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某,男,63歲,鄭州人。有多年間質(zhì)性肺疾病病史,4年前又診斷為肺源性心臟病,半年前至今反復(fù)出現(xiàn)全身水腫,近因病友介紹前來診治??淘\:心悸,胸悶,咳嗽,氣喘不能平臥,動(dòng)則加劇,痰多色白,畏寒肢冷,身體水腫甚于下肢,小便不利,胸脘痞滿,舌質(zhì)淡,苔白厚膩,脈沉弱。辨為陽虛痰濕水氣證,治當(dāng)溫陽化氣,宣肺化痰,溫中益氣,給予真武湯、半夏麻黃丸、麻黃湯與理中丸合方,茯苓10g,附子5g,白芍10g,白術(shù)10g,生半夏12g,麻黃12g,桂枝6g,杏仁15g,紅參10g,干姜10g,生姜10g,炙甘草10g。6劑,第1次煎40分鐘,第2次煎20分鐘,合并藥液,每日1劑,每次服150ml左右,每天分早中晚3服。 二診:心悸好轉(zhuǎn),仍畏寒肢冷,以前方變附子為生附子為10g,6劑。 三診:咳嗽減少,心悸較前又有好轉(zhuǎn),以前方6劑。 四診:水腫基本消退,仍胸脘痞滿,以前方加生山楂24g,6劑。 五診:咳嗽基本消除,心悸較前又有好轉(zhuǎn),以前方6劑。 六診:水腫未再出現(xiàn),諸證較前均有明顯減輕,以前方6劑。 七診:水腫未再出現(xiàn),諸證基本消除,以前方治療60余劑,諸證悉除;為了鞏固療效,又以前方變湯劑為散劑,每次6g,每日分早中晚服。隨訪1年,一切尚好。 用方體會(huì):根據(jù)心悸、畏寒怕冷辨為陽虛,再根據(jù)氣喘不能平臥、動(dòng)則加劇辨為氣虛,因身體水腫甚于下肢、小便不利辨為水氣內(nèi)停,又因胸脘痞滿、苔白厚膩辨為痰,以此辨為陽虛痰濕水氣證。方以真武湯溫陽化水;以半夏麻黃丸宣降肺氣,燥濕利水;麻黃湯宣肺降逆,調(diào)理氣機(jī);理中丸溫陽益氣,調(diào)理中氣,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