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 這句話出自《莊子·列御寇》。如果從字面理解,說的是才華出眾的人,會為才華所累,自然比別人多付出很多辛勞;有智慧的人,由于懂得許多宇宙人生的道理,便會思慮過多,每日殫精竭慮,憂愁苦思。而無能者呢,因為無所希求,故飽食終日,閑而遨游,無所羈絆,如一艘不系之舟,逍遙自在,好不愜意…… 這么說,難道人人不作不為,不學無術,人生反而更美好?非也!先讓我們來了解莊子乃何許人也? 莊子可是歷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是我國先秦(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與眾所周知的另一位偉大人物老子并稱為“老莊”,可見,他也稱得上是道家學派的鼻祖。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是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怎會有如此消極的言論? 這要從莊子追求的境界說起,莊子是極為注重個人價值的,心內之物遠遠貴重于外物。其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在這個境界里面,一切都是虛的,都是假的。 然所謂的“虛”和所謂的“假”,又是辯證、相對而言的。 例如道家學派“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難道一個統(tǒng)治階層,真的什么都不做,就能夠把國家治理好嗎?大錯特錯!那樣會天下大亂。 所謂無為而治,就是通過無為而達到天下大治。 “無為”并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而有為。講究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統(tǒng)治方法,統(tǒng)治者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德行去教化民眾,完善社會的制度框架及道德體系。 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fā)揮萬民的創(chuàng)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 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圖大業(yè),都是在道家無為而治指導下取得。 因此,有書君對“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的理解,結合《莊子·列御寇》全文,是為莊子對人所表現的狀態(tài),及其境界的描述。 所謂巧者勞而智者憂,是指某些人的才華和智慧,停留在表層,比較在意靈巧,聰明,富貴,權勢這些為世人所看重的東西。因此,為了維持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必然多些勞碌和憂慮。在有書君以為,此等屬于悟道不深之人,執(zhí)著于外在之物,自然無法解脫。 而“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薄盁o能者”,不指真正的無能者,可作“無為”的同等理解。此處的無能者,思想已經達到不同一般的境界,對于外物無所執(zhí),無所求,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大道至簡。 綜上所述,莊子意在告誡世人,應孜孜不倦地學習,不斷地修為,發(fā)現真理。真正無為大德之人,通曉世事循環(huán)之天理,順應環(huán)境與自然,不為結果所羈絆,強調平和在修為中的意義,盡人事而應天命。修為至此等境界,“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豈不快哉!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復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
|