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都要迫不及待的脫下鞋來看看自己的小腳趾,來確定一下是否是兩瓣的,了解那段歷史的人都清楚小腳趾分不分瓣的“重要性”,因為畢竟很多人都在說:小腳趾分瓣的才是正宗的漢人。 ![]() 然而,事實的真相真的如人們所傳言的那樣嗎?小腳趾要是不分瓣真的可能是鮮卑、女真或者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后裔嗎?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那段關于小腳趾分瓣的歷史。 元朝末年,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再加上水、旱、蝗、瘟疫等災害連續(xù)不斷,中原地區(qū)民不聊生,人民無法生活下去,于是揭竿而起,紛紛起義。 經過二十多年的戰(zhàn)爭破壞,雖然朱元璋最終統(tǒng)一天下,但留給他的卻是滿目瘡痍。要說這田地荒蕪也好解決,只要政府鼓勵大力發(fā)展農耕就可以,但是最要命的問題是,軍隊不僅搞不到糧食,連人影都看不到。 ![]() 龍鳳三年(劉福通、韓林兒所建“大宋”年號),朱元璋部將繆大亨攻克揚州,張明鑒投降,但 朱元璋進城后一看,有點吃驚,城中居民僅有一十八家。 而洪武元年七月時,大將軍徐達率兵攻取河北州縣時,竟出奇地沒怎么遇到強力抵抗,反而是因道路不好走耽誤了時間。(時兵革連年,道路皆塞,人煙斷絕),當時有的地方,積骸成丘,居民鮮少。 當時的朱元璋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謂田野辟,戶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務。于是,朱元璋采納了鄭州知府蘇崎、戶部郎中劉九皋、國子監(jiān)宋納等人的建議。為了鞏固明王朝的統(tǒng)治,一場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遷徙如火如荼的展開。 那么,怎么遷?從哪遷?這個問題擺在朱元璋面前。 《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一百八十九萬一千人,河北人口一百八十九萬三千人,山西人口四百零三萬零四百五十四人,是河南、河北兩省人口總和。 根據(jù)多方摸查,最終決定從山西開始遷徙。而采取的具體措施就是“四口留一,六人留二,八口留三”山西人口稠密,平陽府人數(shù)居首位,而洪洞縣又是平陽府人口大縣,鑒于此,就先從洪洞縣開始。 當時的洪洞縣地處晉南南北東西交通要道,而城北官道有賈村驛,于是明政府就把移民局設在賈村驛旁的廣濟寺,打算在這個地方集中辦理移民手續(xù)。當時廣濟寺大門前有一顆漢代植的大槐樹,所以這次移民,在歷史也被成為大槐樹移民。 ![]() 當時由于辦理手續(xù)的移民太多,并且很多人不想去荒涼的中原地區(qū)發(fā)展,就想法設法逃避移民,就像有人不想當兵故意砸斷手腳一樣,洪洞縣也出現(xiàn)過很多類似事件,但終究抵抗不住朝廷的嚴厲政策,大批移民開始陸續(xù)遷徙,持續(xù)數(shù)年。不僅洪武年間有此移民政策,在永樂年間也有。 而據(jù)說當時官兵為了防止被選中的老百姓逃走,就在其小腳趾上用刀堪一下,做一下標記,那些腳上有標記的人即便逃走,還是會被抓回來。 再來了解一下,分瓣的小腳趾究竟能不能確信自己是漢人? 關于小腳趾分兩瓣的流傳最廣的來歷基本介紹完了,而人們更關心的小腳趾分兩瓣究竟能不能肯定是正宗的漢人,而那些沒分兩瓣的會不會是“蠻夷”的后人的問題,相信很多人在看完小腳趾分瓣的歷史淵源以后,心里自然有了答案。 沒錯,是不是正宗漢人與小腳趾是不是兩瓣沒有必然聯(lián)系,根據(jù)2005年復旦大學研究結果《瓣狀甲的類型、分布與遺傳方式》表明:瓣狀甲多5歲后常見,是常染色體單基因顯性遺傳性狀,在漢族人群中普遍存在,不能作為“正宗漢族”、“大槐樹移民”標志。 而到了如今開放包容的社會,沒有人去看你小腳趾是否是兩瓣,也沒有人懷疑戶口本上寫的民族到底準確不準確。究竟有沒有分瓣已然不重要。 但是,如果非要找到一些證明自己是漢人的特征,作者倒是了解一些漢族人發(fā)生概率非常高的體貌特征:嬰兒身上的青斑、鏟型門齒、蒙古褶。這三個體貌特征相對于其他少數(shù)族來說,發(fā)生的概率比較高。 ![]() 有鑒于此,根據(jù)考察資料來看,人們口口相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說法,只能相信一部分,明朝大量從山西以輻射狀形式向全國遷徙移民確定無疑,但要追求祖先或者是否小腳趾分兩瓣即為漢人,作者感覺這樣的說法并不可信。畢竟民族融合從漢朝就有,中華大地歷經上千年的戰(zhàn)亂紛爭,純正的血統(tǒng)已經變得模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