的生活呢? 堅持這7個原則,我們就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超越自己。 第一原則:自由地選擇你的態(tài)度 無論何時,我們都要相信,我們還擁有一種自由,那就是選擇態(tài)度的自由。 面對生活,你可以選擇痛苦,也可以選擇平淡,還可以選擇幸福。 當你在做一件讓你不喜歡的事情的時候,你可以用郁悶的心情去面對,也可以選擇快樂地接受挑戰(zhàn)。 第二原則:實現(xiàn)有意義的目標 什么是有意義的目標呢? 我覺得,任何讓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任何能讓我們的生活朝著我們喜歡的方向發(fā)展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一餐一飯的準備,一桌一椅的布置,無不充滿意義。 每天改變一點點,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第三原則:發(fā)現(xiàn)生命瞬間的意義 人生短暫,不過百年。 這百年又是由無數(shù)個瞬間組成的。 如果我們不能發(fā)現(xiàn)瞬間的意義,那么我們?nèi)绾伟l(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呢? 比如,你今天看了一個小時的書,今天種了一株花,他會給你帶來什么呢?這就是意義! 第四原則:不要違心做事 人生很多痛苦,就是因為我們做了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我最敬佩的人就是那些永遠只做自己的人,他們不會委屈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會為了名利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甚至也不會為了生活屈服。 人能不違心做事,我覺得就是真正做成了自己。 第五原則:從遠處審視自己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我們不能跳出自身看待自己的時候,我們往往看不清自己。 而蘇格拉底說:未經(jīng)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每個人都在經(jīng)歷,但是有些人能從經(jīng)歷中得到智慧,有些人卻只是走了一圈,什么也沒收獲,這就是審視和不審視的差別。 第六原則:改變關(guān)注的焦點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如果你始終只關(guān)注一件讓你痛苦的事情,那你就會始終痛苦。 可是你想想,人生那么多事情,為何你不試著改變一下呢? 第七原則:敢于超越自己 生命是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tài)的,我們自己的人生,也要不斷更新,用更好的自己,對迎接更好的生活。 超越自己,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自己斗,超越自我,其樂無窮。 站在原地,看到的風景始終有限,不斷超越自己,才能看到更遠更多的美好。 05人活著不能沒有意義。 人不能沒有意義而活著。 每個活著的人,心中都一定藏有某種堅持:怕死,好死不如賴活著,人生會變好,要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不能讓愛自己的人傷心······· 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但一定有一個理由存在。 生活充實快樂的人,都能將自己的堅持踐行下去,并對此深信不疑。 文|帝小羽,我從山里來,欲回山里去! |
|
來自: 衆(zhòng)妙之門 > 《心理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