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厭惡的背后,是為了讓你進步 自我厭惡是一種伴隨沮喪、煩躁的自我譴責情緒。它是一種力求上進,卻又因為一時做不到的情感作祟,而出現(xiàn)的內在矛盾,演化而來的情緒反應。 因為事情沒有如自己所愿,就覺得自己辦事能力不行。于是,鄙視自己,厭惡自己。 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覺得低人一等。于是,懷疑自己,厭惡自己。 因為自己有很多缺點,就覺得自己很糟糕。于是,嫌棄自己,厭惡自己。 ······· 你對自己的厭惡,都是源于一個衡量的標準,而這只是你自己的主觀臆想。你用這個臆想的標準衡量、判斷、評價自己,接著把關注點放在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愿意接受這樣的自己——“一個不好的自己” 面對性格特質的優(yōu)缺點,你只愿意接受優(yōu)點,而不樂意接受缺點,這是你的成見。 你以自己的性格特質把你固化為某種人,這是你的成見。 你一直懷疑你自己,并擅自認為自己的懷疑正是如此,這也是你的成見。 ······ 你對自己的不滿成見,全都是對自己的否定??墒?,這個否定,是事實嗎? 傳播學中,修辭學家伯克對人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定義:
也就是說,否定并不是客觀存在的,這個評判,就是我們人類營造出來分離自己的工具。我們對自己的否定,都不是客觀事實,只是主觀臆測。 我們給自己的否定,并不是事實。 對于你的缺點,你確定只是缺點嗎?你的缺點真的一塌糊涂嗎?如果你的關注點一直放在缺點上,你對缺點的看法,請不要點到為止,把思考往下挖一層,把缺點作延伸,去挖掘你的缺點意味著什么。你就會看到它本是你的一個性格特質,沒有好惡。相反,它也是你的一個優(yōu)點。之前寫過《你的缺點,本身也是優(yōu)點》里面也分析過缺點和優(yōu)點的問題,缺點只是放在了一個不合時宜的地方,才被當成了缺點。 當你的敏感特質被質疑,被指責時,你可能會覺得很受傷??赡銢]有想過,敏感特質也意味著高的共情力和同理心,甚至是很強的創(chuàng)造力,可是,如果你的關注點只是停留在一個地方,就不會感知和發(fā)現(xiàn)。 而你給自己貼標簽,然后自我設限,把自己歸為某一種人,很明顯是自己畫地為牢,固步自封的不自知表現(xiàn)。一個人的不自知,不是自以為是,就是對真實的自己一無所知。其實這是故意用承認自己不夠好,來回避事實的自我安慰,潛意識里,其實是害怕改變,害怕變化的不安全感,看上去不用去打破平靜,會很安全。可這樣的安全并無意義,而你的自我厭惡,本質上就是源于你的一成不變,沒有進步,才會引發(fā)自我嫌棄、懷疑和否定。所以,你的自我厭惡,是在提醒你做出改變,去提升自己,從而獲得進步。自我厭惡,其實是一個暗示。 至于你的懷疑,只是你意識上的臆測,并非事實,事實一直在那里,它一直存在,只是你把關注點放在了自我評判上面。你因為自己的犯錯而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可你的犯錯,只是你的一部分,并不是你的全部。事實,只是你犯錯這件事,“你很糟糕” 并不是事實,只是你的主觀評價,是你主觀營造出來的,它既片面又失真······讓你的情緒受牽連的,是一個虛的想法。你應該把關注點放在調整行動上,而不是自我評判上面。錯誤的意義在于,如果不是因為它,就難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些問題,所以,它是用來認識自己的,而不是以此來批判自己的。 所有的自我否定,所有的自我厭惡情緒,都是在暗示,要正確認識自己,要去接納自己,去調整自己,從而獲得成長的進步。 成長的進步,并不是讓你的缺點變成招人喜歡的優(yōu)點,而是你能夠接納和認識它,把它放在合宜的地方,同自己相合相宜地成長,優(yōu)點和缺點都需要放在合適的地方才能充分地發(fā)揮,彼此平衡和諧,才能把握好自己;成長的進步,也不是讓你再也不會害怕,而是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敢于面對全然的自己;成長的進步,不是讓你再也不犯錯,而是你能敢于相信自己,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勇敢并不代表沒有恐懼,而是,能夠關注到更重要的事。 如果你頻于感到自我厭惡,不要去責怪自己,而是為自己作停留,傾聽一下自己的心聲。去覺察關于自己的一切,去思考身上傳遞的信息意味著什么,去接納自己,然后去相信自己,用調整的改變去獲得力量。 如果自我厭惡發(fā)生,可以用這樣的想法去引導自己: 01 明白沒有好惡之別的客觀事實,失敗和成功也只是二元對立的衡量標準。 02 去為自己真實地做事情,用新行動覆蓋舊思想,用不一樣的行動換不一樣的視角。 03接納自己的一切,接納自己犯錯,接納自己不完美,去認識到自己更豐富的完整性。 04 自我厭惡絕對不能破罐子破摔,它不是墮落的緣由,而是追求進步的提醒,它告訴我們,要去探求自己另外的空間。 自我厭惡,是一種有上進心的表現(xiàn),只是因為批判的想法,因為否定,演變成了情緒化。上進的人,才會關注自己覺得不好的地方,想要去改進。重要的是,關注之后,要有正確的行動。 自我厭惡的背后,是為了讓你進步。 因為二元對立的想法,對于自行設立的好壞判斷標準,早已習焉不察,不免容易拿來自我設限。如果沒有留意覺察,不重視情緒背后所傳遞的信息,就會錯過認識自己的機會,也無法獲得真正的進步。 真正能獲得進步的人,一定是懂得接納自己的人,接納自己的本來如是,不批判不懷疑,只是一直前進。因為這意味著愿意接受真相,也意味著,能夠全然地去面對自己。如此,一個人身上的特質才能更好地得到發(fā)揮,當我們去面對它,懂得去接受它,把它放在合適的地方,它就會得到發(fā)展,我們也會因此成長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